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分离连接器,包括插头和绝缘堵头,绝缘堵头内嵌于插头,插头包括直通接头绝缘体、高压屏蔽管、支撑管、电缆导电端子及应力锥,直通接头绝缘体为T型套管结构,直通接头绝缘体包覆在支撑管和高压屏蔽管外侧,支撑管包覆在导电杆外侧,电缆导电端子位于高压屏蔽管内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活动套座,所述的活动套座安装在导电杆前端,导电杆末端连接有双螺旋杆,应力锥嵌铸在直通接头绝缘体上,绝缘堵头的侧面为锥台状弧形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双螺旋杆连接导电杆,能够实现电缆的多路分支;应力锥嵌铸在直通接头绝缘体上且支撑管前嵌铸有半导体屏蔽层,具有扩展性好,安装简单,结构紧凑,安全性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附件,特别涉及一种可分离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需要对电缆进行分支的操作,通常是在需要分支的线段设置电缆分线柜或者分支箱,实现对线路的分支、转换和连通作用。此种方式需要将电缆截断后重新连接,需要保证电缆连接处同时满足导通性、密封性、绝缘性、接地性能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因此,在城市范围采用超高压、大容量送电,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连接技术要求较高。连接器作为高压电缆附件之一,适用于环网开关柜(交联电力电缆)的进出线终端,与开关的绝缘座相连,也适用于各种电缆分支箱和箱式变电站装置,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电缆柜或分接箱接头连接方式多采用将终端头铜片与分线板螺接旋紧,然后套装热缩绝缘套管再由环氧树脂浇注密封,此种结构,施工难度高,操作空间较大,且拆装困难、不便检修。同时,目前现有的连接器——活动插头只能安装一个基座、一个插头,不能增加线路,限制了线路的扩展。如授权公告号CN 201440466 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可分离连接器,包括:前插头、后插头,及连接前插头和后插头的连接导体,前插头包括前硅橡胶护套、设于前硅橡胶护套内的前双头螺杆、及用于连接电缆的前端子,后插头包括后硅橡胶护套、设于后硅橡胶护套内的后双头螺杆、及用于连接电缆的后端子,所述连接导体的一端与前双头螺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双头螺杆固定连接。该技术的可分离连接器采用连接导体来连接前、后插头,整体都采用预制式紧凑设计,结构简单,但由于应力锥与分离连接器是分离的,安装时,应力锥易移位,应力锥安装不到位,易引起电场奇变,安全性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扩展性好,安装简便,结构紧凑,安全性高的可分离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分离连接器,包括插头和绝缘堵头,绝缘堵头内嵌于插头,插头包括直通接头绝缘体、高压屏蔽管、支撑管、电缆导电端子及应力锥,直通接头绝缘体为T型套管结构,直通接头绝缘体包覆在支撑管和高压屏蔽管外侧,支撑管包覆在导电杆外侧,电缆导电端子位于高压屏蔽管内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活动套座,所述的活动套座安装在导电杆前端,导电杆末端连接有双螺旋杆,应力锥嵌铸在直通接头绝缘体上,绝缘堵头的侧面为锥台状弧形侧面。所述的支撑管前端嵌铸有半导体屏蔽层,能够均衡电场,绝缘性能好。所述的双螺旋杆的一端紧固连接于导电杆,另一端穿过电缆导电端子的连接孔插接于绝缘堵头内,通过双螺旋杆连接导电杆,能够设置多个插头,可以实现电缆的多路分支,应用范围更广。所述的直通接头绝缘体为液体硅橡胶材料,采用液体硅橡胶材料,具有优良的阻燃性、防爆性、耐污性、抗紫外线、抗老化性和憎水性,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具有安装简便、适用活动箱变的特点。通过设计变压器与外部高压导体连接的活动套座,活动套座可直接套入进行安装,传统的套座需加上单通套管或者是Y型套管进行安装,与传统的套座相比,简化了安装流程;2、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安全性能高的特点。