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5067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1:47
一种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和方法,它涉及一种共挤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和方法,它是为解决现有的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低的技术问题,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具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如下:先调节模具温控装置、冷却装置及挤出机螺杆,控制压力和温度,然后使芯层和表层物料依次通过模具,共挤得到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其界面结合强度为3.0MPa~3.5MPa,比现有的木塑复合材料提高了0.7~6倍,还可通过改变表层物料流道内压力调节表层厚度,包覆的表面还可根据不同模具的设计灵活改动,模具设计简单,易于加工,可用于木塑复合材料加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挤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和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共挤出木塑复合材料,其成型过程需在两个模具中完成,先成型,后包覆,制备过程中在形成界面层时芯层物料的表层已处于冷却状态,且芯层和表层物料在模具中无相互压力作用,导致芯层和表层界面结合强度较差,且成型过程需两个设备,对螺杆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费用成本较高,设备结构复杂。现有专利号为200420109040.1的中国专利《表层共挤芯层发泡挤出模具》,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表面共挤芯层发泡共挤模具,它的口模包含发泡料挤出流道、发泡料发泡腔、隔热腔、共挤料挤出流道、复合共挤流道,发泡挤出流道和共挤料挤出流道汇流口前设有发泡腔,可在热熔体发泡过程完成后进行共挤。且冷却装置和共挤流道之间设置有隔热腔,既保证了共挤和发泡的温度不受冷却装置的影响,又保证能在共挤发泡之后顺利完成共挤。该技术主要重点强调共挤模具中的发泡问题,对共挤界面问题没有涉及,另有专利号为200810222658.1的中国专利《在塑料/木塑型材表面包覆木皮的复合型材及其制造方法》,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在塑料/木塑型材表面包覆木皮的复合型材及其制造方法,界面结合采用在木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由芯层流道(1)、表层流道(2)、共挤流道(3)、定型模(4)、冷却模(5)、加长口模(6)、表层口模(7)、芯层口模(8)、法兰(9)、温控装置(10)、冷却装置(11)、隔热板(12)和螺杆(13)构成;其中芯层流道(1)的出口到表层流道(2)的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芯层流道(1)的出口和表层流道(2)的入口的汇合处设置成圆倒角,温控装置(10)位于表层口模(7)和芯层口模(8)内部,冷却装置(11)位于定型模(4)和冷却模(5)内部,隔热板(12)位于表层口模(7)和芯层口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由芯层流道(I)、表层流道(2)、共挤流道(3)、定型模(4)、冷却模(5)、加长口模(6)、表层口模(7)、芯层口模(8)、法兰(9)、温控装置(10)、冷却装置(11)、隔热板(12)和螺杆(13)构成;其中芯层流道⑴的出口到表层流道(2)的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_,芯层流道(I)的出口和表层流道(2)的入口的汇合处设置成圆倒角,温控装置(10)位于表层口模(7)和芯层口模(8)内部,冷却装置(11)位于定型模(4)和冷却模(5)内部,隔热板(12)位于表层口模(7)和芯层口模⑶之间,螺杆(13)位于表层流道(2)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加长口模(6)长度为30 50mm,芯层流道⑴的出口到表层流道⑵的入口之间的距离为6 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芯层流道(I)的出口和表层流道(2)的入口的汇合处的圆倒角直径为共挤流道(3)宽度的0.5 1.5倍。4.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共挤制备高界面结合强度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分别调节温控装置(10)和冷却装置(11),使表层口模(7)和芯层口模(8)的温度为135 180°C,使定型模(4)和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延军孙理超王海刚贺晓艳李泽文王清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