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门以及气膜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560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膜建筑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气膜门以及气膜建筑。该气膜门,包括:外门、内门、通道和水幕装置;外门和内门分别设置在通道的两端,且外门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外,内门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内;外门与内门实现互锁控制;水幕装置设置在内门上端。其中,通过水幕装置解决了气膜建筑中在火灾情况下气膜门的不能够长期开启的技术问题,可以使气膜建筑不影响人员出入的情况下,减少气膜建筑室内与室外的气体流通。

Air film door and gas membrane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as membrane building, in particular to a gas membrane door and a gas membrane building. The film door, including door, door, channel and water curtain device; and the door doo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both ends of the channel, and the door to the film building outside, leading to the inner film building interior; outer and inner door interlocking control; water curtain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door. Among them, the water curtain device solves the problem of gas film building in case of fire gas film door can not open the long-term technical problem, can make the film construction does not affect the access conditions, reduce the circulation of gas film building indoor and out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膜门以及气膜建筑
本技术涉及气膜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膜门以及气膜建筑。
技术介绍
气膜建筑是采用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为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其工作原理为将膜材固定于地面基础结构周边,利用供风系统让室内气压上升到一定压力后,使屋顶内外产生压力差来抵抗外力,由于利用气压来支撑,无需任何梁、柱,所以可得到更大的利用空间。随着气膜建筑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被大面积的应用,也发现了气膜建筑的一些问题。由于气膜建筑是依靠气压支撑的,气膜门要通过自锁结构实现气膜建筑内部空气的平衡,但是在发生火灾情况下,需要打开气膜门,保持畅通,使人员快速离开气膜建筑,保证其安全,这样又会使气膜建筑内部气压不平衡发生坍塌。另外,火灾容易产生浓烟,而浓烟往往会流向与外界相通的孔处,而气膜门是气膜建筑最大的孔,往往浓烟会更大,给人员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膜门,以缓解了气膜建筑中在火灾情况下气膜门的不能够长期开启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膜门,包括:外门、内门、通道和水幕装置;所述外门和内门分别设置在所述通道的两端,且所述外门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外,所述内门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内;所述外门与所述内门实现互锁控制;所述水幕装置设置在所述内门上端。进一步的,所述水幕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水的容水机构和水带通道;所述容水机构通过所述水带通道与储水罐连通;所述容水机构的底部设有用于形成水帘的缝隙;所述缝隙的长度不低于所述内门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缝隙的面积小于所述水带通道的横截面积。进一步的,所述水幕装置还包括控制件和阀门;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水带通道上;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阀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幕装置还包括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件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气膜门还包括用于预支撑气膜建筑本体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固设于所述通道的上端且接近所述内门处;所述防护机构从所述通道的上方延伸至气膜建筑的室内。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连接板、支撑板和加强筋;所述连接板与支撑板构成L型支架,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垂直固设于所述通道上,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从所述通道的上方延伸至气膜建筑的室内;所述加强筋呈倾斜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与通道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通道的两侧设置有旋转门。进一步的,所述外门包括第一外门和第二外门,所述第一外门固设于所述通道上,所述第二外门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门上,且所述第二外门与所述内门实现互锁控制。本技术提供的气膜门,设置有内门、外门和通道,其中,外门和内门设置在通道的两端,内门与外门实现互锁控制。也就是,在通常情况下,阻止外门与内门同时处于打开的状态,使气膜建筑中的空气少量的泄露,从而使气膜建筑的气压基本保持平衡状态,并具有减压仓的效果,可以使人员进出气膜建筑时内部正压空气流失量少量化,并减轻空气压差的变化对人体带来的不适感。在内门的上端设置有水幕装置,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可以打开水幕装置,使水幕装置形成的水帘代替原有的内门,这样不仅能够使室内与室外的气压基本保持平衡,减少气体的泄露,而且也能基本保证人员能够顺畅地离开火灾现场,从而降低对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浓烟通常是向与外界相通的孔的方向流动,因此,水幕装置的开启也减小了浓烟向气膜门流动量,降低了火灾对出入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气膜建筑的安全性。此外,水幕装置的开启还可以降低气膜建筑的温度,并且可以对内门附近的地方进行灭火,从而减缓了火灾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膜建筑,包括气膜建筑本体和与气膜建筑本体相连的如上述所述的气膜门。本技术提供的气膜建筑,包括设置上述提到的气膜门。其中,气膜门设置有内门、外门和通道,外门和内门设置在通道的两端,内门与外门实现互锁控制。也就是,在通常情况下,阻止外门与内门同时处于打开的状态,使气膜建筑中的空气少量的泄露,从而使气膜建筑的气压基本保持平衡状态,并具有减压仓的效果,可以使人员进出气膜建筑时内部正压空气流失量少量化,并减轻空气压差的变化对人体带来的不适感。在内门的上端设置有水幕装置,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可以打开水幕装置,使水幕装置形成的水帘代替原有的内门,这样不仅能够使室内与室外的气压基本保持平衡,减少气体的泄露,而且也能基本保证人员能够顺畅的离开火灾现场,从而降低对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浓烟通常是向与外界相通的孔的方向流动,因此,水幕装置的开启也减小了浓烟向气膜门流动量,降低了火灾对出入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气膜建筑的安全性。此外,水幕装置的开启还可以降低气膜建筑的温度,并且可以对内门附近的地方进行灭火,从而减缓了火灾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气膜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气膜门的内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气膜门的外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气膜建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外门;200-内门;300-通道;400-水幕装置;500-防护机构;600-室内;700-气膜建筑本体;110-第一外门;120-第二外门;310-旋转门;410-容水机构;420-水带通道;411-缝隙;510-连接板;520-支撑板;530-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气膜门,包括:外门100、内门200、通道300和水幕装置400;外门100和内门200分别设置在通道300的两端,且外门100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外,内门200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内600;外门100与内门200实现互锁控制;水幕装置400设置在内门200上端。具体的,由于气膜建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膜门以及气膜建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膜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门、内门、通道和水幕装置;所述外门和内门分别设置在所述通道的两端,且所述外门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外,所述内门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内;所述外门与所述内门实现互锁控制;所述水幕装置设置在所述内门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膜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门、内门、通道和水幕装置;所述外门和内门分别设置在所述通道的两端,且所述外门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外,所述内门通往气膜建筑的室内;所述外门与所述内门实现互锁控制;所述水幕装置设置在所述内门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幕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水的容水机构和水带通道;所述容水机构通过所述水带通道与储水罐连通;所述容水机构的底部设有用于形成水帘的缝隙;所述缝隙的长度不低于所述内门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面积小于所述水带通道的横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幕装置还包括控制件和阀门;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水带通道上;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阀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幕装置还包括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件信号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红顺周乾龙庄静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德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