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入口装置,该出入口装置的厅门在与门槛发生干扰时不会轻易发生弯曲变形。出入口装置具有门槛(14)和厅门(8)。门槛(14)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门槛槽;厅门(8)的主体的上部构件(13)和下部构件(18)以可在上下方向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在该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引导靴(15),厅门(8)在引导靴(15)嵌入在门槛槽内的状态下沿着所述门槛(14)开闭,通过在上下方向施加的力,所述上部构件(13)和所述下部构件(18)在上下方向相对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电梯轿厢或者建筑物的电梯门厅侧的出入口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电梯的出入口装置被构造成通过使被称为厅门的电梯门沿着位于下方的门槛在横向上移动来对出入口进行开闭。突出地设置在厅门下部的引导靴嵌入设置在门槛上的门槛槽中,以抑制厅门在前后方向上晃动。设置在上下升降的电梯轿厢上的出入口装置和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出入口装置均具有上述结构,使得电梯门能够联动地进行开闭。根据法律的规定,在上述出入口装置中,厅门与门槛之间的间隙应设定在6_以下。在发生了强烈地震时,因建筑物的设置有出入口装置的开口部分在上下方向发生一时性的变形,厅门和门槛发生干扰。其结果是,可能导致厅门从门槛槽脱出,或者厅门发生弯曲变形。发生了弯曲变形的厅门经常会从门槛槽中脱出。在发生了上述情况时,可能导致厅门无法开闭。此时,需要急救人员切断或者毁坏厅门才能够救出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抢救活动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以插入门槛槽内的方式在轿厢门主体的下部设置了门脚(相当于上述引导靴),在轿厢门槛相对于轿厢门主体在上下方向位移时,该门脚也相对于轿厢门主体在上下方向位移。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门脚从门槛槽脱出。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国专利特开2004-22449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I升降机技术基准解说(2009年版),2008年(平成20年)国土交通省告示第1454号“决定不会产生升降通道外的人或物与电梯轿厢或平衡重接触的情况的墙壁或围栏以及出入口门的基准的事宜”。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结构中,设置在轿厢门下部的门脚随着轿厢门槛的位移而位移,但轿厢门本身不产生任何位移,所以,在建筑物的开口部沿上下方向变形而使得轿厢门与轿厢门槛发生了干扰时,无法防止轿厢门发生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入口装置,该出入口装置的厅门在与门槛发生干扰时不会轻易发生弯曲变形。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出入口装置具有:门槛,该门槛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门槛槽;以及厅门,该厅门的主体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以可在上下方向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在该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引导靴,所述厅门在所述引导靴嵌入在所述门槛槽内的状态下沿着所述门槛开闭,通过在上下方向施加的力,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下部构件在上下方向相对位移。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出入口装置还可以设置成所述厅门进一步具有设置在所述上部构件与所述下部构件之间的弹性体,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下部构件利用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在上下方向相对位移。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出入口装置还可以设置成所述厅门在覆盖所述厅门上部的框体构件内悬吊在门导轨上,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下部构件的连接部分位于所述框体构件内。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出入口装置还可以设置成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下部构件的连接部分位于所述厅门的下部。本专利技术的出入口装置还可以设置成所述弓I导靴安装在所述下部构件上,随着所述厅门的长度发生变化,所述引导靴在上下方向位移。