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子加热机构、用纸后处理装置、册子制造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9525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1:56
一种册子加热机构、用纸后处理装置、册子制造系统,其中册子加热机构,用于对册子折线处进行加热。册子加热机构包括:呈长条状的加热体、传热体、第一绝热体;所述加热体夹在所述传热体与所述第一绝热体之间;在加热册子时,所述加热体用于提供热量给所述传热体,所述传热体与所述册子折线处接触对册子折线处进行加热;所述加热体、传热体被固定在一起。本技术方案提高加热体对传热体传热的效率,加热体、传热体的结合强度比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装订领域,尤其涉及册子加热机构、用纸后处理装置、册子制造系统
技术介绍
在轻印刷领域,通过将图像形成装置与装订成册装置连接,从印刷到装订用一套工序来完成。页数不多的平装本出版物称为小册子,例如宣传册、产品手册等,小册子的制造方法通常为: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完成打印后,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收集成用纸叠,之后,对用纸叠进行装订、折叠成小册子。其中,在将用纸叠装订、折叠成小册子后,由于折叠的原因,小册子会出现折线两侧的用纸叠不贴合、隆起现象。为了克服小册子不贴合、隆起现象,现有技术中,使用加热机构在小册子外侧的折线处进行加热,软化折线处的纸张,尽量使折线两侧的用纸叠可以平整贴合,没有隆起现象。但是,现有技术中,加热机构对小册子进行加热时,加热机构存在以下缺点:1、力口热体与传热体不能紧密结合,传热不充分;2、加热体和传热体的强度不足;3、热量传导效率不高,传热体以外部件的温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加热机构存的以下缺点:1、加热体与传热体不能紧密结合,传热不充分;2、加热体和传热体的强度不足;3、热量传导效率不高,传热体以外部件的温度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册子加热机构,用于对册子折线处进行加热,包括:呈长条状的加热体、传热体、第一绝热体;所述加热体夹在所述传热体与所述第一绝热体之间;在加热册子时,所述加热体用于提供热量给所述传热体,所述传热体与所述册子折线处接触对册子折线处进行加热;所述加热体、传热体被固定在一起。可选的,所述加热体、传热体的固定方式为粘合剂粘合固定方式或双面胶胶带粘合固定方式或螺钉固定方式。可选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加热体、传热体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可选的,所述册子加热机构还包括:第一绝热体,所述加热体夹在所述传热体与所述第一绝热体之间;所述第一绝热体和所述传热体被固定在一起。可选的,所述传热体面向册子一侧为平面或具有突出部,通过所述平面或突出部与所述册子接触对册子进行加热。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板和呈长条状的第二板,且两者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加热体、传热体、第一绝热体位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限定的空间。可选的,所述传热体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多个耳部;所述耳部和所述第一绝热体被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绝热体在与耳部接触处的厚度小于第一绝热体其他位置的厚度。可选的,还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二绝热体和第三绝热体,在垂直于第一绝热体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热体两侧;所述第二绝热体、第三绝热体位于所述耳部上,所述耳部、第一绝热体、第二绝热体、第三绝热体被固定在一起。可选的,所述加热体和传热体上下叠置;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加热体上下两侧的第二绝热体、第三绝热体,所述加热体、传热体、第二绝热体和第三绝热体被固定在一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纸后处理装置,包括:纸匣,用于放置由I张以上用纸构成的用纸叠;装订机构,用于对所述用纸叠进行装订;折叠机构,用于将装订后的用纸叠折叠成册子;所述的册子加热机构,配置在折叠机构的下游侧、用于对所述册子进行加热。可选的,还包括,冷却机构,用于对加热后的册子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册子制造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所述的用纸后处理装置,对形成有图像的纸张进行处理,形成册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方案的册子加热机构,加热体和传热体被固定在一起,这样加热体和传热体可以充分接触,紧密结合,提高加热体对传热体传热的效率,克服现有技术中加热体与传热体不能紧密结合、传热不充分的问题;而且加热体和传热体的固定强度高。在具体实施例中,将传热体和第一绝热体通过紧固的方式固定连接,加热体位于两者之间,这样加热体、第一绝热体、传热体的结合强度比较高,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加热体和传热体的强度不足的问题。第一绝热体在加热体一侧对加热体的散发的热量进行阻断,可以增加加热体对传热体的热传导率,防止传热体以外部件的温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对册子折线处加热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2中圆圈标示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的册子加热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0是图8中圆圈标示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图8中的册子加热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2是沿图1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册子制造系统的简略构成图;图14是用纸后处理装置的简略构成图;图15示出构成用纸叠的规定张数的用纸被装入纸匣中的状态图;图16示出压钉件从图9示出的状态向用纸叠进行了移动的状态图;图17是示出第2挡纸件从图10所示状态进行了移动的状态图;图18说明在用纸叠P上形成折线的动作示意图;图19是折叠辊对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对册子折线处加热的示意图,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10,用于对册子B折线处进行加热。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册子加热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2中圆圈标示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的册子加热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6,册子加热机构10包括:呈长条状的加热体11、传热体12,加热体11、传热体12被固定在一起;而且,加热体11和传热体12前后叠置,即加热体11和传热体12沿与加热面垂直方向叠置。所述加热体11、传热体12具体的被固定在一起的方式可以为:所述加热体11、传热体12通过粘合剂粘合方式或双面胶胶带粘合方式或螺钉固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在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加热体11、传热体12通过双面胶胶带结合在一起。在加热册子B时,传热体12与册子B折线处接触对册子折线处进行加热,加热体11用于提供热量给传热体12。加热体11、传热体12被固定在一起,加热体和传热体可以充分接触,紧密结合,提高加热体对传热体传热的效率,克服现有技术中加热体与传热体不能紧密结合、传热不充分的问题;而且,加热体和传热体的固定强度高。继续参考图2、图3,结合参考图4、图5和图6,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册子加热机构10还包括:第一绝热体13 ;加热体11夹在传热体12与第一绝热体13之间,所述第一绝热体13和所述传热体12被固定在一起。第一绝热体13在与册子相对的一面进行绝热,防止加热体11在该面散热的热量造成其他部件的温度升高、以及温度扩散快。参考图2、图3、图4,册子加热机构10还包括有接头18,该接头18用来与供电机构连接。加热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册子加热机构,用于对册子折线处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条状的加热体、传热体、第一绝热体;所述加热体夹在所述传热体与所述第一绝热体之间;在加热册子时,所述加热体用于提供热量给所述传热体,所述传热体与所述册子折线处接触对册子折线处进行加热;所述加热体、传热体被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册子加热机构,用于对册子折线处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长条状的加热体、传热体、第一绝热体; 所述加热体夹在所述传热体与所述第一绝热体之间;在加热册子时,所述加热体用于提供热量给所述传热体,所述传热体与所述册子折线处接触对册子折线处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体、传热体被固定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册子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传热体的固定方式为粘合剂粘合固定方式或双面胶胶带粘合固定方式或螺钉固定方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册子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所述加热体、传热体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册子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册子加热机构还包括:第一绝热体,所述加热体夹在所述传热体与所述第一绝热体之间; 所述第一绝热体和所述传热体被固定在一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册子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体面向册子一侧为平面或具有突出部,通过所述平面或突出部与所述册子接触对册子进行加热。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册子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板和呈长条状的第二板,且两者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加热体、传热体、第一绝热体位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限定的空间。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册子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体在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谢丹严东明谭晓荷李中国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