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湍流式除尘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废气和垃圾焚烧所产生的废气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如果工业企业和垃圾焚烧站不对这些废气进行处理便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会使得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细颗粒物的含量增加、导致空气受到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控制废气的排放量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申请人:在2008年9月3日申请了一种“水溶分离式废气处理装置”(专利号为ZL200720080927.6),其主要由水气溶合机构和水气分离结构组成。其中水气溶合结构包括带有扇叶的风机,风机的进风口接有进气管,风机内还通有进水管。水气分离机构包括分离腔室,其顶部设有排气管,其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气管进入分离腔室并伸向分离腔室的底部,风机的出水孔和分离腔室上部的进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排出的污水经由排水管外接污水处理池。由于这种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废气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较短,因此该装置对废气中的气态及微粒污染物进行吸收处理的效果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让废气在 ...
【技术保护点】
湍流式除尘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湍流塔(1)、风机(2)、环形清洗装置(3)和水溶处理装置(4)组成;上述湍流塔(1)包括密闭中空的柱形壳体(11)、以及固定在柱形壳体(11)内腔中的喷淋环管(12)和多层独立的湍流导流体(13);喷淋环管(12)位于柱形壳体(11)内腔的上部,多层湍流导流体(13)叠放设置于喷淋环管(12)的下方;喷淋环管(12)与外部入水管相连通;每个湍流导流体(13)均包含一湍流层(131)和一导流层(133),湍流层(131)位于导流层(133)的上方;湍流层(131)由若干个湍流管水平有序排列而成,上述位于中间层的湍流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小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湍流式除尘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湍流塔(I)、风机(2)、环形清洗装置(3)和水溶处理装置(4)组成; 上述湍流塔(I)包括密闭中空的柱形壳体(11)、以及固定在柱形壳体(11)内腔中的喷淋环管(12)和多层独立的湍流导流体(13);喷淋环管(12)位于柱形壳体(11)内腔的上部,多层湍流导流体(13)叠放设置于喷淋环管(12)的下方;喷淋环管(12)与外部入水管相连通;每个湍流导流体(13)均包含一湍流层(131)和一导流层(133),湍流层(131)位于导流层(133)的上方;湍流层(131)由若干个湍流管水平有序排列而成,上述位于中间层的湍流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小孔,且这些开有小孔的湍流管均与外部入水管连通;导流层(133)则由若干个喷淋直管垂直有序排列而成,每个喷淋直管的管壁上均开设有小孔,所有喷淋直管均与外部入水管连通;柱形壳体(11)的底部开设有系统总进气口(111)和湍流排水口(112),柱形壳体(11)的顶部开设有湍流出气口(113); 上述环形清洗装置(3)包括密闭中空的环形壳体(31 )、以及活动设置在环形壳体(31)内腔中的若干个清洗球(33);环形壳体(31)的底部开设有清洗入气口(311)和清洗排水口(312),环形壳体(31)的顶部开设有清洗出气口(312);上述清洗入气口(311)方向和清洗出气口(312)方向均与环形壳体(31)的环形方向相切; 上述水溶处理装置(4)包括密闭中空的柱形外壳(41)、以及设置在柱形外壳(41)内腔中的导风轴(42)和导风片(43);其中导风轴(42)呈中空柱状,并固定在柱形外壳(41)内腔中的中上部;导风轴(42)的下部开口与柱形外壳(41)内腔相通,导风轴(42)的上部开口于柱形外壳(41)的外部相通、并形成系统总出气口(411);导风片(43)呈螺旋状的环绕在导风轴(42)的外侧壁上;柱形外壳(41)的底部开设有水溶排水口(412),柱形外壳(41)的顶部开设有水溶进气口(413); 上述风机(2)的入风口(2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显坤,钟忠,袁文一,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市世环废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