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121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定位连杆,该定位连杆用于实现夹持有待加工零件的夹具和机床工作台之间的定位连接,所述定位连杆为一体制成且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位于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夹持部分,所述定位连杆还包括沿轴向贯穿该定位连杆的中心孔,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机床的工作台配合;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夹具配合;所述夹持部分具有沿所述定位连杆轴向延伸的至少两个平面,以便于通过该平面夹持所述定位连杆,其中,所述定位连杆由塑胶材料注塑而成。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定位连杆,该定位连杆由塑胶材料注塑而成,从而大大降低了该定位连杆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夹具和机床 工作台的定位连杆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夹具确保被加工零件在加工设 备上准确定位和牢固夹持。在过去,对零件进行机械加工之前,要通过机床 的夹具将零件装在机床的加工位置(如工作台)上。具体来说,由操作人员 调整好该零件相对于机床(尤其是机床的刀具)的准确位置,再利用夹具的 夹紧装置将该零件牢固夹持,从而完成零件在机床上的定位和夹紧。该过程 一般都由人工操作完成,因而一方面大大延长了完成机械加工的加工时间 (因为利用夹具将零件安装在机床上的时间占据了整个作业时间的大部 分),从而降低了生产率,另一方面,由于零件相对于机床的准确定位需要 依赖于作业人员的手工操作,因而该定位精度有限。而且,零件的机械加工往往需要多步工序,在每步工序中都需要重新将 零件装夹一次,不但造成机械加工的生产率较低,而且,由于每次装夹时, 零件的定位基准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对零件的加工精度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随着机械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零件的上述装夹过程 已不满足尽可能提高生产率的要求,目前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求尽可能地 实现零件的快速装夹。具体为首先将待加工的零件装夹于单独的夹具上,待加工的零件和夹 具组成组合体;然后在各步工序中使该组合体中的夹具与所使用的机床的工 作台快速配合。这样,零件在机床中的定位是通过夹具与机床的定位来实现, 只要满足零件与夹具的准确定位以及夹具与机床的准确定位,就能够确保零件与机床的准确定位。而夹具和工作台可以通过标准件(如定位孔和定位杆) 实现快速定位装夹,因而大大节省了零件的装夹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率。另外,由于在不同的工序中,零件在该工序中机床的定位是通过夹具与 该机床的定位而实现的,不需要将零件从所述组合体中拆卸下来,因而,在 零件与夹具一次定位夹紧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在多个工序的不同机床中进行 多次机械加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零件与夹具的定位基准不会发生变化。 因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可见,由零件和夹具组成的组合体与机床的工作台之间的定位配合,直 接决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现有的快速装夹过程中,一 般通过定位连杆确保夹具与机床的工作台之间的准确定位。当需要将夹持有待加工零件的夹具在机床的工作台上定位时,该定位连 杆的一端与夹具准确配合,另一端与机床工作台准确配合,从而实现该夹具 与机床的准确定位,然后再将由待加工零件和夹持该零件的夹具所组成的组 合体夹紧。该定位连杆分别与夹具和机床的工作台之间的配合, 一般通过定 位连杆和定位孔的方式来实现。图1为一种传统的定位连杆的示意图。定位连杆1包括第一凸缘5和第二凸缘6,这两个凸缘将定位连杆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端部2、第二端 部4和位于该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4之间的夹持部分3,第一端部2和第 二端部4分别用于与所述机床的工作台和夹持有零件的夹具配合,而夹持部 分3则用于被机械手夹持,从而通过机械手的操作,迅速将夹持有零件的夹 具定位,实现快速装夹的作用。为了便于机械手的夹持,夹持部分3在其外 圆周上具有至少一对相对的由机械手夹持的平面9以及剩余的圆弧面10。而 在第二端部4具有一对相对的定位平面7,该对平面7用于实现该定位连杆 的径向定位,要求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在所述一对定位平面7之间为相对 的弧面8。图2为图1中的定位连杆处于工作状态的分解视图。如图2所示,卡盘 20紧固定位在机床(未显示)上,夹具50上已经夹持有待加工零件(未显 示),且确保该待加工零件在夹具50上的准确定位。