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7748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一种对输送斗的形状、大小的制约少,能够高效地输送红热焦炭的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1)具备:搭载于在沿着炼焦炉(3)设置的灭火车轨道(5)上行驶的台车(7)的输送斗(9);吊起输送斗(9)的提升塔(11);以及在以夹着灭火车轨道(5)的方式设置于灭火车轨道(5)的两侧上方的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15)上行驶的焦炭引导车(13),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1)接收被从炼焦炉(3)推出的红热焦炭并朝焦炭干式灭火设备侧输送,其中,具备水平移动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17),其具有构成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15)的一部分的轨道(57),且能使轨道(57)位于与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15)连续的位置、和从连续的位置朝远离对置的所述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15)的方向退避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焦炭干式灭火设备(有时称作⑶Q设备)中的红热焦炭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炼焦炉的碳化室中对煤进行干馏而生成的红热焦炭被从炼焦炉的窑ロ推出,并由搭载于在沿着炼焦炉设置的灭火车轨道上行驶的台车上的输送斗接收。搭载有接收了红热焦炭的台车移动至提升塔,输送斗在提升塔被吊起。被吊起后的输送斗朝焦炭冷却塔的上方移动,输送斗内的红热焦炭被装入焦炭冷却塔。被装入焦炭冷却塔后的红热焦炭借助惰性气体被冷却,其显热作为蒸汽被回收(參照专利文献I)。从炼焦炉被推出的红热焦炭经由焦炭引导车被输送斗接收。焦炭引导车具有将从炼焦炉被推出的红热焦炭朝输送斗引导的功能以及对在接收红热焦炭时产生的粉尘、气体进行集尘的集尘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焦炭引导车需要移动到炼焦炉的出窑的炉前,因此,在灭火车轨道的上方沿着炼焦炉设置有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并且,具有集尘功能的集尘罩需要以覆盖输送斗的方式配置。因此,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以跨越输送斗所行使的灭火车轨道的方式设置在灭火车轨道的两侧。将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中的设置于炼焦炉侧的轨道称作炼焦炉侧轨道,将设置干与炼焦炉相反侧的轨道称作反炼焦炉侧轨道。对如上所述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中的红热焦炭的输送方法进行简要说明。从炼焦炉被推出的红热焦炭被朝焦炭引导车引导而被输送斗接收。当红热焦炭被输送斗接收后,搭载有 接收了红热焦炭的输送斗的台车移动至提升塔,输送斗在提升塔被吊起。作为将输送斗在提升塔吊起的方式,存在直取方式和横动方式这两种方式。直取方式是将提升塔设置于炼焦炉前等,将炼焦炉前的输送斗从沿着炼焦炉设置的灭火车轨道直接沿铅垂方向吊起的方式。并且,横动方式是将提升塔设置在从炼焦炉稍稍离开的场所,为了使搭载有输送斗的台车移动至提升塔,需要使其从沿着炼焦炉设置的灭火车轨道进ー步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方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193567号公报直取方式和横动方式各有优缺点。〈直取方式的优点〉在直取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从沿着炼焦炉设置的灭火车轨道的位置将输送斗直接吊起,因此能够缩短输送斗的输送的循环时间。〈直取方式的缺点〉需要以避开跨越搭载有输送斗的台车所行使的灭火车轨道设置的反炼焦炉侧轨道的方式吊起。S卩,输送斗需要形成为在吊起时不与反炼焦炉侧轨道干渉的大小、形状。因此,作为增大容量且不发生干涉的输送斗的形状,不得不形成为矩形状。然而,若将输送斗形成为矩形状,则在接收红热焦炭之后无法使输送斗自身回转,因此无法使所接收的红热焦炭的粒度分布平均化,以粒度分布产生偏向的状态堆积。当这样在输送斗内红热焦炭的粒度分布产生偏向时,将以该状态投入焦炭冷却塔内,焦炭冷却塔内的粒度分布也变得不均匀,成为阻碍基于惰性气体的冷却性能的主要因素。〈横动方式的优点〉在横动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从沿着炼焦炉设置的灭火车轨道的位置暂且使输送斗移动,因此不存在当将输送斗吊起时与反炼焦炉侧轨道干渉的问题。因此,能够将输送斗形成为能够防止偏析的回转式(圆形),能够使焦炭冷却塔内的粒度分布均匀化。<横动方式的缺点>然而,在横动方式的情况下,会耗费额外的设备费,循环时间变长。并且,在横动方式的情况下,当使输送斗横向移动时,需要以钻过反炼焦炉侧轨道的下方的方式使输送斗通过,因此,当反炼焦炉侧轨道的高度低于输送斗的高度的情况下,存在根本无法采用横动方式的情况。如上所述,在采用直取方式的情况下,输送斗的形状、大小限定,并且,在采用横动方式的情况下,存在循环时间变长的问题,这种问题在近年来的计划使CDQ设备大型化时成为所惧怕的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对输送斗的形状、大小的制约少,能够进行高效的红热焦炭的输送的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I)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具备:输送斗,该输送斗搭载于在沿着炼焦炉设置的灭火车轨道上行驶的台车;提升塔,该提升塔吊起上述输送斗;以及焦炭引导车,该焦炭引导车在以夹着上述灭火车轨道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灭火车轨道的两侧上方的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上行驶,上述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接收被从上述炼焦炉推出的红热焦炭并朝焦炭干式灭火设备侧输送,上述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干,具备轨道退避/复原装置,该轨道退避/复原装置具有构成上述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的一部分的轨道,且能够使该轨道位干与上述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连续的位置、和从该连续的位置朝远离对置的上述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的方向退避的位置。