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611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39
一种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属于压力气体节流降压、气体制冷和高低温分离应用技术领域。该装置构建了一个包容多个涡流管并且各自独立封闭的整体进气腔室、冷气收集腔和热端收集腔,能实现同时连续进气和完成冷热气分离的全过程。因装置扩大了整个腔室的空间容量,解决了在整个大装置中满足涡流管的基本适用条件和大流量处理需求间的矛盾。适用于需求处理量较大的场合,使之能够满足大幅度成倍地提高制冷量和制热量的要求。该装置可用于较大型的工业生产场合,是一种集致冷、致热于一身,并能实现冷、热量分离的装置。它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气体的制冷与加热,具备了组合式、集成式、撬装化及可拆卸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属于压力气体节流降压、气体制冷和高低温分离应用

技术介绍
涡流管技术是一种发展历史比较久远的技术,它一般是直接利用气体的压力能,最终将气体分离成冷、热两部分气流。工作时压力气体沿进气道进入涡流室外的环形储气缓冲腔内,在进、出气压差的作用下,经过单个或多个喷嘴并沿管壁切向高速射入涡流腔室中,在涡流室内产生强旋流运动,从而诱导出涡流效应,经过涡流变换后分离成两部分温度相差很大的气流,处于中心部位的气体温度较低,而外围外层的气体温度则高于入口气流温度,由于在热端调节阀与冷端分离孔板之间压力差的作用和影响下,中心处低温气体经冷端分离孔板后由冷端管流出,形成冷气流,而处于外层部位的气流温度较高,向相反方向的另一端经调节阀后流出,即形成热气流。调节阀的作用可用来改变热端和冷端管内气体的流量比、压力差以及温度。传统单作用式的涡流管一般都具有结构单一简单、无运动部件、操作方便、运行安全可靠、造价低、易维护等优点,同时又具有制冷、制热等方面的功能,以往人们对涡流管的研究几乎都集中于这类单管式涡流管的特性研究,国内相关专利:93246501.3、2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它包括多个单管涡流管制冷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冷气收集腔体(2)、进气腔体(6)和热端收集腔体(22),涡流管冷热分离装置采用多管集束式结构,2?50个涡流管共用一个进气腔体(6)中的进气腔(6a),各涡流管制冷器产生的冷气在冷气收集腔体(2)的冷气收集腔(2a)中汇合后,经冷气排气汇总管(1)排出,各涡流管制冷器产生的热气流在热端收集腔体(22)的热端收集腔(22a)中汇合后,经热流排气管(21)排出;所述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设有位于进气腔(6a)中的喷嘴(32),喷嘴(32)经孔板(29)和设置在扩压板(4)上的扩压器(4a)与冷气收集腔(2a)连通,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它包括多个单管涡流管制冷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冷气收集腔体(2)、进气腔体(6)和热端收集腔体(22),涡流管冷热分离装置采用多管集束式结构,2-50个涡流管共用一个进气腔体(6)中的进气腔(6a),各涡流管制冷器产生的冷气在冷气收集腔体(2)的冷气收集腔(2a)中汇合后,经冷气排气汇总管(I)排出,各涡流管制冷器产生的热气流在热端收集腔体(22)的热端收集腔(22a)中汇合后,经热流排气管(21)排出;所述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设有位于进气腔(6a)中的喷嘴(32),喷嘴(32)经孔板(29)和设置在扩压板(4)上的扩压器(4a)与冷气收集腔(2a)连通,喷嘴(32)经热端管和气流调节阀与热端收集腔(22a)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32)设置在筒体壁上开设有1-9个通孔缺口(33a)的法兰筒座(33)内,在喷嘴(32)上设有相应的1_9个喷嘴口(32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体(6)与扩压板(4)和进气腔封盖(11)固定连接形成进气腔(6a),所述冷气收集腔体(2)与扩压板(4)固定连接形成冷气收集腔(2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收集腔体(22)与热腔端盖(24)固定连接形成热端收集腔(22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彻胡大鹏邹久鹏代玉强刘培启张礼鸣王泽武张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