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大惰性组分与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的炼焦配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2195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大惰性组分与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的炼焦配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进行常规破碎,按照传统炼焦煤破碎细度控制方法,控制小于3mm粒级部分占80%以上;2)将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5%的水溶液,喷洒在预破碎后的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的表面;3)与其他单种炼焦煤混合炼焦,所述其他单种炼焦煤至少包括焦煤、1/3焦煤和肥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炼焦粘结剂,有效改善炼焦煤中大惰性组分与其他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从而使不黏煤、无烟煤、未进行筛分的焦粉这类大惰性组分含量高的煤在常规破碎条件下即可参与炼焦,简化了工艺,扩大了炼焦煤资源,降低了配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大惰性组分与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的炼焦配煤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炼焦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大惰性组分与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的炼焦配煤方法。
技术介绍
焦炭质量高且稳定,是高炉顺行的基本条件之一。焦炭强度好坏对高炉操作和铁水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固体材料的理化性能主要受其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大量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惰性组分的大小和不同的赋存状态对焦炭强度大小的影响很大,对于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的炼焦煤,惰性组分由于结焦过程中不发生熔融和收缩,当其直径大于300um时,由于与周围煤粒收缩特性的差异,惰性组分成为较大的裂纹中心,易与周围的其他组分分离,导致焦炭热反应后强度低,焦炭进入高炉内经气化反应后易粉化,高炉内煤气流阻力增大,不利于高炉顺行。为避免不黏煤、无烟煤、焦粉等参与配煤炼焦时大惰性结构对焦炭冷、热态强度的破坏,目前采取将炼焦煤进行破碎的方法,控制配合煤中直径大于300um惰性组分的总量,但此方法需增加预粉碎机,耗电能,同时存在粉碎后的煤粉在输送和装炉过程中的扬尘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大惰性组分与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的炼焦配煤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为避免不黏煤、无烟煤、焦粉等参与配煤炼焦时大惰性结构对焦炭冷、热态强度的破坏,需要将大惰性结构含量高的炼焦煤进行超细破碎以控制配合煤中直径大于300um惰性组分的总量,因而需增加超细预粉碎机,耗电量大,同时粉碎后的煤粉在输送和装炉过程中存在扬尘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善大惰性组分与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的炼焦配煤方法,所述配煤方法包括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所述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为直径大于300um的惰性组分含量≥30%的不黏煤、无烟煤和/或焦粉;所述配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进行常规破碎,按照传统炼焦煤破碎细度控制方法,控制小于3mm粒级部分占80%以上,其中1mm~3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15%~20%,0.3mm~1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25%~30%,小于0.3mm以下部分质量百分比占35%~40%,余量为大于3mm的部分;2)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5%的水溶液,喷洒在经常规破碎的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的表面,喷洒量为2~10升/吨炼焦煤;3)与其他单种炼焦煤混合炼焦,所述其他单种炼焦煤至少包括焦煤、1/3焦煤和肥煤。进一步地,所述配煤方法中各单种炼焦煤为焦煤、1/3焦煤、肥煤、气煤和瘦煤的一种、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各单种炼焦煤按重量百分比为焦煤25~50%、1/3焦煤10~30%、肥煤10~25%、气煤和瘦煤的一种0~20%、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5~20%。优选地,各单种炼焦煤按重量百分比为焦煤28~32%、1/3焦煤20~25%、肥煤15~20%、气煤和瘦煤的一种10~15%、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10~15%。进一步地,所述配煤方法中各单种炼焦煤为焦煤、1/3焦煤、肥煤、气煤、瘦煤和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各单种炼焦煤按重量百分比为焦煤30~40%、1/3焦煤15~25%、肥煤15~20%、气煤5~15%、瘦煤5~15%、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5~1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炼焦粘结剂,可以有效改善炼焦煤中大惰性组分与其他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从而使不黏煤、无烟煤未进行筛分的焦粉这类大惰性组分含量高的煤在常规破碎条件下即可参与炼焦,使用4mm筛筛分的焦粉也可以直接参与炼焦,不再需要超细粉碎机进行超细粉碎,简化了工艺,扩大了炼焦煤资源,降低了配煤成本。