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磨削轴承外圈内沟的上料定位机构,包括上料槽和出料槽,上料槽的低端与进料槽较低一侧相连接,进料槽和出料槽构成人字形,且进料槽的高端与出料槽的高端之间通过一横向设置的定位槽相连接,进料槽在与上料槽连接的一端设有工件推送装置,定位槽的一侧垂直地设置驱动轴,定位槽的侧壁上对应驱动轴位置设有定位孔,驱动轴头部穿设在定位孔内,定位槽的另一侧设有可横向移动的压轮座,压轮座上并排设有两个可转动的压轮,定位槽靠近压轮的侧壁上设有磨头过孔,并且在对应压轮的位置设有压轮过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件定位机构的结构简单可靠,工作效率高;并且能准确可靠地将工件逐一送到加工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控磨床的辅助机构,其适用于磨削轴承外圈内沟时的上料和对工件的定位。
技术介绍
轴承外圈在热处理结束后需要磨内、夕卜圆和端面,最后在研磨内圆的沟道,由于轴承通常是大批量生产,因此,在研磨内圆沟道时,需要通过相应的机构实现自动上料。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轴承套圈磨床上料机”,授权公告号为CN102615558A,它,包括一个进料槽、一个之间连接有一个低位进料槽的提升装置和圆盘贮料装置;提升装置包括一台提升电机和与提升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链,传动链上具有若干个贮料槽;圆盘贮料装置包括一个上下贯通的圆筒,圆筒的下底面上具有一个与转动电机传动连接的圆盘,圆筒的圆周面上具有一个出料口,低位进料槽的高端与出料口相连接。通过圆盘的转动,把置于圆盘上的套圈依次推出出料口,套圈在竖直后落入低位进料槽并滚向提升装置,嵌入传动链上的贮料槽内,套圈随传动链提升到顶部后落入进料槽,最终进入磨床的进料口后进行磨削加工。但此类现有的上料机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工件的定位通常是通过夹头定位在加工位置,使工件进出加工位置困难,定位机构和动作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并且不能将工件准确可靠地逐一输送,导致后续的工件定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工件定位机构和定位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数控磨床磨削轴承外圈内沟的上料定位机构,其工件定位机构的结构简单可靠,工作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料机构不能将工件准确可靠地逐一输送,导致后续的工件定位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数控磨床磨削轴承外圈内沟的上料定位机构,能准确可靠地将工件逐一送到加工位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磨削轴承外圈内沟的上料定位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上料槽和出料槽,上料槽的低端与一倾斜布置的进料槽较低一侧的上侧相连接,进料槽和出料槽构成人字形,且进料槽的高端与出料槽的高端之间通过一横向设置的定位槽相连接,进料槽在与上料槽连接的一端设有工件推送装置,定位槽的底面为一与工件外圆适配的圆柱面,定位槽的一侧垂直地设置一与定位槽底面同轴的驱动轴,定位槽靠近驱动轴的侧壁上对应驱动轴位置设有定位孔,所述的驱动轴头部穿设在定位孔内, 且驱动轴的端面与该侧壁的内表面齐平;定位槽的另一侧设有可横向移动的压轮座,压轮座上并排设有两个可转动的压轮,压轮座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定位槽,两个压轮之间的距离与工件的外径相适应,从而在两个压轮之间形成磨头移动空间,定位槽靠近压轮的侧壁上设有磨头过孔,并且在对应压轮的位置设有压轮过孔。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输送工件的上料槽、出料槽、进料槽均采用倾斜布置,从而可利用工件的重力作用使圆形的工件自动滚动,工件先由人工或自动排序机送入上料槽的高端内,工件即可沿上料槽向下滚动并进入到进料槽内,然后由进料槽内的工件推送装置将工件向上推送到定位槽内的圆柱面上定位,接着压轮座带动压轮向工件一侧移动,使压轮穿过压轮过孔并推动工件的一个端面使工件的另一侧端面压紧在驱动轴的端面上,驱动轴即可利用摩擦力带动工件转动,此时位于两个压轮之间的磨头即可穿过磨头过孔进入工件内对工件的内沟进行磨削加工。由于压轮与工件的端面之间形成相切关系,因此两者之间为线接触,工件在转动时带动压轮一起转动,使两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的滑动摩擦,可避免对工件的损伤,并延长压轮的使用寿命。当一个工件加工完成后,工件推送装置将另一工件推送到定位槽内的圆柱面上,并将已加工好的工件挤到出料槽内,然后即可沿着向下倾斜的出料槽进入到相应的工件收集装置内。由于工件的夹紧是采用两侧端面夹紧的方式,因此整个定位、夹紧结构较为简单,且工件在进出定位槽时方便、步骤少,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其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压轮过孔和磨头过孔均为长方形孔,且磨头过孔设置在两个压轮过孔的中间。由于两个压轮过孔刚好对应定位槽内工件的两侧,因而用于磨削加工的磨头刚好位于工件的中心位置,从而使磨头可沿着工件的径向移动以便对工件的内沟进行磨肖IJ,并有利于数控系统对工件磨削量的控制。作为优选,所述压轮的圆周面为外凸的弧面。从而使压轮与工件之间形成点接触,以便彻底避免因压轮和工件的接触处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之不一致而形成的相对滑动摩擦。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槽为横截面呈矩形的封闭槽,上料槽在靠近进料槽处外扩形成圆盘形的回转腔,回转腔内可转动地设有圆形的分料转盘,所述分料转盘由电机驱动,并在其圆周上等分设有二个分料卡口,分料卡口由分料转盘的边缘沿径向延伸,分料卡口的宽度与工件的外径适配,分料卡口的深度等于工件外径的1-1.2倍。