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生防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用木霉菌株(Trichodermaviride)为母菌剂,以草炭粉、秸秆粉和树叶粉,硅藻土和轻质碳酸钙为载体制成生防菌制剂,并以微量杀菌剂恶霉灵作为增效剂。用于防治由镰孢菌等病原真菌引起的作物土传病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利用木霉菌对恶霉灵的敏感性差异将木霉菌生防菌剂与恶霉灵协同施用,具有既能抑制土壤中病原菌萌发,又能促进木霉菌的繁殖,同时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多重协同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防菌剂,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木霉菌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及其与化学杀菌剂恶霉灵的协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越来越多有毒化学农药逐渐被限制使用,世界各国都在加大生物农药的研发力度,研制、开发微生物农药已成为势在必行。木霉摄iTrichoderma ririofe)作为一类有重要生防价值的拮抗性真菌,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发现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产生抗生素、重寄生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等。木霉菌强烈的竞争及生存能力在抑制病原菌尤其是土传病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防菌。目前国际上已开发注册有木霉菌产品,但由于诸如产品性能不稳定,孢子寿命短、生防活性低等各种技术原因,尤其是施入土壤后受到各种化学因子的影响使之不能在作物根部定植形成有效群体,影响了该类产品在生产上的应用。近年韩国学者通过提取和分离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和在土壤中添加营养物质以改善农作物种植的土壤环镜,抑制土壤中致病菌;加拿大学者利用多种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协同改善农田土壤环境,防治土传病害。国内已有研究表明木霉菌与化学杀菌剂三唑酮配合使用可提高西瓜根际木霉菌的种群数量,并削弱根际尖孢镰刀菌。本实验室多年的研究也表明木霉菌与某些低剂量杀菌剂如敌克松、五氯硝基苯结合使用,不仅有助于保持或增强生防菌的竞争活力,同时可削弱病菌的侵染活性,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杀菌剂恶霉灵高效、低毒、无公害,对人、畜、鱼、鸟类均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抑制许多植物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为目前生产上防治土传病害的高效杀菌剂,对土壤真菌包括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柱孢菌、伏革菌等病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烂秧及怄根等连作重茬障碍有特效。经本专利技术多年试验研究发现,恶霉灵在正常田间使用浓度范围内对木霉菌具有刺激生长作用,且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利用恶霉灵对生防木霉菌的敏感性差异与木霉菌协同施用,将成为提高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可解决木霉菌生物防治作用不稳定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木霉菌生防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与杀菌剂的协同应用技术。与其它专利技术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木霉菌制剂除可直接用于防治作物土传病害外,还可与杀菌剂恶霉灵协同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多年大量研究发现大多数木霉菌具有强烈的竞争生存能力及对土壤中病原菌的重寄生作用,而恶霉灵对大多数木霉菌具有刺激生长作用,木霉菌生防制剂与恶霉灵同时施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采用的生防菌取自作物根表土壤的木霉菌,经纯化后转移至试管斜面内作母菌剂,在三角瓶内振荡培养为液体菌种,再与营养基质草炭粉、秸杆粉、树叶粉及孢子生长促进剂进行固体发酵使其产生分生孢子,将载有大量木霉菌孢子的发酵产物与载体混合后制成木霉菌生防制剂,在田间可与杀菌剂恶霉灵同时施用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所述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生防菌剂按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斜面母菌种的制备:取作物根表土壤5-10克,加无菌水1000倍成稀释液; 取马铃薯150-200克、葡萄糖15-20克、孟加拉红0.04-0.07克、硫酸链霉素0.03-0.04克、恶霉灵0.1-0.2克、琼脂17-20克、水1000毫升制成菌种培养液;将稀释液与菌种培养液按1: 9的重量比例一起倒入培养皿内制成平板,25-28°C下培养48小时,经分离获得木霉菌菌株,经纯化后转移至试管斜面内作斜面母菌种; 2、二级菌种的制备:取马铃薯150-200克、葡萄糖或蔗糖15-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成二级发酵培养液,调PH值为6-8,分装在250-500毫升三角瓶中,装液量为100-200毫升,在121°C下灭菌30-40分钟,接入斜面母菌种,摇床转速为150-200转/分,发酵温度26-30°C,发酵时间为2-4天,得到大量发散的絮状菌丝及分散的分生孢子二级菌种; 3、固体发酵:所采用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培养料草炭或秸杆粉或树叶粉28-40克、稻壳10-12克、水50-60克、磷酸二氢钾0.1-0.2克、硫酸镁0.1-0.2克、硫酸钙0.1-0.2克;先将无机盐溶入水中,再将培养料与水充分混合后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固体发酵培养基装入耐高温塑料袋或发酵瓶中,在120°C下灭菌70-90分钟,接入重量比例5-10%的二级菌种,控制发酵温度为25-30°C,发酵时间4-6天,至培养料变成绿色即木霉菌分生孢子; 4、作物土传病害生防菌剂的制备:将满载木霉菌孢子的固体培养料经常温干燥后,用万能粉碎机粉碎成高浓度木霉菌孢子粉,取重量比例为30-49.99%孢子粉与重量比例为50-69.99%轻质碳酸钙或硅藻土,再加入重量比例为0.01%的恶霉灵作为增效剂,充分混合后制成木霉囷 制剂。