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包括接料斗、位于接料斗前侧上方的进料斗、上料单元,进料斗下方依次设置有称重单元、包装单元以及传输单元,传输单元所在的传输路径的前方还设置有封口单元,生产过程中,将位于接料口内的待包装物料通过上料单元传输至进料斗内,物料下落途经称重单元称重,当称重单元上物料的重量达到规格时,位于称重单元上的称重控制系统启动位于包装单元上方的门体,称重单元内的物料全部下落至包装单元内部的包装袋内,包装袋固定夹自动松开,包装袋连同已包装好的物料掉落至传输单元,并经过封口单元封口后完成包装的整个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去了传统工艺的各个包装工站的人力运输环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
技术介绍
包装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装设备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现有的包装设备不能自动包装,不但需要额外增加劳动力,还造成包装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的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所述的包装设备包括用于放置待包装物料的接料斗、位于所述的接料斗前侧上方的进料斗、用于将待包装物料由所述的接料斗传输至所述的进料斗的上料单元,所述的上料单元底部部分设置在所述的接料斗内,所述的进料斗下方依次设置有称重单元、包装单元以及用于将所述的包装单元已包装好的物料向前方传输的传输单元,所述的包装单元包括用于撑开包装袋口部的包装袋支撑架以及用于将包装袋口部固定在所述的包装袋支撑架上的包装袋固定夹,在位于所述的传输单元传输路径上还设置有对包装袋口部进行封装的封口单元。优选方案中,所述的上料单元包括上料单元支架、设置在所述的上料单元支架上的上料单元进料管、用于将待包装物料导入到所述的进料斗的上料单元出料管;所述的上料单元进料管的一端部伸入所述的接料斗的底部,所述的上料单元出料管位于所述的进料斗的顶部。优选方案中,所述的上料单元出料管的一端部伸入所述的进料斗的内部。优选方案中,所述的传输单元包括用于传输已包装物料的传送带,所述的传送带部分位于所述的包装单元的下方。优选方案中,所述的传送带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已包装物料脱离所述的传送带的固定挡边,一对所述的固定挡边之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与已包装物料的包装袋的尺寸相匹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称重单元与所述的包装单元之间的连通区域上设置有可自动开合的门体。本技术工作原理是: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将位于接料口内的待包装物料通过上料单元传输至进料斗内,物料下落途经称重单元称重,当位于称重单元上的物料的重量达到称重控制系统内设定的规格时,称重控制系统启动位于包装单元上方的门体,位于称重单元内的物料全部下落至包装单元内部的包装袋内,此时包装袋固定夹自动松开,包装袋连同已包装好的物料下落至传输单元,并经过封口单元封口后即完成包装的整个过程。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物料包装生产由传统的各工序独立生产改进为本技术所述的连续性生产,从而省去了人力运输环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可节省人力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所示的传输单元以及封口单元的侧视图;以上附图中:1、接料斗;2、上料单元;21、上料单元支架;22、上料单元进料管;23、上料单元电机;24、上料单元出料管;3、进料斗;4、称重单元;41、计量称;42、称重控制系统;5、传输单兀;51、传送带;52、固定挡边;53、传送带电机;6、封口单兀;61、滚动热合压头;62、热合控制系统;7、包装单元;71、门体;72、包装袋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说明书所述的“前”方为附图1中所示的右方、“后”方为附图1中所示的“左”方,本说明书所述的“左”方、“右”方分别与附图2中所示的“左”方、“右”方相对应,本说明书所述的“上”方、“下”方分别与附图1或附图2中所示的“上”方、“下”方相对应):附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此包装设备包括用于放置待包装物料的接料斗1、位于接料斗I前侧上方的进料斗3、用于将待包装物料由接料斗I传输至进料斗3的上料单元2,上料单元2底部部分设置在接料斗I内,在进料斗3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称重单元4、包装单元7以及用于将包装单元7已包装好的物料向前方传输的传输单兀5,在传输单兀5所在的传输路径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包装袋口部进行封装的封口单元6。