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节能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在供冷、供暖、供热水系统设计上一般有以下不足:第一,传统的制冷设备如风冷式冷水机组或者水冷式冷水机组,安装位置大,同时会产生热岛效应,影响生活环境及系统运行效果;第二,过去的供暖和热水方式多采用锅炉方式,安全性差,且运行费用较高;第三,制冷、制热、制热水设备的分散设置,造成各设备功能单一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系统总体的能源效率低;第四,建筑在空调、通风、热水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也产生了一定的废弃能量,比如生活热水使用后排放掉的废水,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热能,在过去的建筑热水设计中并没有考虑此部分热能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可同时对建筑物内的用户侧进行制冷、供暖和供热水,已满足用户侧用户的生活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包括有设置于地下的地热源换热系统、设置于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热水利用设备和空调末端、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和多个控制阀;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一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 ...
【技术保护点】
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包括有设置于地下的地热源换热系统、设置于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热水利用设备和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和多个控制阀;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一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六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八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 ...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包括有设置于地下的地热源换热系统、设置于建筑物内用户侧内的热水利用设备和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第二水源热泵机组和多个控制阀; 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一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与第六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八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四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第三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的热水利用设备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有废热回收水池,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地热源换热系统与第七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五控制阀、第九控制阀、废热回收水池、第十控制阀依次循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利用设备包括有储水箱和与储水箱的输出端连接的供热水设备,所述的储水箱的输入端与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换热端连接,所述的供热水设备的输出端与废热回收水池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内环境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末端上设置有空调循环水泵,所述的空调末端通过空调循环水泵与第一控制阀、第一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换热端、第二控制阀 依次循环连接;所述的空调末端通过空调循环水泵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水源热泵机组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海洋,张明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日源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