5.生防菌剂的应用:将木霉菌生防菌剂200-400倍用于防治作物土传病害,并可与杀菌剂恶霉灵4000-5000倍协同施用。施用方法为床面拌土或浸蘸种苗或生长期灌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从作物根表得到木霉菌菌株经发酵制成孢子制剂,制作方法简单, 适合于不同规模生产。2.木霉菌固体发酵原料为草炭粉、秸杆粉和树叶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同时又是设施蔬菜栽培及防治由尖孢镰刀菌为主的土传病害引起的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剂,与木霉菌混合培养制成生防制剂施入土壤,既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又有利于菌丝在土壤中的伸展蔓延,在木霉菌大量繁殖的过程中抑制土壤致病菌的生长,同时解决土传病和连作障碍问题。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木霉菌生防制剂可与杀菌剂恶霉灵复合施用,二者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可防治多种作物土传病害。恶霉灵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同时又是一种土壤处理齐U、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机理独特,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作用。木霉菌与恶霉灵结合既能抑制病原菌萌发,又能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木霉菌在作物根系的繁衍,具有防病增产的双重功能。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木霉菌,通过人工培养后又施入于作物根围,并随着根系的生长在土壤进一步繁衍,形成有益木霉菌在土壤中的良性循环,与恶霉灵一起达到对土传病害的持续控制,无残留,无污染,对大棚黄瓜、西瓜、甜瓜及棚下人参、西洋参等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达78%以上。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大多数木霉菌株,制作方法简单,省水省电,适合于不同规模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1.斜面母菌种的制备:取作物根表土壤5克,加无菌水5千克制成稀释液;取马铃薯150克、葡萄糖20克、孟加拉红0.04克、硫酸链霉素0.03克、恶霉灵0.1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制成菌种培养液;将稀释液与菌种培养液按1: 9的重量比例一起倒入培养皿内制成平板,25°C培养48小时,经分离获得木霉菌菌株,经纯化后转移至试管斜面内作斜面母菌种; 2.二级菌种的制备:取马铃薯15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成二级发酵培养液,调PH值为6,分装在250毫升三角瓶中,装液量为100毫升,在121 °C下灭菌30分钟,接入斜面母菌种,摇床转速为150转/分,发酵温度26°C,发酵时间为4天,得到大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生防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1)斜面母菌种的制备:取作物根表土壤5?10克,加无菌水1000倍成稀释液;取马铃薯150?200克、葡萄糖15?20?克、孟加拉红0.04?0.07克、硫酸链霉素0.03?0.04克、恶霉灵0.1?0.2克、琼脂17?20克、水1000毫升制成菌种培养液;将稀释液与菌种培养液按1∶9的重量比例一起倒入培养皿内制成平板,25?28℃下培养48小时,经分离获得木霉菌菌株,经纯化后转移至试管斜面内作斜面母菌种;(2)二级菌种的制备:取马铃薯150?200克、葡萄糖或蔗糖15?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成二级发酵培养液,调pH值为6?8,分装在250?500毫升三角瓶中,装液量为100?200毫升,在121℃下灭菌30?40分钟,接入斜面母菌种,摇床转速为150?200转/分,发酵温度26?30℃,发酵时间为2?4天,得到大量发散的絮状菌丝及分散的分生孢子二级菌种;??????(3)固体发酵:所采用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培养料草炭或秸秆粉或树叶粉28?40克、稻壳10?12克、水50?60克、磷酸二氢钾0.1?0.2克、硫酸镁0.1?0.2克、硫酸钙0.1?0.2克;先将无机盐溶入水中,再将培养料与水充分混合后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固体发酵培养基装入耐高温塑料袋或发酵瓶中,在120℃下灭菌70?90分钟,接入重量比例5?10%的二级菌种,控制发酵温度为25?30℃,发酵时间4?6天,至培养料变成绿色即木霉菌分生孢子;(4)?作物土传病害生防菌剂的制备:将满载木霉菌孢子的固体培养料经常温干燥后,用万能粉碎机粉碎成高浓度木霉菌孢子粉,取重量比例为30?49.99%孢子粉与重量比例为50?69.99%轻质碳酸钙或硅藻土,再加入重量比例为0.01%的恶霉灵作为增效剂,?充分混合后制成木霉菌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生防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斜面母菌种的制备:取作物根表土壤5-10克,加无菌水1000倍成稀释液; 取马铃薯150-200克、葡萄糖15-20克、孟加拉红0.04-0.07克、硫酸链霉素0.03-0.04克、恶霉灵0.1-0.2克、琼脂17-20克、水1000毫升制成菌种培养液;将稀释液与菌种培养液按1: 9的重量比例一起倒入培养皿内制成平板,25-28°C下培养48小时,经分离获得木霉菌菌株,经纯化后转移至试管斜面内作斜面母菌种; (2)二级菌种的制备:取马铃薯150-200克、葡萄糖或蔗糖15-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成二级发酵培养液,调PH值为6-8,分装在250-500毫升三角瓶中,装液量为100-200毫升,在121°C下灭菌30-40分钟,接入斜面母菌种,摇床转速为150-200转/分,发酵温度26-30°C,发酵时间为2-4天,得到大量发散的絮状菌丝及分散的分生孢子二级菌种; (3)固体发酵:所采用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雅楠,魏汉莲,杨长成,高增贵,李可强,关昕,庄敬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