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913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包括铝芯和两个铜导线;一铜层包覆所述铝芯,一绝缘发泡层包覆所述铜层;所述两个铜导线各自均包覆有绝缘层,一内护层包覆此两个绝缘层外表面;一隔离板位于所述内护层和绝缘发泡层之间,此隔离板两端均设有叶芽片;由此隔离板和其两端相应的叶芽片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内护层和绝缘发泡层分别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一聚酯带层包覆所述内护层、绝缘发泡层和隔离板;一单面铝箔层包覆所述聚酯带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可防止扭绞的过程中,线对位置不稳定,造成产品性能不合格;且大大增强了电缆防止潮气、水分进入电缆内部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同轴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
技术介绍
随着数据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用户的家庭终端类型越来越多,这对综合布线系统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速率日益提高,意味着工作频率的提高,越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和电容耦合。同时,周围环境中会不断有新的电磁干扰源产生,网络工作频率越高产生的辐射也越严重,而UTP非屏蔽数据电缆的平衡特性已不足以抵消高速网络本身的电磁辐射及外界的电磁干扰(仅能满足30 40MHz数据传输时的电磁兼容性能)。在我们现有的综合布线系统中,一般使用4对普通数字缆进行上网、数据传输等、使用市话电缆进布线可进行电话、语音等的传输、使用普通同轴电缆进行网络电视、高清电视的收看等,以上电缆在布线的时候,需要在同一管路集中布线而相互影响、相互干扰。由于电缆的上述结构和布线的局限,因此随着电磁辐射和电容耦合在高频率时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各电缆的电气性能,导致各电缆综合布线到户后,家庭的上网速度、电话通话质量、高清画面的清晰度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由于各电缆都是相互独立的单元,常年累月的发温、发烫后,容易导致各电缆外皮相互粘连等,最终导致破皮、甚至漏电、燃烧,最终引发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此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可防止扭绞的过程中,线对位置不稳定,造成产品性能不合格;且大大增强了电缆防止潮气、水分进入电缆内部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包括铝芯和两个铜导线;一铜层包覆所述铝芯,一绝缘发泡层包覆所述铜层;所述两个铜导线各自均包覆有绝缘层,一内护层包覆此两个绝缘层外表面;一隔离板位于所述内护层和绝缘发泡层之间,此隔离板两端均设有叶芽片;由此隔离板和其两端相应的叶芽片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内护层和绝缘发泡层分别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一聚酯带层包覆所述内护层、绝缘发泡层和隔离板;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所述聚酯带层与所述内护层、绝缘发泡层之间填充有作为阻水膏的胶体弹性体; 一单面铝箔层包覆所述聚酯带层;外护套层包覆所述单面铝箔层。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上述方案中,一排流线位于所述聚酯带层和单面第二铝箔层之间,此排流线与此单面第二铝箔层电导通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一隔离板位于所述内护层和绝缘发泡层之间,此隔离板两端均设有叶芽片;由此隔离板和其两端相应的叶芽片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防止扭绞的过程中,线对位置不稳定,造成产品性能不合格;其次,其在一根线缆中集成同轴电缆与电力电缆多种线缆,有效地避免了现有线缆杂乱,布线困难,存在安全隐患等缺陷,方便了线缆的布置和维护,降低了安全隐患;再次,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所述聚酯带层与所述内护层、绝缘发泡层之间填充有作为阻水膏的胶体弹性体,大大增强了电缆防止潮气、水分进入电缆内部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铝芯;2、铜导线;3、绝缘层;4、内护层;5、绝缘发泡层;6、排流线;7、铜层;8、聚酯带层;9、隔离板;10、单面铝箔层;11、外护套层;12、叶芽片;131、第一腔体;132、第二腔体;14、胶体弹性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包括铝芯I和两个铜导线2 ;—铜层7包覆所述铝芯I,一绝缘发泡层5包覆所述铜层4 ;所述两个铜导线2各自均包覆有绝缘层3,一内护层4包覆此两个绝缘层3外表面;一隔离板9位于所述内护层4和绝缘发泡层5之间,此隔离板9两端均设有叶芽片12 ;由此隔离板9和其两端相应的叶芽片12形成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所述内护层4和绝缘发泡层5分别位于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内;一聚酯带层8包覆所述内护层4、绝缘发泡层5和隔离板9 ;所述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内所述聚酯带层8与所述内护层4、绝缘发泡层5之间填充有作为阻水膏的胶体弹性体14 ;一单面铝箔层10包覆所述聚酯带层8 ;外护套层11包覆所述单面铝箔层10。