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包括设置在宽炉腔隧道炉上盖一侧的气缸底座和竖直安装在气缸底座上的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与上盖的顶板转动连接,上盖远离伸缩气缸的一侧面的下端与隧道炉壳体相连接,活塞杆的上端开设沿活塞杆轴向延伸的盲孔,盲孔的孔壁上开设用于将盲孔孔壁分隔成四个相互间隔的限位块,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块上安装销轴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套管一转动连接在销轴一上;顶板内安装销轴二,支撑杆的上端通过套管二转动连接在销轴二上。该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节省了人力,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炉是一种常用的用于加热预热工件半成品或者成品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的发展,各种型号大小的隧道炉层出不穷,但是大型隧道炉用于大型半成品成品加热的隧道炉比较少见,主要是因为大型隧道炉的加热均匀性问题很难得到解决,隧道炉的炉腔越大,加热的均匀性越不好,加热效果越差,因此如何解决宽炉腔隧道炉加热均匀性的问题成为制造大型加热隧道炉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宽炉腔隧道炉的顶盖上安装有复杂热风加热装置,包括热风加热管道、外壳、加热器、电机、绝缘保温材料以及风机等等、由于是宽炉腔体积比较大,因此上盖十分的沉重,单靠人力是很难讲上盖开启的,由于宽炉腔隧道炉要实现方便的能够开启上盖以便对隧道炉内部进行维护以及排除生产故障,故靠人力的开启是十分不便的,因此必须要有一种自动的上盖开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该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节省了人力,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宽炉腔隧道炉上盖一侧的气缸底座和竖直安装在气缸底座上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上盖的顶板转动连接,所述上盖远离伸缩气缸的一侧面的下端通过合页与隧道炉壳体相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开设有沿活塞杆轴向延伸的盲孔,所述盲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用于将盲孔孔壁分隔成四个相互间隔的限位块,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块上安装有销轴一,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通过套管一转动连接在销轴一上;所述顶板为槽型板,所述顶板内安装有销轴二,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通过套管二转动连接在销轴二上。上述的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靠近伸缩气缸的一侧面安装有方便开启上盖的把手。上述的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为方形孔。上述的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的缸体通过紧固连接拉杆与隧道炉壳体相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2、本技术使用时,当上盖开启时,由于上盖围绕连接合页做圆周运动,因此伸缩气缸向上撑起的直线运动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该开启装置通过对支撑杆上下两端加转动副的方法,解除了上盖圆周运动对伸缩气缸直线撑起运动的限制,并且在伸缩气缸的作用下通过支撑杆将隧道炉壳体的上盖撑起。由于在支撑杆下方和活塞杆连接的转动副不能无限制的转动,如果支撑杆转动角度太大,支撑杆向上的分力将会变小无法撑起沉重的上盖,因此在运动副的位置下设置有限位块,当支撑杆转过一定的角度后将会无法在继续转动,保证了支撑杆向上的分力足够撑起宽炉腔隧道炉的上盖,又能解除上盖圆周运动对气缸直线运动的限制,其使用效果好。3、本技术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节省了人力,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其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活塞杆伸出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杆与活塞杆和顶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I 一合页;2—上盖; 3—把手;4一顶板;5—支撑杆;6—销轴一;7—紧固连接拉杆;8—伸缩气缸;9一宽炉腔隧道炉;10一限位块;11 一活塞杆;12—气缸底座;13—套管一 ;14一销轴二 ; 15—套管二 ;16—盲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包括设置在宽炉腔隧道炉上盖2 —侧的气缸底座12和竖直安装在气缸底座12上的伸缩气缸8,所述伸缩气缸8的活塞杆1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上端与上盖2的顶板4转动连接,所述上盖2远离伸缩气缸8的一侧面的下端通过合页I与隧道炉壳体9相连接,所述活塞杆11的上端开设有沿活塞杆11轴向延伸的盲孔16,所述盲孔16的孔壁上开设有用于将盲孔16孔壁分隔成四个相互间隔的限位块10,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块10上安装有销轴一 6,所述支撑杆5的下端通过套管一 13转动连接在销轴一 6上;所述顶板4为槽型板,所述顶板4内安装有销轴二 14,所述支撑杆5的上端通过套管二 15转动连接在销轴二 14上。所述上盖2靠近伸缩气缸8的一侧面安装有方便开启上盖2的把手3。所述盲孔16为方形孔。所述伸缩气缸8的缸体通过紧固连接拉杆7与隧道炉壳体9相连接。使用时,当上盖2开启时,由于上盖2围绕连接合页I做圆周运动,因此伸缩气缸8向上撑起的直线运动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该开启装置通过对支撑杆5上下两端加转动副的方法,解除了上盖2圆周运动对伸缩气缸8直线撑起运动的限制,并且在伸缩气缸8的作用下通过支撑杆5将隧道炉壳体9的上盖2撑起。由于在支撑杆5下方和活塞杆11连接的转动副不能无限制的转动,如果支撑杆5转动角度太大,支撑杆5向上的分力将会变小无法撑起沉重的上盖2,因此在运动副的位置下设置有限位块10,当支撑杆5转过一定的角度后将会无法在继续转动,保证了支撑杆5向上的分力足够撑起宽炉腔隧道炉的上盖2,又能解除上盖2圆周运动对气缸直线运动的限制。由于支撑杆5的反作用力会把伸缩气缸8向外推动,为了防止伸缩气缸8发生变形,在气缸顶部设置有紧固连接拉杆7,紧固连接拉杆7的一端连接在隧道炉壳体9上,另一端连接在伸缩气缸8上,有效的防止伸缩气缸8在撑起时,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外运动,使伸缩气缸8发生变形损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宽炉腔隧道炉上盖(2)一侧的气缸底座(12)和竖直安装在气缸底座(12)上的伸缩气缸(8),所述伸缩气缸(8)的活塞杆(1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上端与上盖(2)的顶板(4)转动连接,所述上盖(2)远离伸缩气缸(8)的一侧面的下端通过合页(1)与隧道炉壳体(9)相连接,所述活塞杆(11)的上端开设有沿活塞杆(11)轴向延伸的盲孔(16),所述盲孔(16)的孔壁上开设有用于将盲孔(16)孔壁分隔成四个相互间隔的限位块(10),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块(10)上安装有销轴一(6),所述支撑杆(5)的下端通过套管一(13)转动连接在销轴一(6)上;所述顶板(4)为槽型板,所述顶板(4)内安装有销轴二(14),所述支撑杆(5)的上端通过套管二(15)转动连接在销轴二(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宽炉腔隧道炉上盖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宽炉腔隧道炉上盖(2)—侧的气缸底座(12)和竖直安装在气缸底座(12)上的伸缩气缸(8),所述伸缩气缸(8)的活塞杆(1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上端与上盖(2)的顶板(4)转动连接,所述上盖(2)远离伸缩气缸(8)的一侧面的下端通过合页(I)与隧道炉壳体(9)相连接,所述活塞杆(11)的上端开设有沿活塞杆(11)轴向延伸的盲孔(16),所述盲孔(16)的孔壁上开设有用于将盲孔(16)孔壁分隔成四个相互间隔的限位块(10),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块(10)上安装有销轴一(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植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子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