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006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包括降尘筒(1)和设置其内的水幕装置,所述的水幕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供水管(2)、喷淋管(3)和水幕喷头(4),所述的降尘筒(1)至少叠置一套以上水幕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叠置的伞形水幕喷头组,层层叠置,确保水幕形成,多层防护确保外排烟气过滤充分;筒内粉尘逐级淋降并导入下游生石灰消化器中进一步处理或回入上游工序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开口向下的伞形水幕喷头,不会被粉尘堵塞。克服了现有技术水雾除尘箱及其管路易堵难梳,失去除尘作用,现场烟尘弥漫,严重影响操作环境和工人的身心健康的弊端。尤其适合于生石灰烟尘的处理,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物料输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尤其适合于烧结除尘灰输送工艺的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炼钢工艺的烧结生产采用生石灰消化器工艺可以明显提高产量,但生石灰除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消化后的消石灰,会产生大量含生石灰颗粒的蒸汽,蒸汽中的生石灰颗粒呈胶状体,粘着性极大,一般设计的水雾除尘器是由风机加水雾除尘器构成,水雾除尘器喷头不够精确,形不成有效的水雾喷淋,烟气进入水雾除尘器箱体后,再用喷淋方式进一步降尘,下部落下的生石灰与水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后由水泵打回消化器。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颗粒的粘附作用,造成控制水位系统不能可靠使用,水位失控的情况下会造成漫水或干水二种情况,很快就会水泵堵死,直至将水雾除尘箱体完全堵满,失去除尘后,风机因粘附生石灰很快失衡而造成风机损坏。而且现有技术的普通水雾除尘器操作难度大,需要一个十分熟练的工人不停地精心操作,且还不一定能持续达到除尘效果,而且设备的维护更是需要很大的投入。必须对这种理论上可行而实际完全无法达不到技术效果的除尘器进行技术升级。为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稳定可靠,有效避免粉尘堵塞的微粉尘处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以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稳定可靠,有效避免粉尘堵塞的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降尘筒和设置其内的水幕装置,所述的水幕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供水管、喷淋管和水幕喷头,所述的降尘筒至少叠置一套以上水幕>J-U装直。本技术采用叠置的伞形水幕喷头组,层层叠置,确保水幕形成,多层防护确保外排烟气过滤充分,外排无污染;筒内粉尘逐级淋降,最终全部淋洗并导入下游生石灰消化器中进一步处理或回入上游工序循环使用。本技术采用开口向下的伞形水幕喷头,不会被下落的粉尘所堵塞。尤其适合于生石灰烟尘的处理,克服了现有技术水雾除尘箱及其管路易堵难梳,失去除尘作用,现场烟尘弥漫,严重影响操作环境和工人的身心健康的弊端。尤其适合于生石灰烟尘的处理,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降尘筒,2-供水管,3-喷淋管,4-水幕喷头,5-进灰管,6-集尘管,7-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降尘筒I和设置其内的水幕装置,所述的水幕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供水管2、喷淋管3和水幕喷头4,所述的降尘筒I至少叠置一套以上水幕>j-U ρ α装直。所述的降尘筒I内设置至少I组水幕喷头4,通过喷淋管3连接供水管2。所述的水幕喷头4同轴设置于降尘筒I内。所述的水幕喷头4分层叠置于降尘筒I内。所述的水幕喷头4分2飞层设置于降尘筒I内。所述的供水管2分路连接喷淋管3和水幕喷头4。所述的供水管2设置控制阀7。所述的水幕喷头4的直径为降尘筒I直径的0.7^0.95倍。所述的水幕喷头4为双层叠置伞形狭缝式强流水幕喷头。所述的水幕喷头4为旋流式伞形强流水幕喷头。`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本技术采用叠置的伞形水幕喷头组,层层叠置,确保水幕形成,多层防护确保外排烟气过滤充分,外排无污染,并且使筒内粉尘逐级淋降,最终全部淋洗并导入下游生石灰消化器中进一步处理或回入上游工序循环使用。多层叠置伞形水幕喷头,梯级淋洗,进一步淋洗降尘的同时也清洗了喷头,使喷头不会被粉尘堵塞,保证了本装置持续可靠地工作。本技术结构简单,无需动力或活动部件,减少故障率,克服了现有技术水雾除尘箱及其管路易堵难梳,失去除尘作用,现场烟尘弥漫,严重影响操作环境和工人的身心健康的弊端。尤其适合于生石灰烟尘的处理,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包括降尘筒(1)和设置其内的水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幕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供水管(2)、喷淋管(3)和水幕喷头(4),所述的降尘筒(1)至少叠置一套以上水幕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包括降尘筒(I)和设置其内的水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幕装置包括依序连接的供水管(2)、喷淋管(3)和水幕喷头(4),所述的降尘筒(I)至少叠置一套以上水幕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尘筒(I)内设置至少I组水幕喷头(4 ),通过喷淋管(3 )连接供水管(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幕喷头(4)同轴设置于降尘筒(I)内。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幕喷头(4)分层叠置于降尘筒(I)内。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微粉尘高效水幕处理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家兵李柏
申请(专利权)人: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