其中,上料单元2包括上料单元支架21、设置在上料单元支架21上的上料单元进料管22、用于将待包装物料导入到进料斗3的上料单元出料管24以及将位于单元进料管22底部的物料传输至单元进料管22顶部的上料单元电机23 ;上料单元进料管22的一端部伸入接料斗I的底部,上料单元出料管24位于进料斗3的顶部,为了保证物料能够无流失的充分导入到进料斗内部,上料单元出料管24的一端部需伸入至进料斗3的内部。待包装物料通过上料单元传输至进料斗3内并下落至位于进料斗3下方的称重单元4内进行称重,称重单元4包括用于对待包装物料进行称重的计量称41以及用于控制待包装物料流入到下一工站的称重控制系统42,在称重单元4与包装单元7之间的连通区域上设置有可自动开合的门体71,当位于称重单元上的物料的重量达到称重控制系统内设定的规格时,称重控制系统启动位于包装单元上方的门体开启,物料下落至包装单元7,当物料完全下落至包装单元7内时,称重控制系统启动位于包装单元上方的门体关闭,上方的称重单元4继续对从进料斗掉落下的物料进行称重。包装单元7包括用于撑开包装袋口部的包装袋支撑架72以及用于将包装袋口部固定在包装袋支撑架上的包装袋固定夹,从称重单元4内下落至包装单元7的物料直接下落至位于包装袋支撑架72上的包装袋内,当物料完全下落后,位于包装袋支撑架上用于固定包装袋口部的包装袋固定夹自动松开,包装袋连同已包装好的物料下落至传输单元。传输单元5包括用于传输已包装物料的传送带51以及将已包装的物料传输至前方的传送带电机53,传送带51部分位于包装单元7的下方,从而保证下落的已包装好物料的包装袋能够顺利掉落在传送带51上并被传输至前站而不至于在包装单元7底部产生积料的问题,在传送带5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已包装物料脱离传送带51的固定挡边52,一对固定挡边52之间的间距与已包装物料的包装袋的尺寸相匹配,从而保证包装袋在传输过程不会与周边的固定挡边52干涉且也保证其能够更好的通过下一站的封口单元6进行快速封口。封口单元6包括用于封装待封口的包装袋的一对滚动热合压头61以及驱动各个滚动热合压头61以不同方向旋转运动的热合控制系统62,—对滚动热合压头61垂直设置在传送带51的上方,各个滚动热合压头61之间相外切且左右并行排列,当待封口的包装袋通过传送带51传输至封口单元6处时,热合控制系统62驱动各个滚动热合压头61以不同方向旋转,将待封口的包装袋的袋口部挤压进滚动热合压头61内进行封装,经过封装的包装袋通过传送带51传输至下一个工站,至此完成了整个物料的自动包装过程。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将传统技术物料包装生产时各工站独立生产改进为连续性自动生产,从而省去了人力运输环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可节省人力成本。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装设备包括用于放置待包装物料的接料斗(1)、位于所述的接料斗(1)前侧上方的进料斗(3)、用于将待包装物料由所述的接料斗(1)传输至所述的进料斗(3)的上料单元(2),所述的进料斗(3)下方依次设置有称重单元(4)、包装单元(7)以及用于将所述的包装单元(7)已包装好的物料向前方传输的传输单元(5),所述的上料单元(2)底部部分设置在所述的接料斗(1)内,所述的包装单元(7)包括用于撑开包装袋口部的包装袋支撑架(72)以及用于将包装袋口部固定在所述的包装袋支撑架上的包装袋固定夹,在位于所述的传输单元(5)传输路径上还设置有对包装袋口部进行封装的封口单元(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装设备包括用于放置待包装物料的接料斗(I)、位于所述的接料斗(I)前侧上方的进料斗(3)、用于将待包装物料由所述的接料斗(I)传输至所述的进料斗(3 )的上料单元(2 ),所述的进料斗(3 )下方依次设置有称重单元(4)、包装单元(7)以及用于将所述的包装单元(7)已包装好的物料向前方传输的传输单元(5),所述的上料单元(2)底部部分设置在所述的接料斗(I)内,所述的包装单元(7)包括用于撑开包装袋口部的包装袋支撑架(72)以及用于将包装袋口部固定在所述的包装袋支撑架上的包装袋固定夹,在位于所述的传输单元(5 )传输路径上还设置有对包装袋口部进行封装的封口单元(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物料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单元(2)包括上料单元支架(21)、设置在所述的上料单元支架(21)上的上料单元进料管(22)、用于将待包装物料导入到所述的进料斗(3)的上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艳辉,张忠明,王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拓博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