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风高效双级热回收新风机组,属于制冷技术,现有双级新风机组本身能耗高、对排风能量未能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热回收装置、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热回收装置的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安装过滤器,板式换热器安装在过滤器的出风侧,板式换热器的出风侧被隔离为排风处理出风侧、新风处理出风侧;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的第一热交换器安装在排风处理出风侧,第二热交换器安装在新风处理出风侧,排风处理出风侧设有旁通新风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板式换热器充分回收排风冷量(或热量)对新风进行预冷(或加热),提高机组的能效比,采用旁通新风阀调节排风量,确保换热性能;设备结构简单,降低机组运行负荷,提高空调系统的经济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
,具体是一种排风高效双级热回收新风机组。
技术介绍
在如今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节能、环保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目前新风能耗在空调系统中,占较大比例。据有关人员统计,新风负荷一般占总负荷的20% 30%,甚至更多。为保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不能以削减新风量来降低新风能耗。因此对排风采取热回收的方法成为降低新风能耗的主要手段。采用新排风高效双级热回收装置,就可减少处理新风所需能耗的70% 80%,节约空调负荷10% 20%,从而节省空调设备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双级新风机组本身能耗高、对排风能量未能充分利用的缺陷,提供一种排风高效双级热回收新风机组,旨在热回收节能、排风能量回收等技术综合利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排风高效双级热回收新风机组包括热回收装置、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过滤器、处于回风通道的回风阀、处于新风通道的新风阀、排风装置、送风装置,所述的回风通道、新风通道安装所述的过滤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安装在所述过滤器的出风侧,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出风侧被隔离为排风处理出风侦U、新风处理出风侧,所述的排风处理出风侧与排风装置之间形成排风处理功能段,所述的新风处理出风侧与送风装置之间形成新风处理功能段;所述的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储液器、第一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一单向阀、及第二热交换器、第二膨胀阀、第二干燥过滤器、第二单向阀;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出口与四通阀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一出口依次与第一热交换器、第一单向阀、储液器、第二干燥过滤器、第二膨胀阀、第二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二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三出口依次与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的低压进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膨胀阀、第一干燥过滤器、串联在一起后再与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一单向阀的流向相反;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串联在一起的第二膨胀阀、第二干燥过滤器并联,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第二单向阀的流向相反;所述第一单向阀、第二干燥过滤器的流向相同;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的排风处理功能段,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的新风处理功能段。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的排风处理功能段设有旁通新风阀。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的排风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排风调节阀、排风机、排风□。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的送风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送风调节阀、送风机、送风□。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的压缩机、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储液器、第一膨胀阀、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的排风处理功能段;所述的第二膨胀阀、第二干燥过滤器、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的新风处理功能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采用板式换热器(热回收器),充分回收排风冷量(或热量)对新风进行预冷(或加热),在夏季可以利用低温低湿的排风与新风经过板式换热器(热回收器)换热后冷却制冷系统的高压侧冷媒,使冷凝压力降低,提高了机组的能效比COP ;在冬季可以利用高温的排风与新风经过热回收器换热后来加热经过制冷系统的低压侧冷媒的空气,提高了蒸发压力,也就提闻了制热能效;(2)采用旁通新风阀,调节排风量,确保换热性能;(3)本技术机组将热回收节能,排风能量回收等技术的综合利用,设备结构简单,降低机组运行负荷,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排风高效双级热回收新风机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排风口,2-排风机,3-排风调节阀,9-旁通新风阀,10-板式换热器,12-送风调节阀,13-送风机,14-送风口,15-回风阀,16-新风阀,17-过滤器,24-回风通道,25-新风通道,26-排风处理出风侧,27-新风处理出风侧;4-压缩机,5-四通阀,6-气液分离器,7-储液器,8_第一热交换器,18-第一膨胀阀,23-第一干燥过滤器,21-第一单向阀,11-第二热交换器,19-第二膨胀阀,20-第二干燥过滤器,22-第二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排风高效双级热回收新风机组,如图1所示,其包括热回收装置、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热回收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10、过滤器17、处于回风通道24的回风阀15、处于新风通道25的新风阀16、排风装置、送风装置,回风通道24、新风通道25安装过滤器17,板式换热器10安装在过滤器17的出风侧,板式换热器10的出风侧被隔离为排风处理出风侧26、新风处理出风侧27,排风处理出风侧26与排风装置之间形成排风处理功能段28,新风处理出风侧27与送风装置之间形成新风处理功能段29 ;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可同时参见图2,其包括压缩机4、四通阀5、气液分离器6、储液器7、第一热交换器8、第一膨胀阀18、第一干燥过滤器23、第一单向阀21及第二热交换器11、第二膨胀阀19、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单向阀22 ;压缩机4的高压出口与四通阀5的进口端相连通,四通阀5的第一出口依次与第一热交换器8、第一单向阀21、储液器7、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膨胀阀19、第二热交换器11,第二热交换器11的另一端与四通阀5的第二接口相连通,四通阀5的第三出口依次与气液分离器6、压缩机4的低压进口相连通;第一膨胀阀18、第一干燥过滤器23串联在一起后再与第一单向阀21并联,第一干燥过滤器23、第一单向阀21的流向相反;第二单向阀22与串联在一起的第二膨胀阀19、第二干燥过滤器20并联,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单向阀22的流向相反;第一单向阀21、第二干燥过滤器20的流向相同;第一热交换器8安装在排风处理功能段28,第二热交换器11安装在新风处理功能段2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各段述及的附加技术特征,虽然图1包含了以下所有附加技术特征,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该情形,在实施本技术时根据具体作用可将它们选用在上段所述的技术方案上。首先,排风处理功能段28设有旁通新风阀。其次,排风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排风调节阀3、排风机2、排风口 I。第三,送风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送风调节阀12、送风机13、送风口 14。第五,压缩机4、四通阀5、气液分离器6、储液器7、第一膨胀阀18、第一干燥过滤器23、第一单向阀21设置在排风处理功能段28 ;第二膨胀阀19、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单向阀22设置在新风处理功能段29。夏季制冷时,室内的排风经过回风阀15、过滤器17与新风阀16引进并经过滤网17过滤的新风通过板式换热器10换热,回风经过和新风交叉换热后再与旁通新风阀9的新风混合后经过第一热交换器8 (此时为冷凝器),与第一热交换器8内制冷剂换热后经排风调节阀3、由排风机2把经过处理后的回风通过排风口 I排出。新风经过与回风换热后,经过第二热交换器11 (此时为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后经过送风调节阀12,再经过送风机13把经过处理后的新风通过送风口 14送到房间。其间,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的压缩机4的高压出口与四通阀5的进口端相连通,四通阀5的第一出口依次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排风高效双级热回收新风机组,包括热回收装置、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10)、过滤器(17)、处于回风通道(24)的回风阀(15)、处于新风通道(25)的新风阀(16)、排风装置、送风装置,所述的回风通道(24)、新风通道(25)安装所述的过滤器(17),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安装在所述过滤器(17)的出风侧,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的出风侧被隔离为排风处理出风侧(26)、新风处理出风侧(27),所述的排风处理出风侧(26)与排风装置之间形成排风处理功能段(28),所述的新风处理出风侧(27)与送风装置之间形成新风处理功能段(29);所述的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4)、四通阀(5)、气液分离器(6)、储液器(7)、第一热交换器(8)、第一膨胀阀(18)、第一干燥过滤器(23)、第一单向阀(21)及第二热交换器(11)、第二膨胀阀(19)、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单向阀(22);所述压缩机(4)的高压出口与四通阀(5)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四通阀(5)的第一出口依次与第一热交换器(8)、第一单向阀(21)、储液器(7)、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膨胀阀(19)、第二热交换器(11),第二热交换器(11)的另一端与四通阀(5)的第二接口相连通,四通阀(5)的第三出口依次与气液分离器(6)、压缩机(4)的低压进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膨胀阀(18)、第一干燥过滤器(23)串联在一起后再与所述的第一单向阀(21)并联,所述第一干燥过滤器(23)、第一单向阀(21)的流向相反;所述的第二单向阀(22)与串联在一起的第二膨胀阀(19)、第二干燥过滤器(20)并联,所述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单向阀(22)的流向相反;所述第一单向阀(21)、第二干燥过滤器(20)的流向相同;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8)安装在所述的排风处理功能段(28),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11)安装在所述的新风处理功能段(29)。...
【技术特征摘要】
1.排风高效双级热回收新风机组,包括热回收装置、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10)、过滤器(17)、处于回风通道(24)的回风阀(15)、处于新风通道(25)的新风阀(16)、排风装置、送风装置,所述的回风通道(24)、新风通道(25)安装所述的过滤器(17),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安装在所述过滤器(17)的出风侧,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的出风侧被隔离为排风处理出风侧(26)、新风处理出风侧(27),所述的排风处理出风侧(26)与排风装置之间形成排风处理功能段(28),所述的新风处理出风侧(27)与送风装置之间形成新风处理功能段(29); 所述的直膨式降温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4)、四通阀(5)、气液分离器(6)、储液器(7)、第一热交换器(8)、第一膨胀阀(18)、第一干燥过滤器(23)、第一单向阀(21)及第二热交换器(11)、第二膨胀阀(19)、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单向阀(22);所述压缩机(4)的高压出口与四通阀(5)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四通阀(5)的第一出口依次与第一热交换器(8)、第一单向阀(21)、储液器(7)、第二干燥过滤器(20)、第二膨胀阀(19)、第二热交换器(11),第二热交换器(11)的另一端与四通阀(5)的第二接口相连通,四通阀(5)的第三出口依次与气液分离器(6)、压缩机(4)的低压进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膨胀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吉尧,朱丽强,王春飞,王贤淼,曾令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