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大铭专利>正文

可控式的随挂缓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803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2:31
一种可控式的随挂缓降器,由一呈尖锥造型的座体内组装有一锥体及底板,在座体两侧设有吊挂孔以供穿载带上方的挂钩挂置用,在锥体表面上制有螺旋槽来供绳索循以缠绕着,另在锥体中间位置的贯穿孔上、下位置分别放置不同圆径的两上、下弹簧体,再由一调整螺栓穿经上弹簧体、锥体后再经下弹簧体而螺合于带动体上方的螺孔中,而带动体系受下弹簧体包覆住;当遇到灾害现场时,使用者可轻易地携带缓降器连同绳索做快速移动至吊挂地点后,将绳索做吊挂定位、垂放,利用身体的重量以及手握着两握柄的作动下,便可使缓降器沿绳索而开始带着使用者往下做垂降至安全位置,如此以达到快速移动、随挂使用及可调整缓降速度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式的随挂缓降器
本技术一种可控式的随挂缓降器,提供使用者当处于灾害现场时,可做快速且轻易地将缓降器连同绳索一并地轻易携带移动至吊挂地点后将绳索做吊挂定位、垂放后,利用身体的重量及手握缓降器的两握柄作动下,便可达到藉由缓降器沿绳索而带着使用者往下垂降至安全位置的功效。
技术介绍
按,依现行消防法规所规定,在一般高楼者皆必须安设有紧急逃生设备,以备不时之需;然以市面上的种类众多,但大部份是属于固定于大楼的角落处才装置有吊挂钩架,而所吊挂的逃生设备操作方式,其不外是先将人员由一坐绳绑好、并与逃生设备连结后,再配合已在角落架设的挂置钩架上,利用滑轮组原理的一边由使用者的利用重量关系而予适时地达到安全位置脱离现场,另一边则予上升至吊挂处以准备载送下一人次,如此地一下、一上的呈连续运送;然而以目前的逃生设备者大多是架设于楼层的角落处,原因是该逃生设备利用绳索的移动方式来进行的,一旦该绳索在移动当中碰到屋角或其他物体时,便使该绳索受到阻碍而无法达到预其的效果发挥,因此目前皆在这样的环境来设计,并以垂列方式进行。但当灾害并不是一定在固定位置才会发生的,任何位置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倘若是火场就在安装逃生设备的周边、以致前往的路线被阻挡的话,而又无法即时扑灭火势情形时,则根本就没有逃生的机会、而只有葬身在火海中了 ;因此,对于目前以固定在一定位置使用的逃生设备,实在无法保证在发生当时能够即时地提供使用而脱离灾害现场。再,目前的逃生设备一旦在操作者开始操作时遂立即产生下降动作,由于下降速度是一定的、且不能中途停下来,此时操作者心理的恐惧尚未消除、无法恢复到镇定状态,若在当时便立即产生下降动作者,反而会造成二次惊吓、恐惧现象(毕竟绝大多数皆未曾操作过,尤其从高楼面垂降过程及四周未有栏框架的类物体保护,很容易造成害怕),是对于目前所述的逃生设备还是未能考量到操作者当时心境与否可以即时适应问题。因此有鉴以上所述的实际发生过的情形,申请人提出新型专利的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式的随挂缓降器,其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不但可在具轻巧简便下可快速地携带来做随现场做吊挂固定位,更能适用于灾害现场外的适当任何位置处实施操作外,且考量到不同使用者的身体重量会产生的不同下降速度情形下、而做更周全的设计,同时亦能调控下降速度以供使用者做调适操作,进而达到救命的使用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式的随挂缓降器,由一座体、锥体、转扳手、