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工具的打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2378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工具的打击装置,包括具有打击杆段的驱动轴杆、组套于打击杆段外部的一锤击框座、互成相对错置状态枢组于锤击框座中的二摆动击锤以及用以控制摆动击锤摆向的换向制动件;打击杆段相对二侧一体凸设有互成相对错置状的二打击凸块;其特点主要在于打击杆段相对二侧并一体凸设有二补强凸块,二补强凸块分别与二打击凸块一体连接且呈沿着驱动轴杆轴向延伸形态,又各补强凸块的凸出端相对二侧更形成有错动导缘,以使补强凸块与相对应的摆动击锤所设弧状锤块之间能够相互错动跨越而不致产生打击动作;气动工具的打击装置能够在360度全周式打击行程功能条件下,达到有效增进打击扭力与打击凸块受力强度的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的打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在360度全周式打击行程功能条件下,达到有效增进其打击扭力与打击凸块受力强度的气动工具的打击装置。
技术介绍
气动工具结构设计上,若工具端的功能是为了松锁螺栓之用,则为了加强增进其扭力以提升其松锁螺栓的能力与效果,通常会在气动工具的输出轴端再设置一打击装置来达到此一目的。所述打击装置的原理与构造,主要是通过在一主轴杆上凸设顺、逆向的撞击凸块,另于主轴杆外部所套设的一框座上枢组可摆动式受撞块体的结构设计,以通过主轴杆于转动受阻时,框座会因惯性续转作用而驱使其受撞块体锤打冲撞主轴杆所设撞击凸块,进而顺应主轴杆的转动方向再产生进一步的剧烈撞击震动助力,借此而能够达到增益主轴杆松锁螺栓能力与效果的目的。所述打击装置能够达到的扭力大小程度,除了凸块之间的撞击面积与重量等因素之外,凸块之间产生撞击之前所走的行程长短,亦是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面积与重量的因素会受到所应用的气动工具产品规格因素所局限,因此最大化的空间有限,况且,若是透过加大构件面积与重量的方式来增加扭力,将相对衍生出徒增产品体积与重量的问题,如此显非较理想的改善解决方式;另就所述撞击前所走的行程而言,360度全周式行程设计相对于180度半周式行程而言明显具有扭力倍增的效果,然而,目前习知打击装置若采用360度形态设计者,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缺弊,兹分析说明如下:打击装置若采用360度形态设计者,如图1所示,其主轴杆10对应预定相配合的撞击摆片(图面省略)的区段,必须在相对二侧的轴向相互错开位置处分别凸设有一锤打凸块11、12,借此,所述锤打凸块就能够达到预期的360度全周式行程锤打作动型式;惟查,此种习知结构设计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却发现,因为所述锤打凸块11、12与主轴杆10之间,仅能仰赖锤打凸块11、12与主轴杆10相结合部位来获得其受力强度,然而实务上却是不足的,盖因此种全周式行程结构运作时,其锤打凸块11、12与撞击摆片的锤打撞击力道较传统180度半周式行程增加一倍,但其锤打凸块11、12的结合受力强度却并未相对提升,如此造成在相同使用频率条件下,习知360度打击装置更容易发生裂损破坏而致使用寿命缩短的严重问题;但若是直接在所述锤打凸块11、12侧部延伸形成补强部位,又会影响干扰到另一组锤打凸块与撞击摆片的配合运作可行性,如此而造成目前相关业界发展此种360度打击装置产品过程中的莫大瓶颈与困境,如何开发一种能够兼具大扭力与高受力强度的创新实用结构,实用户所企盼,亦相关业者须再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打击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工具的打击装置,所述打击装置包括:一驱动轴杆,呈延伸杆状形态而界定形成一头端及一尾端,其中尾端具有一作用部;一打击杆段,设于驱动轴杆头端;一锤击框座,呈可动状态组套于打击杆段外部,包括相对的二侧向壁缘、二端向壁缘及一容设空间,二端向壁缘分设有一穿孔及一限位端孔,以使驱动轴杆头端穿伸过穿孔而令打击杆段对应于容设空间中;二摆动击锤,互成相对错置状态枢组于容设空间中且与打击杆段间隔相对,各摆动击锤包括号状锤块以及枢接柱,且枢接柱具有受推缘部;一换向制动件,包括一盘体以及凸设于盘体一端中央的一凸轴部,凸轴部用以枢组插合于锤击框座一端向壁缘所设限位端孔,且凸轴部端面凹设有一气动工具插接槽,盘体另一端中央则设有一凹槽以供驱动轴杆头端插合呈枢组状态,盘体的相对二侧设有换向制动缘分别与二摆动击锤的枢接柱所设受推缘部相对应配合;二打击凸块,一体凸设于打击杆段相对二侧且互成相对错置状态,二打击凸块分别与二摆动击锤的弧状锤块相对位以产生打击动作;一体延伸式的二补强凸块,一体凸设于打击杆段相对二侧,且二补强凸块分别与二打击凸块一体连接且呈沿着驱动轴杆的轴向延伸的形态;错动导缘,形成于各补强凸块的凸出端相对二侧,以使补强凸块与相对应的摆动击锤所设弧状锤块之间能够相互错动跨越而不致产生打击动作。借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技术打击装置对照