2)在无捣固、无煤调湿、无型煤,传统4.3米以上顶装焦炉干熄焦条件下,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配煤炼焦所得焦炭热强度CSR在60~70%,冷强度M40在85~89%,M10在5.5~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1)配煤比例:焦煤30%,1/3焦煤25%,气煤10%,肥煤20%,无烟煤15%。(2)无烟煤预粉碎粒度控制小于3mm部分≥80%,其中1mm~3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20%,0.3mm~1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25%,小于0.3mm以下部分质量百分比占35%,余量为大于3mm的部分;配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使其质量浓度为2%。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喷洒在经预粉碎后的无烟煤表面,喷洒量为3升/吨煤。(3)表面喷洒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后的无烟煤与其他炼焦煤按照配煤比混合后到焦炉炼焦。实施例2:(1)配煤比例:焦煤30%,1/3焦煤20%,气煤15%,肥煤15%,焦粉10%,瘦煤10%。(2)焦粉预粉碎粒度控制小于3mm部分≥80%,其中1mm~3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18%,0.3mm~1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28%,小于0.3mm以下部分质量百分比占38%,余量为大于3mm的部分;配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使其质量浓度为1%。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喷洒在经预粉碎后的焦粉表面,喷洒量为5升/吨煤。(3)表面喷洒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后的焦粉与其他炼焦煤按照配煤比混合后到焦炉炼焦。实施例3:(1)配煤比例:焦煤30%,1/3焦煤20%,气煤15%,肥煤20%,无烟煤10%,瘦煤5%。(2)无烟煤预粉碎粒度控制小于3mm部分≥80%,其中1mm~3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15%,0.3mm~1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25%,小于0.3mm以下部分质量百分比占40%,余量为大于3mm的部分;配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使其质量浓度为1%。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喷洒在经预粉碎后的无烟煤表面,喷洒量为3升/吨煤。(3)表面喷洒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后的无烟煤与其他炼焦煤按照配煤比混合后到焦炉炼焦。在传统4.3米以上顶装焦炉无煤调湿、无型煤、干熄焦条件下,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得焦炭热强度CSR在60~70%,冷强度M40在85~89%,M10在5.5~7%。比技术采用前降低配煤成本约200万元/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大惰性组分与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的炼焦配煤方法,所述配煤方法包括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所述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为直径大于300um的惰性组分含量≥30%的不黏煤、无烟煤和/或焦粉;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进行常规破碎,按照传统炼焦煤破碎细度控制方法,控制小于3mm粒级部分占80%以上,其中1mm~3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15%~20%,0.3mm~1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25%~30%,小于0.3mm以下部分质量百分比占35%~40%,余量为大于3mm的部分;2)将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5%的水溶液,喷洒在经常规破碎的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的表面,喷洒量为2~10升/吨炼焦煤;3)与其他单种炼焦煤混合炼焦,所述其他单种炼焦煤至少包括焦煤、1/3焦煤和肥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大惰性组分与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的炼焦配煤方法,所述配煤方法包括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所述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为直径大于300um的惰性组分含量≥30%的不黏煤、无烟煤和/或焦粉;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进行常规破碎,按照传统炼焦煤破碎细度控制方法,控制小于3mm粒级部分占80%以上,其中1mm~3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15%~20%,0.3mm~1mm粒级质量百分比占25%~30%,小于0.3mm以下部分质量百分比占35%~40%,余量为大于3mm的部分;2)将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5~5%的水溶液,喷洒在经常规破碎的具有大惰性组分的炼焦煤的表面,喷洒量为2~10升/吨炼焦煤;3)与其他单种炼焦煤混合炼焦,所述其他单种炼焦煤至少包括焦煤、1/3焦煤和肥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大惰性组分与各向异性界面结合强度的炼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俊芳欧阳德刚盛军波薛改凤陈胜春常红兵崔会明陈鹏梁尚国张雪红项茹宋子逵谢传斌冯柏华詹立志陈细涛任玉明王元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