当工件沿上料槽进入分料转盘的一个分料卡口内时,电机驱动分料转盘,此时其它的工件被分料转盘阻挡停留在上料槽内,当分料转盘转动180度后,容纳工件的分料卡口刚好对准进料槽,工件即可进入进料槽内,并由工件推送装置推送到定位槽内;此时,另一个分料卡口则刚好转动到对准上料槽,后面的工件即可进入到该分料卡口内,依次转动分料转盘,即可将工件逐一地送入进料槽内,从而实现工件的逐一有序输送。作为优选,所述工件推送装置包括一个推送气缸以及滑动地设置在进料槽内的弧形推板,弧形推板一侧为与工件外径适配内凹的推送面,另一侧与推送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弧形推板可与工件良好贴合有利于工件的平稳推送,而气缸具有动作响应快且无污染的特点,因而可显著地加快工作频率和磨削的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推板内设有电磁铁,所述进料槽内设有可控制电磁铁线圈通断的行程开关。电磁铁可将工件可靠地吸附,以便将其准确地推送到位,当弧形推板将工件推送到位后,行程开关作用,使电磁铁失电从而将工件释放。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推板与推送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上设有扭簧,弧形推板容纳转轴的轴孔内沿圆周方向设有限位槽,转轴上对应限位槽处设有限位销钉,进料槽底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卡槽,弧形推板的边缘对应卡槽处设有深入卡槽内的拨杆。由于进料槽为倾斜设置,而定位槽为横向布置,因而两者之间构成一个夹角,当弧形推板向上推送工件到位时,拨杆触碰卡槽,从而使弧形推板克服弹簧的扭力朝向定位槽一侧转动,使弧形推板的推送面朝向水平方向,因而有利于提高工件到位的准确性,而限位槽则可方便地限定弧形推板的转动角度。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内在靠近出料槽一侧的上部设有悬挂轴,悬挂轴上可转动地悬挂有工件挡板,工件挡板在靠近出料槽一侧设有竖直的螺杆,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工件挡板可起到阻挡工件的作用,避免推送到位的工件因惯性作用而脱离定位槽内用于工件定位的底面,并直接进入到出料槽内。由于工件挡板为悬挂式设计,因而加工好的工件在后续工件的推动下挤开工件挡板而进入到出料槽内。调节螺母则可起到配重块的作用,转动调节螺母即可改变其在螺杆上的高度位置,从而方便快捷地改变推开工件挡板所需要的力,确保工件挡板能可靠地阻挡工件,同时便于工件推开工件挡板进入到出料槽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工件定位机构的结构简单可靠,工作效率高;并且能准确可靠地将工件逐一送到加工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工件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工件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料槽11、回转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磨削轴承外圈内沟的上料定位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上料槽(1)和出料槽(3),其特征是,上料槽的低端与一倾斜布置的进料槽(2)较低一侧的上侧相连接,进料槽和出料槽构成人字形,且进料槽的高端与出料槽的高端之间通过一横向设置的定位槽(4)相连接,进料槽在与上料槽连接的一端设有工件推送装置(5),定位槽的底面(41)为一与工件外圆适配的圆柱面,定位槽的一侧垂直地设置一与定位槽底面同轴的驱动轴(6),定位槽靠近驱动轴的侧壁上对应驱动轴位置设有定位孔(42),所述的驱动轴头部穿设在定位孔内,且驱动轴的端面与该侧壁的内表面齐平;定位槽的另一侧设有可横向移动的压轮座(7),压轮座上并排设有两个可转动的压轮(71),压轮座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定位槽,两个压轮之间的距离与工件的外径相适应,从而在两个压轮之间形成磨头移动空间,定位槽靠近压轮的侧壁上设有磨头过孔(44),并且在对应压轮的位置设有压轮过孔(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磨削轴承外圈内沟的上料定位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上料槽(I)和出料槽(3),其特征是,上料槽的低端与一倾斜布置的进料槽(2)较低一侧的上侧相连接,进料槽和出料槽构成人字形,且进料槽的高端与出料槽的高端之间通过一横向设置的定位槽(4)相连接,进料槽在与上料槽连接的一端设有工件推送装置(5),定位槽的底面(41)为一与工件外圆适配的圆柱面,定位槽的一侧垂直地设置一与定位槽底面同轴的驱动轴(6),定位槽靠近驱动轴的侧壁上对应驱动轴位置设有定位孔(42),所述的驱动轴头部穿设在定位孔内,且驱动轴的端面与该侧壁的内表面齐平;定位槽的另一侧设有可横向移动的压轮座(7),压轮座上并排设有两个可转动的压轮(71),压轮座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定位槽,两个压轮之间的距离与工件的外径相适应,从而在两个压轮之间形成磨头移动空间,定位槽靠近压轮的侧壁上设有磨头过孔(44 ),并且在对应压轮的位置设有压轮过孔(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磨削轴承外圈内沟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压轮过孔和磨头过孔均为长方形孔,且磨头过孔设置在两个压轮过孔的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磨削轴承外圈内沟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压轮的圆周面为外凸的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磨削轴承外圈内沟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上料槽为横截面呈矩形的封闭槽,上料槽在靠近进料槽处外扩形成圆盘形的回转腔(11),回转腔内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德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蓝翔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