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件加载定位装置,尤其适用于轴承套圈磨削的无心定位端面压紧装置。目前,轴承套圈磨加工,工件加载定位的方式有几种,端面磁力加载定位和工件外侧加载定位等。工件加载后,易变形、留残磁和轧滚痕迹,工件的形位精度差,影响后道加工及成品质量。譬如现有的3MZ201、3MZ143轴承套圈磨孔和磨沟机床,就是采用了二滚轮一支承的定位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现有结构的上下滚轮不但起径向定位作用,还要起轴向推力作用。为了把工件轴向定位在定位板上,特将二滚轮的轴线与工件轴线呈β角,使滚轮对工件作径向加载时,产生一个轴向分力,推动工件靠向定位板,完成轴向定位。由于滚轮和工件轴心不平行,造成滚轮的侧母线与工件的侧母线不能吻合,呈点接触状态,其定位的稳定性必定低于线接触的稳定性。尤其在内圈磨孔时,现有结构不能实施支沟定位,造成内圈的孔与内圈外沟壁厚误差大。再由于工件要获得轴向定位分力,工件受滚轮的加载力是径向分力和轴向分力的合力,其合力必定要大,造成工件受力不均匀,易变形,受力点处产生明显的压痕,不易提高磨削后工件的形位精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心定位端面压紧装置,不仅能够满足工件的无心定位,而且在实施工件稳定有效的定位下,对工件的加载力最小。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无心定位端面压紧装置,包括上滚轮、下滚轮、工件、支承块、定位板,其特征在于工件3介于压紧转子6和定位板5之间,压紧转子6位于缸体8内,缸体8上开孔。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压紧转子6在缸体8内作轴向往返运动;缸体8上至少开有二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上下滚轮的轴线均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心定位端面压紧装置,包括上滚轮、下滚轮、工件、支承块、定位板,其特征在于工件(3)介于压紧转子(6)和定位板(5)之间,压紧转子(6)位于缸体(8)内,缸体(8)上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国伟,李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无锡测绘仪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