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热器联箱和二次换热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全玻璃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直接将被加热介质置于集热器联箱内胆中与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冷凝端接触,从而对被加热介质进行加热。就目前技术而言,被加热介质的循环环境与集热器联箱相通,被加热介质的循环会对集热管与集热器联箱内胆之间的密封胶圈造成压力变化而增加被加热介质泄漏的几率。另外,由于被加热介质直接接触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冷凝端,致使冷凝端温度变化幅度大,增加了由玻璃制成的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破裂的几率,一旦集热管破裂,被加热介质则从接热管破裂处泄漏,整个太阳能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特别是当多个太阳能集热器串联使用时,更是会因少量集热管破裂影响整个加热系统运行。还有,由于被加热介质密封由密封胶圈密封,这样被加热介质不能在较高压力下运行,不便于在大型强制循环的太阳能加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加热循环系统不受少量集热管破裂影响,便于在大型强制循环的太阳能加热系统中应用的集热器联箱和二次换热太阳能集热器。本技术的技术方 ...
【技术保护点】
二次换热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器联箱(1)、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能集热管(2)和二次换热管(3),所述集热器联箱(1)至少具有一个集热器联箱内胆(11),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至少具有一个导热油容纳腔室(114),所述二次换热管(3)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上的二次换热管入口、所述导热油容纳腔室(114)和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上的二次换热管出口,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上设置有集热管插入口(115),所述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能集热管(2)的冷凝端(21)自所述集热管插入口(115)伸入到导热油容纳腔室(11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次换热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器联箱(I)、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能集热管(2 )和二次换热管(3 ),所述集热器联箱(I)至少具有一个集热器联箱内胆(11),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至少具有一个导热油容纳腔室(114),所述二次换热管(3)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上的二次换热管入口、所述导热油容纳腔室(114)和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上的二次换热管出口,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上设置有集热管插入口( 115 ),所述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能集热管(2 )的冷凝端(21)自所述集热管插入口(115)伸入到导热油容纳腔室(11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换热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热油容纳腔室(114)流体导通的导热油加注口(113)、导热油加注出气口(111)和导热油排放口(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换热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插入口(115)处安装有密封橡胶圈(5),所述冷凝端(21)自所述集热管插入口(115)插入到所述导热油容纳腔室(114)内,所述密封橡胶圈(5)位于所述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能集热管(2)外壁与所述集热管插入口(11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二次换热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换热管(3 )自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的一侧进入所述导热油容纳腔室(114 )内并且自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的另一侧伸出到所述导热油容纳腔室(114)外。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二次换热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联箱(I)还具有容纳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的集热器联箱外壳(12),所述集热器联箱内胆(11)的外表面与所述集热器联箱外壳(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