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7987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耙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结构繁琐、成本高加工周期长、主轴升降困难的问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支承、连接座、转动座、轴承座、铰支座,所述的铰支座安装在提升支座上部,铰支座连接转动座;转动座上平面两侧安装轴承座,油缸缸体安装在轴承座上;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座与回转支承的外圈连接,回转支承的内圈连接主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能够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和翻转力矩的回转支承作为过渡连接装置,简化结构,可提高连接结构的可靠性;采用元件少,故障点少,生产周期缩短,加工及制造成本低;便于现场的维护与保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浓缩机的提耙装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中心传动中心自动提耙浓缩机的提耙装置。
技术介绍
中心传动中心自动提耙浓缩机带有自动提耙装置,通过升降主轴实现刮泥耙的升降。提耙装置的升降执行元件连接主轴,主轴在工作中不停地旋转,提耙装置如果跟着其一起旋转,则提耙装置的动力输送将十分困难。为了给升降执行机构提供动力,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主轴端部安装一套过渡连接装置,升降执行元件通过过渡连接装置与主轴连接,使升降执行元件只做移动。该过渡连接装置内安装平面推力轴承和球轴承,并采用一系列的元件来实现轴承的定位、紧固,以防止转动失效和偏摆。该结构不仅结构繁琐,成本高加工周期长,而且轴承的紧固有缺陷,在生产中经常产生相对转动失效,主轴升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耙装置,简化了主轴转动的结构,消除附加磨损及附加作用力,减少加工工序,降低成本,提高提耙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包括传动装置、提升支座、油缸、主轴、键;提升支座安装在传动装置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支承、连接座、转动座、轴承座、铰支座,所述的铰支座安装在提升支座上部,铰支座连接转动座;转动座上平面两侧安装轴承座,油缸缸体安装在轴承座上;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座与回转支承的外圈连接,回转支承的内圈连接主轴。本技术采用能够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和翻转力矩的回转支承作为过渡连接装置,简化结构,提高连接结构的可靠性;所述的回转支承的内外圈可以相对转动。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油缸两个腔的进排油来推动活塞杆伸缩实现主轴升降。浓缩机工作时,主轴在传动装置驱动下旋转,带动回转支承内圈转动,外圈静止,从而保证油缸不转动。当主轴需要上升时,油缸的有杆杆腔进油,无杆腔回油,活塞杆上升,带动主轴上升。当主轴需要下降时,油缸的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回油,活塞杆伸出,带动主轴下降。由于主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刮泥时有可能会沿键的切向或法向有一定的偏摆,此时油缸可以绕铰支座摆动,使油缸轴线始终与主轴轴线重合,消除了因主轴与活塞杆不同心而产生的附加分力,保证提耙装置能够顺利地工作。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回转支承简化了主轴转动的结构;2、回转支承既能够承受轴向力又能够承受径向力和翻转力矩,可靠性高;3、油缸可以绕铰支座摆动,使活塞杆中心与主轴中心始终在一条直线上;4、结构采用的元件少,故障点少,生产周期缩短,加工及制造成本低;5、便于现场的维护与保养。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轴,2.回转支承,3.连接座,4.销轴I,5.提升支座,6.销轴II,7.转动座,8.轴承座,9.油缸,10.传动装置,11.键,12.铰支座,13.油缸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所示,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由主轴1、回转支承2、连接座3、销轴I 4、提升支座5、销轴II 6、转动座7、轴承座8、油缸9、传动装置10、键11、铰支座12、油缸底座13等组成。所述的铰支座12安装在提升支座5的上部,铰支座12通过销轴II 6连接转动座7 ;转动座7上平面两侧安装轴承座8,油缸9缸体安装在转动座7两侧的轴承座8上。所述的回转支承2是一个过渡连接装置,其能够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和翻转力矩,内、外圈可以相对转动,其内圈连接主轴I,外圈通过连接座3连接油缸9的活塞杆。所述的油缸9的缸体下部带有底座13,底座13两侧带有销轴,销轴装在转动座7两侧的轴承座8内。所述的连接座3、销轴I 4与油缸9的活塞杆组成一个转动副,油缸9的活塞杆可以绕销轴I 4转动。所述的轴承座8、油缸9组成一个转动副,油缸9可以绕轴承座8的中心线转动。所述的提升支座5、销轴II 6、转动座7组成一个转动副,转动座7可以绕销轴II 6转动。主轴I在传动装置10的驱动下旋转,带动回转支承2内圈转动,外圈静止,从而保证油缸9的活塞杆不转动。当主轴9需要上升时,油缸9的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回油,活塞杆上升,带动主轴9上升。当主轴I需要下降时,油缸9的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回油,活塞杆伸出,带动主轴I下降。由于主轴1、键11与传动装置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刮泥时主轴I带着键11沿键11的切向或法向有一定的偏摆,此时油缸9可以通过几个转动副绕转动副中心摆动,使油缸9轴线始终与主轴I轴线重合,消除了因主轴I与油缸9的活塞杆不同心而产生的附加分力以及油缸9内活塞密封圈的非正常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本技术能够顺利地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耙装置,包括传动装置、提升支座、油缸、主轴、键;提升支座安装在传动装置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支承(2)、连接座(3)、转动座(7)、轴承座(8)、铰支座(12),所述的铰支座(12)安装在提升支座(5)上部,铰支座(12)连接转动座(7);转动座(7)上平面两侧安装轴承座(8),油缸(9)缸体安装在轴承座(8)上;油缸(9)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座(3)与回转支承(2)的外圈连接,回转支承(2)的内圈连接主轴(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耙装置,包括传动装置、提升支座、油缸、主轴、键;提升支座安装在传动装置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支承(2)、连接座(3)、转动座(7)、轴承座(8)、铰支座(12),所述的铰支座(12)安装在提升支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存刚丁配银丁言威方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重科矿山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