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管推动装置,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线性模组,每个线性模组均具有直线导轨且直线导轨的导向相同。每个直线导轨的滑座上均设置有对U型管的两平行直管进行夹紧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的夹紧方向垂直于滑座的支撑方向。夹紧装置使得多个U型管的直线部分的管路相互平行的夹紧在夹紧装置之间,在传送时,U型管沿直线管路的长度方向推动,通过设置并排的多个线性模组,通过控制不同位置的在不同的工时进行移动,使得翅片和U型管在安装过程中,不断调节不同位置的安装力度,降低了穿管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穿管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穿管机生产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U管推动装置及自动穿管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使用U型管作为气液传递的热传递装置,其结构上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多个U型管,多个U型管通过热传递装置的垂直于U型管长度方向的多个固定支撑板进行支撑,U型管穿插设置在固定支撑板上。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实现U型管在固定支撑部件上的穿管工作,手工穿管是将对U型管进行支撑的预穿管装置放置在穿管平台上,由穿管平台对预穿管装置进行夹紧。再拿取长U型管,U型管一般为铜管,由人工用一只手对长U铜管矫正,对准预穿管装置上的孔位,另一只手推动长U穿入相应预穿管装置的孔内,这种方法劳动强度高,效率偏低,而且容易造成穿管部件的损坏,操作不熟练的员工很难胜任这项工作,且手动穿管不利于热传递产品一个流生产的实现。因此,如何降低U型管穿管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U管推动装置,以实现降低U型管穿管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穿管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U管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线性模组,每个所述线性模组均具有直线导轨且所述直线导轨的导向相同;每个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座上均设置有对所述U型管的两平行直管进行夹紧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的夹紧方向垂直于所述滑座的支撑方向。优选地,在上述U管推动装置中,所述线性模组包括并排设置的三个。优选地,在上述U管推动装置中,每个所述线性模组上均设置有对其驱动电机进行控制的转矩反馈装置和当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超出预定值的报警装置。 优选地,在上述U管推动装置中,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对所述U型管进行夹紧的上夹紧模和下夹紧模,所述下夹紧模固设于所述夹紧装置靠近所述直线导轨的一侧,所述夹紧装置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所述上夹紧模靠近和远离所述下夹紧模的驱动装置。优选地,在上述U管推动装置中,所述下夹紧模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U型管的宽度相同的容置槽,所述上夹紧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置槽的结构互补,且伸入所述U型管的两个平行管路之间的夹紧块,所述夹紧块上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平行管路相贴合的柱形卡槽。优选地,在上述U管推动装置中,所述夹紧装置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且沿所述直线导轨的传送方向布置的U型管传送通道。优选地,在上述U管推动装置中,所述驱动装置为垂直于所述夹紧装置的传动方向的两个。优选地,在上述U管推动装置中,所述夹紧装置的端部还设置有对所述U型管的U形部沿所述直线导轨的导向进行推送的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U形部相贴合的柱形凹槽。优选地,在上述U管推动装置中,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下尾推板模和上尾推板模,所述下尾推板模上设置有容置所述U型管的两个平行管路且与所述下夹紧模的夹紧平面相平的下推板容置槽,所述上尾推板模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推板容置槽结构互补的上推板推送臂,所述柱形凹槽设置于所述上推板推送臂的端部靠近所述下尾推板模的一侧。优选地,在上述U管推动装置中,所述上尾推板模和所述下尾推板模包括相对且相互配合,以适应不同规格的U型管的第一推送结构和第二推送结构。一种自动穿管机,其上设置有对预穿管装置进行夹紧工作的穿管平台,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与所述穿管平台配合以对所述预穿管装置进行穿管工作的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U管推动装置。本技术提供的U管推动装置,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线性模组,每个线性模组均具有直线导轨且直线导轨的导向相同,线性模组是一种直线传动装置,通过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可实现对其直线导轨滑座上设置的部件的直线传动。每个直线导轨的滑座上均设置有对U型管的两平行直管进行夹紧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的夹紧方向垂直于滑座的支撑方向。