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799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支承液晶面板的模组框架以及均设置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导光板、导热板,导热板上设置有支承模组框架的支承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在导热板上设置支承板,对模组框架的底部提供稳定的支承,以此来增加结构强度,确保液晶面板得到稳定、平坦的支承,防止液晶面板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压力而翘曲或变形;同时显示装置的侧面的强度得到很大加强,当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不容易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静态方法显示可变信息的指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显 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显示装置正向薄体化、窄边化、大幅化发展。图1示出 了一种现有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包括液晶面板I’、支承液晶面板I’的模组框架2’以及均设 置于液晶面板I’的背面一侧的导光板3’、导热板4’。其中导热板4’作用在于固定光源并 把光源的热量扩散到外部。当这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应用到大尺寸显示装置上时,因其导热 板为“U”字形状,缺乏对模组框架的有效支承,模组框架在液晶面板的压力下,很容易变形; 同时这种显示装置的侧面的强度不够,当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很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面强度得到加强、对模组框架有效支承的显示装置。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支承所述液晶面板的模组框架以及均设 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导光板、导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支承所 述模组框架的支承板。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板的支承所述模组框架的支承平面与所 述模组框架的与所述支承板的支承平面接触的接触平面平行。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板与所述液晶面板平行。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包括与所述液晶面板平行的底板以及 垂直连接于底板边缘的侧壁板,所述支承板连接于所述侧壁板的顶端。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板的内端连接于所述侧壁板的顶端,所述 支承板由所述侧壁板的顶端向所述液晶面板的中心所在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板的外端连接于所述侧壁板的顶端,所述 支承板由所述侧壁板的顶端向所述液晶面板的中心所在方向延伸。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底板的背面一侧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与 所述底板平行的底背板,所述底背板上垂直连接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伸入所述侧壁板 与所述模组框架之间,所述模组框架贴合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板的中部连接于所述侧壁板的顶端,所述 支承板的内端由所述侧壁板的顶端向所述液晶面板的中心所在方向延伸,所述支承板的外 端由所述侧壁板的顶端向所述液晶面板的中心所在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板的面向所述光源的平面上设置有用于 反射光线的镜面反射层。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模组框架的面向所述支承板的平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承板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为与所述支承板的支承平面接触的接触平面。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在导热板上设置支承板,对支承撑模组框架的底部提供稳 定的支承,以此来增加结构强度,确保液晶面板得到稳定、平坦的支承,防止液晶面板受到 内部或外部的压力而翘曲或变形;同时显示装置的侧面的强度得到很大加强,当受到来自 侧面的撞击,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不容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的A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3的B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4的C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5的D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支承液晶面板I的模组框 架2以及均设置于液晶面板I的背面一侧的导光板3、导热板4。其中,导热板4上设置有 支承模组框架2的支承板5。导热板4的背面一侧设置有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背板10。技术的显示装置通过在导热板上设置支承板,对模组框架的底部提供稳定的 支承,以此来增加结构强度,确保液晶面板得到稳定、平坦的支承,同时可以避免背板变形 引起的液晶面板的扭曲。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特别适用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下面是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结合图6所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其中,支承板5的支承模组框架 2的支承平面51与模组框架2的与支承板5的支承平面51接触的接触平面21平行。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其中,支承板5与液晶面板I平行。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其中,导热板4包括与液晶面板I平行的底板41 以及垂直连接于底板41边缘的侧壁板42。侧壁板42与底板41构成一个容纳导光板3的 容纳腔。支承板5连接于侧壁板42的顶端。侧壁板42上安装面向导光板3的侧边的光源6。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其中,支承板5的中部连接于侧壁板42的顶端。支承板5包括内端52与外端53。支承板5的内端52由侧壁板42的顶端向液晶 面板I的中心所在方向延伸,支承板5的外端53由侧壁板42的顶端向液晶面板I的中心 所在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实施例二如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仅支承板5的设置与实施例一不同。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承板5的内端52直接连接于侧壁板42的顶端,支承板5由侧壁板 42的顶端向液晶面板I的中心所在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实施例三如图4、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支承板5的设置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 均不相同。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支承板5的外端53直接连接于侧壁板42的顶端,支 承板5由侧壁板42的顶端向液晶面板I的中心所在方向延伸。上述三个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中,导热板4的背面一侧设置有用于加 强结构强度的背板10。背板10包括与导热板4的底板41平行的底背板11,底背板11上 垂直连接第一侧板12。第一侧板12设置于侧壁板42的外侧,并和侧壁板42的外侧面紧密 贴合。第一侧板12的一端连接与底背板11平行的平板13。在上述第一、第二本技术 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中,平板13对支承板5有一定支承作用。平板13的末端垂直连接第 二侧板14。第二侧板14与第一侧板12平行。第一侧板12、平板13、第二侧板14依次连接 构成一个开口向下的凹槽结构,模组框架2贴合于第二侧板14的外表面,这种结构有助于 加强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实施例四如图5、图9所示,作为对实施例三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背板10 去除了上述凹槽结构。背板10包括与导热板4的底板41平行的底背板11,底背板11上直 接垂直连接第一侧板12。第一侧板12伸入侧壁板42与模组框架2之间,模组框架2贴合 于第一侧板12的外表面。因为支承板的存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侧面强度得到很大加强,所以上述 实施例三中的背板的凹槽结构可以去除,这样就使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更为适用 于窄边框的显示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中,支承板5的面向光源6的平面上均设置有 用于反射光线的镜面反射层7。镜面反射层7可以通过在支承板5的表面进行镜面加工获 得。镜面反射层7用于将光源6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3,由此可避免漏光,不仅可进一 步提高光效,减少光源6中LED灯的数量,进而降低成本;还可减少光源6与侧壁板42之间 的发暗的部分,避免液晶面板I上出现亮点。上述四个本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中,模组框架2的面向支承板5的平面 上设置有与支承板5配合的凹槽8,支承板5伸入凹槽8中,凹槽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支承所述液晶面板的模组框架以及均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导光板、导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支承所述模组框架的支承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支承所述液晶面板的模组框架以及均设置于所述液 晶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导光板、导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支承所述模组框架 的支承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支承所述模组框架的 支承平面与所述模组框架的与所述支承板的支承平面接触的接触平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与所述液晶面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包括与所述液晶面板平 行的底板以及垂直连接于底板边缘的侧壁板,所述支承板连接于所述侧壁板的顶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内端连接于所述侧壁 板的顶端,所述支承板由所述侧壁板的顶端向所述液晶面板的中心所在方向的相反方向延 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外端连接于所述侧壁 板的顶端,所述支承板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稙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