在将夹持有零件的夹具 50安装到卡盘20之前,首先将螺栓30、 0形环40、定位连杆1以及夹具 50装配起来。具体为O形环40套在定位连杆1的第一端部2上,并位于 该第一端部2的台阶部;然后将定位连杆I的第二端部定位设置在夹具50 上与该定位连杆1配合的部分中,同时确保该定位连杆1与夹具30的准确 定位;然后将螺栓30穿过定位连杆1的中心孔11并与夹具50中的螺纹孔 配合,从而实现螺栓30, 0形环40、定位连杆1以及夹具50的装配,而且 还保证了定位连杆1与夹具50的准确定位。夹具50上已经装有待加工零件, 或者在将螺栓30, 0形环40、定位连杆l以及夹具50装配完成后,再将待 加工零件装到夹具50上。按照上面的过程,螺栓30、 0形环40、定位连杆 1以及夹具50 (夹持有待加工零件)成为准备安装到机床工作台的组件。当将该组件安装到机床的工作台(如卡盘20)上时,利用机械手抓持定 位连杆1的夹持部分3中的两个平面,将该组件插入卡盘20中。然后,卡 盘20夹紧定位连杆1的第一端部2以及O形环40,从而实现组件在机床上 的快速装夹。然而,传统的定位连杆l都由金属材料(一般为工具钢)制成,通过机 械加工的方法进行加工制造,例如,车削、铣削和磨削等。而且,由于该定 位连杆的作用主要是实现夹持有待加工的零件的夹具在机床中的准确定位, 因而,该定位连杆的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在机械加工时,对加工精度的要 求也较高,从而使加工成本上升。而且,为了适应于不同规格的零件和机床,定位连杆也具有不同的标准。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工企业需要使用数量众多的定位连杆。然而, 由于传统的定位连杆由金属材料制成,并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加工而成,可以保证该定位连杆具有相对较高的精度,但是使该定位连杆的制造成本大幅 度上升。此外,数量众多的定位连杆对于加工企业来说,也成为不小的经济 负担。 '因此,需要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定位连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定位连杆成本相对较高的缺陷,而提供一 种成本相对较低的定位连杆。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连杆,该定位连杆用于实现夹持有待加工零件的 夹具和机床工作台之间的定位连接,所述定位连杆为一体制成且包括第一端 部、第二端部和位于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夹持部分,所述定位连杆 还包括沿轴向贯穿该定位连杆的中心孔,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机床的 工作台配合;所述第二端部通过设置在该第二端部上两个定位平面与所述夹 具配合,所述两个定位平面彼此相对且平行;所述夹持部分具有沿所述定位 连杆轴向延伸的至少两个平面,以便于通过该平面夹持所述定位连杆,所述 定位连杆由塑胶材料注塑而成。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定位连杆,该定位连杆由塑胶材料注塑而成,因而, 大大降低了该定位连杆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该注塑而成的定位连杆同样 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因而完全能够取代由金属材料通过机械加工而制成的 传统定位连杆。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定位连杆的示意图2为图1中的定位连杆在工作状态中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连杆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定位连杆的部分截面图; 图5为图3的定位连杆的仰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连杆,该定位连杆用于实现夹持有 待加工零件的夹具(未显示)和机床工作台(未显示)之间的定位连接,所 述定位连杆为一体制成且包括第一端部21、第二端部22和位于该第一端部 21和第二端部22之间的夹持部分23,所述定位连杆还包括沿轴向贯穿该定 位连杆的中心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连杆,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连杆用于实现夹持有待加工零件的夹具和机床工作台之间的定位连接,所述定位连杆为一体制成且包括第一端部(21)、第二端部(22)和位于该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之间的夹持部分(23),所述定位连杆还包括沿轴向贯穿该定位连杆的中心孔(24),其中: 所述第一端部(21)与所述机床的工作台配合; 所述第二端部(22)通过设置在该第二端部(22)上两个定位平面(25)与所述夹具配合,所述两个定位平面彼此相对且平行; 所述夹持部分(23)具有沿所述定位连杆轴向延伸的至少两个平面(26),以便于通过该平面夹持所述定位连杆, 所述定位连杆由塑胶材料注塑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汉袁锋王家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