技术介绍
而言,其运作上将能够在360度全周式打击行程功能条件下,达到有效增进打击扭力与打击凸块受力强度的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打击杆段平面侧视图。图5为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为图4的B-B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打击装置的360度全周式打击行程作动变化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换向制动件用以切换摆动击锤摆向的作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6,本技术气动工具的打击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气动工具可为一气动扳手;所述打击装置包括下述构成:一驱动轴杆20,呈延伸杆状形态而界定形成一头端21及一尾端22,其中尾端22具有一作用部23,作用部23可为一角柱形态;一打击杆段30,设于驱动轴杆20的头端21 ;一锤击框座40,呈可动状态组套于打击杆段30外部,包括相对的二侧向壁缘41、二端向壁缘42、42B及一容设空间43,其中二端向壁缘42、42B分设有一穿孔44及一限位端孔45,以使驱动轴杆20头端21穿伸过穿孔44而令打击杆段30对应于容设空间43中;二摆动击锤50,互成相对错置状态枢组于容设空间43中且与打击杆段30间隔相对,各摆动击锤50包括号状锤块51以及枢接柱52,且枢接柱52具有受推缘部53 ;一换向制动件60,包括一盘体61以及凸设于盘体61 —端中央的一凸轴部62,凸轴部62用以枢组插合于锤击框座40 —端向壁缘42B所设限位端孔45,且凸轴部62端面凹设有一气动工具插接槽63 (可为一多齿状孔形态),盘体61另一端中央则设有一凹槽64以供驱动轴杆20头端21插合呈枢组状态,盘体61的相对二侧则设有换向制动缘65分别与二摆动击锤50的枢接柱52所设受推缘部53相对应配合;二打击凸块70,一体凸设于打击杆段相对二侧且互成相对错置状态,二打击凸块70分别与二摆动击锤50的弧状锤块51相对位以产生打击动作;一体延伸式的二补强凸块80,一体凸设于打击杆段相对二侧,且二补强凸块分别与二打击凸块70 —体连接且呈沿着驱动轴杆20的轴向延伸的形态;错动导缘81,形成于各补强凸块80的凸出端相对二侧,以使补强凸块80与相对应的摆动击锤50所设弧状锤块51之间能够相互错动跨越而不致产生打击动作;借此设计,由于补强凸块80不会与摆动击锤50之间产生打击动作,故各打击凸块70与相对应摆动击锤50的弧状锤块51之间的打击动作,就能够达到360度全周式打击行程的状态(亦即打击凸块70每旋移360度才会与弧状锤块51达成一次打击动作之意),借此令打击装置具有较大扭力的效能等级。其中,所述补强凸块80的凸出高度与打击凸块70相同而呈彼此平齐衔接形态。又其中,锤击框座40的二侧向壁缘41设有半圆形内凹槽46,二摆动击锤50的枢接柱52相对应侧则配合设有半圆形柱面54,用以嵌入于半圆形内凹槽中。通过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所述打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工具的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击装置包括:一驱动轴杆,呈延伸杆状形态而界定形成一头端及一尾端,其中尾端具有一作用部;?一打击杆段,设于驱动轴杆头端;?一锤击框座,呈可动状态组套于打击杆段外部,包括相对的二侧向壁缘、二端向壁缘及一容设空间,二端向壁缘分设有一穿孔及一限位端孔,以使驱动轴杆头端穿伸过穿孔而令打击杆段对应于容设空间中;?二摆动击锤,互成相对错置状态枢组于容设空间中且与打击杆段间隔相对,各摆动击锤包括号状锤块以及枢接柱,且枢接柱具有受推缘部;?一换向制动件,包括一盘体以及凸设于盘体一端中央的一凸轴部,凸轴部用以枢组插合于锤击框座一端向壁缘所设限位端孔,且凸轴部端面凹设有一气动工具插接槽,盘体另一端中央则设有一凹槽以供驱动轴杆头端插合呈枢组状态,盘体的相对二侧设有换向制动缘分别与二摆动击锤的枢接柱所设受推缘部相对应配合;?二打击凸块,一体凸设于打击杆段相对二侧且互成相对错置状态,二打击凸块分别与二摆动击锤的弧状锤块相对位以产生打击动作;?一体延伸式的二补强凸块,一体凸设于打击杆段相对二侧,且二补强凸块分别与二打击凸块一体连接且呈沿着驱动轴杆的轴向延伸的形态;?错动导缘,形成于各补强凸块的凸出端相对二侧,以使补强凸块与相对应的摆动击锤所设弧状锤块的间能够相互错动跨越而不致产生打击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冠泰气电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