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致电的纺织品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7600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8:16
一种以温差致电的纺织品,包括基布以及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热电传导线材。热电传导线材以车缝或刺绣的方式配置于基布,其中两个热电传导线材为交错排列,并在交错处形成多个交织点。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纺织品的制造方法。该纺织品的热电传导线材可利用车缝或刺绣的方式配置于其上,不需再利用例如焊接的额外加工方式即可在基布上形成交织点,再藉由交织点间的温度差异产生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纺织品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利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加速全球化,纺织产业面临强大的转型与竞争压力,因此必须不断提升纺织技术,并开发高价值的产品。将纺织品做为杯垫等隔热介质,并藉由在纺织品上设置不同的线材,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金属导线形成一封闭回路,当端点介面温度产生差异时,将可提供些微电能(Seebeck effect,席贝克效应),成为一具有废热回收功能的纺织品,彳严然成为未来纺织品研发趋势之一。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关于具有以温度差产生电压的纺织品中,多需采用焊接技术将不同的线材连接交织出多个热感应点,其所需生产成本较高且易有焊点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温差致电的纺织品,其热电传导线材之间的交织点具良好接触性,且可紧密连结不易脱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温差致电的纺织品,包括一基布以及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热电传导线材。热电传导线材以车缝或刺绣的方式配置于基布。两个热电传导线材为交错排列,并在交错处形成多个交织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温差致电的纺织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基布。以车缝或刺绣的方式,将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热电传导线材配置于基布。两个热电传导线材为交错排列,并在交错处形成多个交织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交织点包括一第一交织点群以及一第二交织点群。第一交织点群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第二交织点群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在基布上不相交,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交织点群在第一方向上的排列密度与第二交织点群在第二方向上的排列密度相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交织点包括一第一交织点群以及一第二交织点群。第一交织点群以一第一圆心为中心排列,形成一第一圆周。第二交织点群以一第二圆心为中心排列,形成一第二圆周。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在基布上不相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圆心与第二圆心为同一圆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交织点群在第一圆周上的排列密度大于第二交织点群在第二圆周上的排列密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个热电传导线材包括一第一热电传导线材以及一第二热电传导线材。第一热电传导线材包括多个第一线段。第二热电传导线材包括多个第二线段。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在基布上为连续不断地间隔排列。此外,第一线段在一第三方向上延伸,第二线段在一第四方向上延伸,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不平行且不垂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个热电传导线材在各交织点处产生多个交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热电传导线材的材质为选自下列材料至少其中之一:金属、合金、半导体以及导电高分子。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范例实施例中,纺织品的热电传导线材可利用车缝或刺绣的方式配置于其上,不需再利用例如焊接的额外加工方式即可在基布上形成交织点,再藉由交织点间的温度差异产生电压。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纺织品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纺织品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纺织品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区域Rl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4的实施例的一应用范例。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温差致电纺织品的制造流程图。附图说明:100:纺织品110:基布120:热电传导线材122:第一热电传导线材124:第二热电传导线材L1:第一线段L2:第二线段Dl:第一方向D2:第 二方向D3:第三方向D4:第四方向140:交织点141:交点142:第一交织点群144:第二交织点群R:区域Rl:区域R2:区域R3:区域Pl:线头P2:线尾300:纺织品310:基布320:热电传导线材322:第一热电传导线材324:第二热电传导线材340:交织点A:虚线400:纺织品410:基布420:热电传导线材422:第一热电传导线材424:第二热电传导线材440:交织点442:第一交织点群444:第二交织点群451:第一圆心452:第一圆周453:第二圆心454:第二圆周B:虚线P3:点700:纺织品H:热源TH:内圈温度TL:外圈温度S810-S820:步骤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纺织品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纺织品100具有利用不同材质的热电传导线材的温度差产生电压的功能,即所谓的温差致电。纺织品100包括一基布110以及至少两种不同材质的热电传导线材120。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种不同材质的热电传导电材120例如是以一第一热电传导线材122以及一第二热电传导线材124为例说明。各热电传导线材的材质为选自下列材料至少其中之一:金属、合金、半导体以及导电高分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热电传导线材122、124为以车缝或刺绣的方式配置在基布110上,并且交错排列。在本实施例中,基布110上的热电传导线材120为以不断线的导线回路设计,让纺织机台不产生毁损的情况下,制作热电传导线材120的电极织物。在此,第一热电传导线材122包括多个在第三方向D3上延伸的第一线段LI。第二热电传导线材124包括多个在第四方向D4上延伸的第二线段L2。第三方向D3与第四方向D4实质上不平行也不垂直,以让第一及第二热电传导线材122、124在不同的交错处形成多个交织点140。在本实施例中,由热电传导线材120的线头Pl顺沿此线材至其线尾P2,第一线段LI与第二线段L2在基布110上为连续不断地间隔排列。在本实施例中,交织点140包括一第一交织点群142以及一第二交织点群144。第一交织点群142沿一第一方向Dl排列,而第二交织点群144沿一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方向Dl以及第二方向D2实质上平行且在基布110上不相交。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织点群142在第一方向Dl上单位长度内的交织点数目,与第二交织点群144在第二方向D2上单位长度内的交织点数目实质上相等。也就是说,第一交织点群142在第一方向Dl上的排列密度与第二交织点群144在第二方向D2上的排列密度实质上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第一及第二热电传导线材122、124能够有效连结,各交织点140为采用波浪状的交迭结构,以增加热电偶的接触面,如图2所示。图2为图1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2,更微观地描述这些交织点140,以区域R为例,第一热电传导线材122以及第二热电传导线材124在交织点140以波浪状走线方式使其产生多个交点141。因此,热电传导线材之间的交织点具良好接触性,且可紧密连结不易脱落,以取代焊接结合的方式。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纺织品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3,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热电传导线材122的第一线段LI与第二热电传导线材124的第二线段L2为交错配置而形成一热电回路单元。此热电回路单元为I条斜向的第一热电传导线材122与2条水平的第二热电传导线材124的交错配置所形成的「Z」字形平面织物结构。若需扩充多片的热电织物,可通过图1的热电回路单元的设计方式,让I条斜向的第一热电传导线材与4条水平的第二热电传导线材进行配置,如图3所示。在图3的实施例中,纺织品300的I条斜向的第一热电传导线材322为跨过4条水平的第二热电传导线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温差致电的纺织品,包括:一基布;以及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热电传导线材,以车缝或刺绣的方式配置于该基布,其中该两个热电传导线材为交错排列,并在交错处形成多个交织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霈璟郑欣宜翁秉琪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