通过夹紧装置在垂直于滑座方向的夹紧功能,使得多个U型管的直线部分的管路,即U型管中相互平行的两平行直管被夹紧在夹紧装置之间,并排布置的多个线性模组,使得多个U型管的直线管路平行布置,多个U型管平行布置为一排,因此在通过线性模组在直线方向上对夹紧装置进行传送时,U型管沿直线管路的长度方向进行穿管工作,并通过控制线性模组的推动动作,控制不同位置的U型管在不同的工时进行移动,使得U型管在穿管安装过程中,根据不同位置的穿管情况可不断调节不同位置的穿管动作,从而使得多个U型管在穿管时的穿插力度分布均匀,且该装置操作简单,穿插过程可模拟人工穿管时对不同的位置施加不同的安装力度,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U管推动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上尾推板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U型管的放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U管推动装置,降低了两器穿管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穿管机。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U管推动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上尾推板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U型管的放置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U管推动装置,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线性模组1,每个线性模组I均具有直线导轨且直线导轨的导向相同,线性模组I是一种直线传动装置,通过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可实现对其直线导轨滑座上设置的部件的直线传动。每个直线导轨的滑座上均设置有对U型管9的两平行直管进行夹紧的夹紧装置2,夹紧装置2的夹紧方向垂直于滑座的支撑方向。通过夹紧装置2在垂直于滑座方向的夹紧功能,使得多个U型管9的直线部分的管路,即U型管9中相互平行的两平直管被夹紧在夹紧装置之间,并排布置的多个线性模组2,使得多个U型管9的直线管路平行布置,多个U型管9平行布置为一排,因此在通过线性模组I在直线方向上对夹紧装置进行传送时,U型管9沿直线管路的长度方向进行穿管工作。通过控制并排的多个线性模组I的推动动作,控制线性模组I上不同位置的夹紧装置2在不同的工时进行移动,其在移动过程中带动不同位置的U型管9沿其长度方向上进行穿管动作,使得每个线性模组I即为一个U型管9的安装工位,通过将多个U型管9并列摆放,多个U型管平行布置为一排,通过不同线性模组I的工作时序,使得U型管9在安装过程中,不断调节不同位置的安装力度,以适应U型管9的不同位置的安装需求,从而使得多个U型管9在穿管时的穿插力度分布均匀,且该装置操作简单,穿插过程可模拟人工穿管时对不同的位置施加不同的安装力度,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管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线性模组(1),每个所述线性模组(1)均具有直线导轨且所述直线导轨的导向相同;每个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座上均设置有对U型管的两平行直管进行夹紧的夹紧装置(2),所述夹紧装置(2)的夹紧方向垂直于所述滑座的支撑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管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线性模组(I),每个所述线性模组(I)均具有直线导轨且所述直线导轨的导向相同; 每个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座上均设置有对U型管的两平行直管进行夹紧的夹紧装置(2),所述夹紧装置(2)的夹紧方向垂直于所述滑座的支撑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管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模组(I)包括并排设置的三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管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线性模组(I)上均设置有对其驱动电机进行控制的转矩反馈装置和当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超出预定值的报I=1--vC 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管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2)包括对所述U型管(9)进行夹紧的上夹紧模(4)和下夹紧模(3),所述下夹紧模(3)固设于所述夹紧装置(2)靠近所述直线导轨的一侧,所述夹紧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所述上夹紧模(4)靠近和远离所述下夹紧模(3)的驱动装置(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管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紧模(3)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U型管的宽度相同的容置槽,所述上夹紧模(4)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置槽的结构互补,且伸入所述U型管(9)的两个平行管路之间的夹紧块,所述夹紧块上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平行管路相贴合的柱形卡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管推动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秋元,尹显椿,赖丽娟,邱雄胜,白建文,高景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