(2)并且,在上述(I)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退避/复原装置是使上述轨道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3)并且,在上述(2)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移动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具备台车框和驱动装置,上述台车框保持上述轨道且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上述驱动装置沿水平方向驱动上述台车框。(4)并且,在上述(3)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移动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具备当上述台车框位于复原位置时防止该台车框移动的锁止装置。(5)并且,在上述(I)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退避/复原装置是使上述轨道以与该轨道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而移动的旋转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6)并且,在上述(5)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使上述轨道旋转而朝上方退避,且在该退避状态下能够形成上述输送斗能够通过上述轨道的下方的空间。(7)并且,在上述(6)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具备隔热板,在使上述轨道旋转而朝上方退避的状态下,上述隔热板配置在上述轨道的下方。(8)并且,在上述(I) (7)的任ー项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干,上述旋转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具备轨道保持部件和驱动装置,上述轨道保持部件将上述轨道保持成能够以与该轨道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上述驱动装置驱动上述轨道保持部件旋转,上述轨道保持部件具备轨道保持臂、配重保持臂以及驱动臂,上述轨道保持臂保持上述轨道,上述配重保持臂相对于上述轴设置在上述轨道保持臂的相反侧,并保持配重,上述驱动臂用于传递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9)并且,在上述(I) (8)的任ー项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干,上述提升塔具备构成该提升塔的提升构架,该提升构架具有在吊起上述输送斗时对上述输送斗进行引导的导轨,该导轨的一部分能够升降。(10)并且,在上述(9)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轨的能够升降的部位具备当该部位下降时着地从而能够负担上述提升构架的载荷的脚部。(11)并且,在上述(10)所记载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以能够在上述脚部与上述提升构架之间传递载荷的方式将两者一体化并且解除该一体化的一体化装置,上述一体化装置具备:将上述脚部和上述提升构架以能够传递载荷的方式连结的连结块;以及驱动上述连结块以使上述脚部和上述提升机构成为连结状态或连结解除状态的驱动装置。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使焦炭引导车所行驶的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的一部分退避,由此,即便在因存在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从而不得不使用矩形状的输送斗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回转式的圆形的输送斗,能够将该输送斗从灭火车轨道直接吊起。由此,能够大幅缩短循环时间,并且,通过使用回转式的圆形的输送斗,能够在输送斗内实现红热焦炭的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1.11 JP 2010-2526221.一种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具备:输送斗,该输送斗搭载于在沿着炼焦炉设置的灭火车轨道上行驶的台车;提升塔,该提升塔吊起所述输送斗;以及焦炭引导车,该焦炭引导车在以夹着所述灭火车轨道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灭火车轨道的两侧上方的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上行驶,所述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接收被从所述炼焦炉推出的红热焦炭并朝焦炭干式灭火设备侧输送, 所述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干, 具备轨道退避/复原装置,该轨道退避/复原装置具有构成所述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的一部分的轨道,且能够使该轨道位干与所述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连续的位置、和从该连续的位置朝远离对置的所述焦炭引导车行驶轨道的方向退避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轨道退避/复原装置是使所述轨道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水平移动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具备台车框和驱动装置,所述台车框保持所述轨道且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驱动装置沿水平方向驱动所述台车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水平移动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具备当所述台车框位于复原位置时防止该台车框移动的锁止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轨道退避/复原装置是使所述轨道以与该轨道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而移动的旋转式轨道退避/复原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热焦炭接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信介关口毅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普蓝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