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振荡抑制功能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包括LC谐振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前置放大器和用于通过谐振抑制磁共振射频线圈电路发生振荡的振荡抑制电路,所述振荡抑制电路串联或者并联接入所述LC谐振电路,所述振荡抑制电路的谐振频率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工作频率点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线圈稳定性高、线圈振荡可能性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振荡抑制功能的磁共振射频线圈。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先进的人体无损成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疾病的诊断。磁共振射频线圈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着磁共振成像质量的好坏。现有技术的磁共振射频线圈的结构是一个LC谐振回路,经过阻抗变换电路连接到一个低输入阻抗、低噪声系数的前置放大器上,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得到所需图像。但是,由于前置放大器通常就放置在磁共振射频线圈当中,而放大器的增益比较高,因此非常容易形成反馈和振荡,从而导致线圈不能正常工作。磁共振射频线圈所使用的通常都是低输入阻抗的放大器,线圈经过适当的阻抗匹配电路与前置放大器连接,其增益曲线通常如图1所示,是一个具有两个尖峰的曲线,即所谓的骆驼曲线,线圈的工作频率通常在两个峰值频率的中心处附近,此处的增益反而很低,而两个峰值处增益很高,非常容易造成线圈振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圈稳定性高、线圈振荡可能性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具有振荡抑制功能的磁共振射频线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振荡抑制功能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包括LC谐振电路、阻抗匹配电路以及前置放大器,还包括用于通过谐振抑制磁共振射频线圈电路发生振荡的振荡抑制电路,所述振荡抑制电路串联或者并联接入所述LC谐振电路,所述振荡抑制电路的谐振频率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工作频率点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荡抑制电路包括串联形成串联通路的电感和电容,所述串联通路并联连接一个电阻后串联接入所述LC谐振电路中。所述振荡抑制电路包括电容和电感并联形成的并联通路,所述并联通路与电阻串联后与所述LC谐振电路中的电容相并联连接。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本技术在线圈中加入用于通过谐振抑制磁共振射频线圈电路发生振荡的振荡抑制电路,振荡抑制电路串联或并联接入LC谐振电路,使得线圈在工作频率点不受到影响,而在其他频率点,增加线圈的等效电阻,降低两个峰值点的增益值,从而降低线圈形成震荡的可能性,提高线圈的工作稳定性,具有线圈稳定性高、线圈振荡可能性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输出信号增益曲线的形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增加振荡抑制电路的增益曲线(虚线)对比现有技术未增加振荡抑制电路的增益曲线(实线)的对比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具有振荡抑制功能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包括LC谐振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前置放大器和用于通过谐振抑制磁共振射频线圈电路发生振荡的振荡抑制电路,振荡抑制电路串联接入LC谐振电路,振荡抑制电路的谐振频率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工作频率点相同。本实施例中,振荡抑制电路包括串联形成串联通路的电感L和电容C,串联通路并联连接一个电阻R后串联接入LC谐振电路中。振荡抑制电路串联接入LC谐振电路,在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工作频率点,振荡抑制电路由于电感和电容的谐振而形同短路,因此不对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正常工作造成任何影响,而在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其他频率则呈现一个具有特定实部和虚部的阻抗,从而增加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有效串联电阻、降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Q值、增加磁共振射频线圈的阻尼、降低骆驼曲线的两个峰值的高度,从而能够抑制磁共振射频线圈的震荡、提高磁共振射频线圈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LC谐振电路仅仅为绘制出电感Lc和电容Cl来进行示意说明,具体可根据需要调整电感和电容的数量;阻抗匹配电路由电感Lm和电容Cm组成;由于LC谐振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均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对比本实施例增加振荡抑制电路的增益曲线(虚线)和现有技术不包含振荡抑制电路的增益曲线(实线)可知,本实施例加入振荡抑制电路后,磁共振射频线圈在工作频率点(f0)的增益没有变化,但是在其他频率,尤其是原骆驼曲线的两个尖峰的高度,得到了约6dB的显著的降低,这将有效地提高磁共振射频线圈的稳定性。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点为:(I)振荡抑制电路并联接入LC谐振电路;(2)振荡抑制电路包括电容C和电感L并联形成的并联通路,并联通路与电阻R串联后与LC谐振电路中的电容C2相并联连接。本实施例的振荡抑制电路可以认为是一个电感L和电容C,并联之后和一个电阻R串联,电感L和电容C在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工作频率点形成谐振,振荡抑制电路并联到LC谐振电路的原有电容C2 (并联连接至电容Cl效果相同)的两端;在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工作频率点,振荡抑制电路由于电感L和电容C形成一个并联谐振而呈现高阻,因此不对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正常工作造成任何影响,而在其他频率,则呈现一个具有特定实部和虚部的阻抗,从而增加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有效串联电阻,降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Q值,增加磁共振射频线圈的阻尼,降低骆驼峰的两个峰值的高度,从而抑制磁共振射频线圈的震荡,能够在保持磁共振射频线圈在工作频率点正常工作的同时,有效地降低磁共振射频线圈在其他频率点的增益,从而抑制震荡、提高磁共振射频线圈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LC谐振电路仅仅为绘制出电感Lc和电容Cl、C2来进行示意说明,具体可根据需要调整电感和电容的数量;阻抗匹配电路由电感Lm和电容Cm组成;由于LC谐振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均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技术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振荡抑制功能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包括LC谐振电路、阻抗匹配电路以及前置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通过谐振抑制磁共振射频线圈电路发生振荡的振荡抑制电路,所述振荡抑制电路串联或者并联接入所述LC谐振电路,所述振荡抑制电路的谐振频率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工作频率点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振荡抑制功能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包括LC谐振电路、阻抗匹配电路以及前置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通过谐振抑制磁共振射频线圈电路发生振荡的振荡抑制电路,所述振荡抑制电路串联或者并联接入所述LC谐振电路,所述振荡抑制电路的谐振频率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工作频率点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荡抑制功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涛,王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