本专利技术的出入口装置还可以设置成所述引导靴的长度与所述门槛槽的深度大致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出入口装置还可以设置成将所述引导靴的嵌入所述门槛槽的部分的深度设定为不会因为可能在所述门槛与所述厅门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而脱出这种程度的深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厅门在与门槛发生干扰时不会轻易发生弯曲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备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从各个楼层的电梯门厅观察到的出入口装置7周围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厅门8和门槛14周围的一结构例的结构图。图4表示厅门8和门槛14周围的另一结构例的结构图。图5表示厅门8和门槛14周围的又一结构例的结构图。图6是图5的结构例中的连接方法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卷扬机,10...上部框体,11...门导轨,13...上部构件,14...门槛,15...引导靴,16...弹性体,17...门框,18...下部构件,19...支架,2...主吊索,21...长孔,22...螺栓,3...电梯轿厢,4...平衡重,5...补偿绳索,6...电梯用缓冲器,7...出入口装置,8...厅门,9...门悬吊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设备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电梯设备中,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轿厢3、一端与电梯轿厢3连接且中间部分卷绕在卷扬机I上的主吊索2以及与主吊索2的另一端连接的平衡重4在卷扬机I的驱动下联动。此外,电梯轿厢3与平衡重4在下方通过补偿绳索5 (或者链条或缆绳)连接。在升降通道的底部设置有在电梯轿厢3万一因异常而坠落时对其进行缓冲的电梯用缓冲器6。在电梯用缓冲器6中,作为缓冲体,使用液压式缓冲体或者螺旋弹簧缓冲体坐寸O此外,在电梯设备中,在电梯轿厢3或者各个楼层的电梯上下口设置有出入口装置7。出入口装置7具有厅门8和门槛14,厅门8沿着门槛14开闭。在图1中仅示出了设置在电梯门厅的出入口装置7,而电梯轿厢3的出入口装置7的结构也大致相同。图2是从各个楼层的电梯门厅观察到的出入口装置7周围的结构示意图。在上部框体10内设置有门导轨11,厅门8借助门悬吊件9悬吊在门导轨11上,并在未图示的门驱动机的驱动下进行开闭。此外,厅门8的上端部以及左右的侧端部由门框17遮盖。在厅门8的下方设置有门槛14,该门槛14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门槛槽。此外,厅门8被构造成该厅门8的主体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以可在上下方向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在该主体的下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引导靴。厅门8在引导靴嵌入在门槛槽内的状态下沿着门槛14开闭。此外,当厅门8在上下方向受力时,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在上下方向相对位移,使得厅门8的高度缩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该结构,厅门8在与门槛14发生干扰时不会轻易发生弯曲变形。图3表示厅门8和门槛14周围的一结构例的结构图。在出入口装置7中,厅门8采用上部构件13和下部构件18彼此连接的结构,在厅门8的下部通过支架19安装有引导靴15。在图3的示例中,上部构件13形成厅门8的主体,下部构件18形成罩体。支架19安装在形成厅门8主体的上部构件13的下部,并且贯穿形成罩体的下部构件18。上述结构只不过是一个示例,支架19也可以安装在下部构件18的下部。此时,可以将支架19的长度设定得非常短。另外,也可以不使用支架19而将引导靴15直接安装在下部构件18的下部。此外,在上部构件13与下部构件18之间设置有弹性体(例如弹簧)16,在受到上下方向的力时,上部构件13和下部构件18利用弹性体16的弹性在上下方向进行相对位移,使厅门8的高度缩小。由于采用了图3所示的结构,在发生了主要在上下方向振动的地震时,在建筑物的顶棚和地板因建筑物的晃动而在彼此接近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的情况下,由于厅门8的高度随着上下振动而缩小,所以能够缓和厅门8与门槛14之间的干扰,由此能够防止厅门8因弯曲等变形而出现无法开闭的情况。此外,如图3所示,由于在上部构件13和下部构件18之间设置有弹性体16,所以厅门8能够在与门槛14发生干扰时伸缩,并且能够在干扰消失后恢复到原来的长度,从而能够迅速恢复到可开闭的状态。此外,如图3所示,由于加长了包括支架19在内的引导靴15的长度,并且加深了门槛槽的深度,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出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门槛,该门槛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门槛槽;以及厅门,该厅门的主体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以可在上下方向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在该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引导靴,所述厅门在所述引导靴嵌入在所述门槛槽内的状态下沿着所述门槛开闭,通过在上下方向施加的力,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下部构件在上下方向相对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村真人,关谷裕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