调整螺栓、上弹簧体、下弹簧体、带动体、底板、持握柄与押握柄组装后再缠绕一绳索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座体是呈中空状的内部空间,其在外观呈尖锥造型以供在其内组装一锥体,而在座体两侧设有供使用者在穿好简易式的穿载带后由穿载带上方的挂钩得以挂置用的吊挂孔,另在吊挂孔内侧有一螺孔,座体底部与底板在贴盖后由螺栓贯穿底板两端翼片的圆孔至螺孔做螺合定位;而在锥体表面上制有供绳索缠绕而使绳索再从底板的一缺口穿出在外的螺旋槽,另在锥体中间位置设有一上、下为不同孔径的贯穿孔,在贯穿孔上、下位置分别放置不同圆径的上弹簧体、下弹簧体,再由一调整螺栓在穿经上弹簧体、贯穿孔、下弹簧体至带动体上方的螺孔中螺合;而在转扳手里内制有多个锥体组装在座体内部空间后将转扳手置于锥体贯穿孔上方调整螺栓的上方环齿槽中的环齿;位在锥体贯穿孔的上弹簧体的上的调整螺栓,其本身的上方设有能与其上的转扳手里内的环齿来啮合时由转扳手的操作带动调整螺栓呈上下位移而达到调整上弹簧体的弹力变化以随使用者身体重量调整的环齿槽;而带动体受下弹簧体包覆住后置于锥体的贯穿孔下方,其下端则突穿于底板中间处的一穿槽外以由下端的一穿孔来与持握柄中的枢孔与押握柄中的枢孔所藉由一螺栓来做枢结;在座体的底板下方枢结有持握柄及押握柄,即由持握柄中的枢孔与押握柄中的枢孔藉由一螺栓来做枢结于带动体下端的穿孔,另在持握柄的容置空间供绳索贯穿通过;而在押握柄底端内侧有一呈横向凸伸的顶柱。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的随挂缓降器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1、当遇到灾害现场时,使用者即可轻易地携带缓降器连同绳索做快速移动至吊挂地点后,得将绳索做吊挂定位、垂放,利用身体的重量以及手握着两握柄的作动下,便可使缓降器沿绳索而开始带着使用者往下做垂降至安全位置,如此以达到快速移动、随挂使用及可调整缓降速度的功效。2、在锥体中间位置的贯穿孔上方位置所设置的上弹簧体,由一调整螺栓穿经上弹簧体、锥体后再经下弹簧体而螺合于带动体上方的螺孔中,且在调整螺栓上方并套置一转扳手,可随使用者身体重量情形来操作转扳手,如此以具有可适用于身体重量变化。3、由于每位使用者的身体重量并不相同缘故,而造成押握后启动松放绳索的作动位置不一致考量,是在锥体中间位置的贯穿孔上方所容置一上弹簧体后,并由一调整螺栓以穿经上弹簧体、锥体的贯穿孔后再经下弹簧体而螺合于带动体上方的螺孔中,其调整螺栓本身的上方设有环齿槽,当其上的转扳手里内的环齿与的呈啮合时,即可由转扳手来带动调整螺栓呈上、下位移,如此即可调整上弹簧体的弹力因素而产生的反应时差,以致整个缓冲器便可配合使用者的身体重量多寡变化、而使两握柄在受押握至同一定程度时才能使锥体脱离座体、以供缓降器发生下降作动。4、在座体的底板下方枢结有一押握柄及持握柄,押握柄底端内侧有一呈横向凸伸的顶柱,持握柄的容置空间供绳索贯穿通过,是当使用者若因一时地紧张、慌乱而一次就将两握柄给押握到底时,乃导致绳索被押握柄的顶柱给紧贴压住而形成强制性的缓剎车作用,如此以防止使用者不致于因押握两握柄过当而导致整个缓降器的下降速度过快情形。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分解图示。图2:本技术于组合后的图示(一)。图3:本技术于组合后的图示(二)。图4:本技术于组合后的图示(三)。图5:本技术于组合后的局部放大图。图6:本技术在做吊挂后作动的示意图。图7:本技术在吊挂后的图示。图8:本技术在操作两握柄时的图示(一)。图9:本技术在操作两握柄时的图示(二)。图10:本技术中转扳手做调整时的图示。图11:本技术在调整后做吊挂时的图示。图12:本技术在调整后操作两握柄时的图示。