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缓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46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救生缓降器,由壳体和摩擦外罩构成缓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中部装置有中心轮轴,中心轮轴上设有中心轮轴外齿和中心轮片,中心轮轴外齿与两个绳轮外齿构成啮合副并轴接在壳体中,在绳轮的下方设有三个导向轮,钢丝绳绕过两个绳轮的轮槽交叉后与导向轮构成运动副,并从本体的下端引出,钢丝绳两端分别设有安全带;中心轮片为扇形槽结构,其内装置有摩擦块轴接在摩擦外罩中,摩擦块与摩擦外罩的内壁构成摩擦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救生缓降器
:本技术公开一种救生缓降器,涉及高层建筑自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当高层建筑物出现险情如:火灾、地震时,人们往往无法正常离开事故现场,特别是在电梯、楼梯被封锁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只能想办法从窗户、阳台及房顶下降到地面逃生,但常常因找不到合适的逃生工具而发生人身伤亡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救生缓降器,目的旨在解决高层建筑上人们的逃生自救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匀速缓降反复使用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缓降器本体由壳体和摩擦外罩构成,本体中部装置有中心轮轴,中心轮轴上设有中心轮轴外齿和中心轮片,中心轮轴外齿与两个绳轮外齿构成啮合副轴接在壳体中,在绳轮的下方设有三个导向轮,钢丝绳绕过两个绳轮的轮槽交叉后与导向轮构成运动副,并从本体的下端引出,钢丝绳两端分别设有安全带;中心轮片为扇形槽结构,其内装置有摩擦块轴接在摩擦外罩中,摩擦块与摩擦外罩的内壁构成摩擦副。-->绳轮上的轮槽为V型,角度为6~10度,以8度最佳。利用两个绳轮使其轮外齿与中心轮外齿啮合连接,并通过中心轮扇形槽内装的摩擦块与摩擦外罩产生摩擦力,使钢丝绳产生摩擦阻力,工作时钢丝绳通过绳轮的V型夹角摩擦力来带动两个绳轮旋转,绳轮外齿通过中心轮外齿连接带动中心轮快速转动,中心轮内的摩擦块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沿径向滑动,压紧摩擦外罩产生摩擦阻尼,起重量、离心力及阻尼成正比,从而控制其下降速度为匀速,物加速度产生,保证了人们安全降落。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中心轮中装置摩擦块结构,通过离心力作用使其与摩擦外罩产生摩擦阻尼,从而控制人体下降速度,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匀速缓降反复使用的特点。整体设计兼顾了承载能力,安全可靠,使用简单小巧轻便,是宾馆、写字楼、商店及居民住宅等高层建筑逃生自救的理想工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图。1~绳轮、2~绳轮外齿、3~绳轮轴、4~摩擦外罩、5~壳体、6~中心轮片、7~中心轮轴、8~中心轮轴外齿、9~摩擦块、10~钢丝绳、11~导向轮、12~本体。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和图2所示,由壳体5和摩擦外罩4通过铆接构成缓降器本体12,本体12中部装置有中心轮轴7,中心轮轴7上设有中心轮-->轴外齿8和中心轮片6,中心轮轴外齿8与两个绳轮外齿2啮合轴接在壳体5中,在绳轮1的下方设有三个导向轮11,钢丝绳10绕过两个绳轮1的轮槽交叉后与导向轮11构成运动副,并从本体的下端引出,钢丝绳10两端分别设有安全带;中心轮片6为扇形槽结构,其内装置有能沿径向滑动的摩擦块9,轴接在摩擦外罩4中,摩擦块9与摩擦外罩4的内壁构成摩擦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缓降器,由壳体和摩擦外罩构成缓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中部装置有中心轮轴,中心轮轴上设有中心轮轴外齿和中心轮片,中心轮轴外齿与两个绳轮外齿构成啮合副并轴接在壳体中,在绳轮的下方设有三个导向轮,钢丝绳绕过两个绳轮的轮槽交叉后与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海李忠复王常霖于洋王健徐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恒泰防火索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