应力锥嵌铸在直通接头绝缘体上的一体式设计,避免安装时应力锥移位所引起电场奇变;支撑管前端嵌铸有半导体屏蔽层且绝缘堵头的侧面为锥台状弧形侧面,能够均衡电场,绝缘性能好;直通接头绝缘体为液体硅橡胶材料,采用液体硅橡胶材料,具有优良的阻燃性、防爆性、耐污性、抗紫外线、抗老化性和憎水性,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3、本技术可适用到400_2电缆截面,通过双螺旋杆连接导电杆,能够设置多个插头,可以实现电缆的多路分支,应用范围更广;4、本技术的插头和绝缘堵头均为工厂预制件,插头,绝缘堵头,电缆终端和插接件之间均可实现密闭连接,绝缘密封性好,全封闭式结构,结构紧凑,安装简单。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可分离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直通接头绝缘体,2-支撑管,3-导电杆,4-双螺旋杆,5-绝缘堵头,6_后盖,7-电缆导电端子,8-电缆,9-高压屏蔽管,10-应力锥,11-活动变压器油箱板,12-活动套座,13-屏蔽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可分离连接器,包括插头和绝缘堵头5,绝缘堵头5内嵌于插头,插头包括直通接头绝缘体1、高压屏蔽管9、支撑管2、电缆导电端子7及应力锥10,直通接头绝缘体I为T套管结构,T型套管结构设计使可分离连接器结构紧凑,T型套管内设有互相垂直的水平通孔和垂直通孔,水平通孔的内壁面与绝缘堵头5配套为弧形内壁面,能够均衡电场,绝缘性能好且直通接头绝缘体I为液体硅橡胶材料,采用液体硅橡胶材料,具有优良的阻燃性、防爆性、耐污性、抗紫外线、抗老化性和憎水性,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直通接头绝缘体I包覆在支撑管2和高压屏蔽管9外侧,高压屏蔽管9为半导电胶材料制作,支撑管2包覆在导电杆3外侧,高压屏蔽管9包覆在电缆8外侧,电缆导电端子7位于高压屏蔽管9内侧且固定在电缆8上端,应力锥10位于电缆8下端,应力锥10为半导电胶材料制作,绝缘堵头5为可拆卸结构,绝缘堵头5尾部设有后盖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活动套座12,活动套座12安装在导电杆3前端,活动套座12的一端直接套入活动变压器油箱,以活动变压器油箱板11为分界,活动套座12的另一端连接外部高压导体,传统的套座需加上单通套管或者是Y型套管进行安装,与传统的套座相比,简化了安装流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导电杆3末端连接有双螺旋杆4,双螺旋杆4的一端紧固连接于导电杆3,另一端穿过电缆导电端子7的连接孔插接于绝缘堵头5内,通过双螺旋杆4连接导电杆3,能够设置多个插头,可以实现电缆的多路分支,可适用到400_2电缆截面,应用范围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应力锥10嵌铸在直通接头绝缘体I上,绝缘堵头5的侧面为锥台状弧形侧面,绝缘堵头5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作,由于绝缘堵头5的侧面为锥台状弧形侧面,水平通孔的内壁面与绝缘堵头5配套为弧形内壁面,与具有直线型侧面的绝缘堵头5的电缆连接器相比,增加了绝缘堵头5的外绝缘爬电距离,起到电气屏障保护作用,有效的阻止了放电路径,避免了直接沿绝缘堵头5侧面击穿,提高了可分离式电缆连接器的安全系数,增加了电力系统供配电的可靠性。本技术将双螺旋杆连接导电杆,能够实现电缆的多路分支;应力锥嵌铸在直通接头绝缘体上且支撑管前嵌铸有半导体屏蔽层,具有扩展性好,安装简单,结构紧凑,安全性高的特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分离连接器,包括插头和绝缘堵头,绝缘堵头内嵌于插头,插头包括直通接头绝缘体、高压屏蔽管、支撑管、电缆导电端子及应力锥,直通接头绝缘体为T型套管结构,直通接头绝缘体包覆在支撑管和高压屏蔽管外侧,支撑管包覆在导电杆外侧,电缆导电端子位于高压屏蔽管内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活动套座,所述的活动套座安装在导电杆前端,导电杆末端连接有双螺旋杆,应力锥嵌铸在直通接头绝缘体上,绝缘堵头的侧面为锥台状弧形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离连接器,包括插头和绝缘堵头,绝缘堵头内嵌于插头,插头包括直通接头绝缘体、高压屏蔽管、支撑管、电缆导电端子及应力锥,直通接头绝缘体为T型套管结构,直通接头绝缘体包覆在支撑管和高压屏蔽管外侧,支撑管包覆在导电杆外侧,电缆导电端子位于高压屏蔽管内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活动套座,所述的活动套座安装在导电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奇,简咏良,岑嘉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高力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