具体实施方式首先,敬请参阅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可控式的随挂缓降器,是由一座体1、锥体2、转扳手3、调整螺栓4、上弹簧体2A、下弹簧体2B、带动体5、底板6、持握柄7与押握柄8组装后再缠绕一绳索9构成;其座体I是呈中空状的内部空间11、外观则呈尖锥造型,以供在其内组装锥体2,而在座体I两侧设有吊挂孔12,以便使用者A在穿好简易式的穿载带Al后、得由穿载带Al上方的挂钩A2得以挂置用,另在吊挂孔12内侧有一螺孔13,座体I的底部与底板6在贴盖后由螺栓6A贯穿底板6两端翼片62的圆孔63至螺孔13做螺合定位(如图3);而在锥体2表面上制有螺旋槽21来供绳索9循以缠绕着,使绳索9再从底板6的一缺口 64穿出在外,另在锥体2中间位置设有一上、下为不同孔径的贯穿孔22,在贯穿孔22上、下位置分别放置不同圆径的两上弹簧体2A、下弹簧体2B,再由一调整螺栓4在穿经上弹簧体2A、贯穿孔22、下弹簧体2B至带动体5上方的螺孔51中螺合;在转扳手3里内制有多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式的随挂缓降器,由一座体、锥体、转扳手、调整螺栓、上弹簧体、下弹簧体、带动体、底板、持握柄与押握柄组装后再缠绕一绳索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座体是呈中空状的内部空间,其在外观呈尖锥造型以供在其内组装一锥体,而在座体两侧设有供使用者在穿好简易式的穿载带后由穿载带上方的挂钩得以挂置用的吊挂孔,另在吊挂孔内侧有一螺孔,座体底部与底板在贴盖后由螺栓贯穿底板两端翼片的圆孔至螺孔做螺合定位;?而在锥体表面上制有供绳索缠绕而使绳索再从底板的一缺口穿出在外的螺旋槽,另在锥体中间位置设有一上、下为不同孔径的贯穿孔,在贯穿孔上、下位置分别放置不同圆径的上弹簧体、下弹簧体,再由一调整螺栓在穿经上弹簧体、贯穿孔、下弹簧体至带动体上方的螺孔中螺合;?而在转扳手里内制有多个锥体组装在座体内部空间后将转扳手置于锥体贯穿孔上方调整螺栓的上方环齿槽中的环齿;?位在锥体贯穿孔的上弹簧体的上的调整螺栓,其本身的上方设有能与其上的转扳手里内的环齿来啮合时由转扳手的操作带动调整螺栓呈上下位移而达到调整上弹簧体的弹力变化以随使用者身体重量调整的环齿槽;?而带动体受下弹簧体包覆住后置于锥体的贯穿孔下方,其下端则突穿于底板中间处的一穿槽外以由下端的一穿孔来与持握柄中的枢孔与押握柄中的枢孔所藉由一螺栓来做枢结;?在座体的底板下方枢结有持握柄及押握柄,即由持握柄中的枢孔与押握柄中的枢孔藉由一螺栓来做枢结于带动体下端的穿孔,另在持握柄的容置空间供绳索贯穿通过;而在押握柄底端内侧有一呈横向凸伸的顶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式的随挂缓降器,由一座体、锥体、转扳手、调整螺栓、上弹簧体、下弹簧体、带动体、底板、持握柄与押握柄组装后再缠绕一绳索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座体是呈中空状的内部空间,其在外观呈尖锥造型以供在其内组装一锥体,而在座体两侧设有供使用者在穿好简易式的穿载带后由穿载带上方的挂钩得以挂置用的吊挂孔,另在吊挂孔内侧有一螺孔,座体底部与底板在贴盖后由螺栓贯穿底板两端翼片的圆孔至螺孔做螺合定位; 而在锥体表面上制有供绳索缠绕而使绳索再从底板的一缺口穿出在外的螺旋槽,另在锥体中间位置设有一上、下为不同孔径的贯穿孔,在贯穿孔上、下位置分别放置不同圆径的上弹簧体、下弹簧体,再由一调整螺栓在穿经上弹簧体、贯穿孔、下弹簧体至带动体上方的螺孔中螺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大铭陈弘辉
申请(专利权)人:邱大铭陈弘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