—排流线6位于所述聚酯带层8和单面铝箔层10之间,此排流线6与此单面铝箔层10电导通连接。采用上述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一隔离板位于所述内护层和绝缘发泡层之间,此隔离板两端均设有叶芽片;由此隔离板和其两端相应的叶芽片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防止扭绞的过程中,线对位置不稳定,造成产品性能不合格;其次,其在一根线缆中集成同轴电缆与电力电缆多种线缆,有效地避免了现有线缆杂乱,布线困难,存在安全隐患等缺陷,方便了线缆的布置和维护,降低了安全隐患;再次,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所述聚酯带层与所述内护层、绝缘发泡层之间填充有作为阻水膏的胶体弹性体,大大增强了电缆防止潮气、水分进入电缆内部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铝芯(I)和两个铜导线(2);—铜层(7)包覆所述铝芯(I),一绝缘发泡层(5 )包覆所述铜层(4 ); 所述两个铜导线(2 )各自均包覆有绝缘层(3 ),一内护层(4 )包覆此两个绝缘层(3 )外表面; 一隔离板(9)位于所述内护层(4)和绝缘发泡层(5)之间,此隔离板(9)两端均设有叶芽片(12);由此隔离板(9)和其两端相应的叶芽片(12)形成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所述内护层(4)和绝缘发泡层(5)分别位于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内; 一聚酯带层(8 )包覆所述内护层(4)、绝缘发泡层(5 )和隔离板(9 ); 所述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内所述聚酯带层(8)与所述内护层(4)、绝缘发泡层(5 )之间填充有作为阻水膏的胶体弹性体(14); 一单面铝箔层(10)包覆所述聚酯带层(8); 外护套层(11)包覆所述单面铝箔层(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其特征在于:一排流线(6)位于所述聚酯带层(8)和单面铝箔层(10)之间,此排流线(6)与此单面铝箔层(10)电导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包括铝芯和两个铜导线;一铜层包覆所述铝芯,一绝缘发泡层包覆所述铜层;所述两个铜导线各自均包覆有绝缘层,一内护层包覆此两个绝缘层外表面;一隔离板位于所述内护层和绝缘发泡层之间,此隔离板两端均设有叶芽片;由此隔离板和其两端相应的叶芽片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内护层和绝缘发泡层分别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一聚酯带层包覆所述内护层、绝缘发泡层和隔离板;一单面铝箔层包覆所述聚酯带层。本技术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可防止扭绞的过程中,线对位置不稳定,造成产品性能不合格;且大大增强了电缆防止潮气、水分进入电缆内部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文档编号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数据传输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铝芯(1)和两个铜导线(2);一铜层(7)包覆所述铝芯(1),一绝缘发泡层(5)包覆所述铜层(4);所述两个铜导线(2)各自均包覆有绝缘层(3),一内护层(4)包覆此两个绝缘层(3)外表面;一隔离板(9)位于所述内护层(4)和绝缘发泡层(5)之间,此隔离板(9)两端均设有叶芽片(12);由此隔离板(9)和其两端相应的叶芽片(12)形成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所述内护层(4)和绝缘发泡层(5)分别位于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内;一聚酯带层(8)包覆所述内护层(4)、绝缘发泡层(5)和隔离板(9);所述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内所述聚酯带层(8)与所述内护层(4)、绝缘发泡层(5)之间填充有作为阻水膏的胶体弹性体(14);一单面铝箔层(10)包覆所述聚酯带层(8);外护套层(11)包覆所述单面铝箔层(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春敏王惠兵钱江华葛明月吴士杰邱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