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6465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7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上的滤色器;在所述第一基板下方的第一偏振片;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方的第二偏振片;在所述第一偏振片下方的背光单元;和设置在所述滤色器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的量子棒膜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LCD)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透射率的LCD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LCD装置由于功耗低、外形薄且便携而已被广泛用作技术密集且附加值高的下一代显示装置。由于包括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开关元件的LCD装置(被称为有源矩阵LCD(AM-LCD)装置)具有高分辨率和显示运动图像的优异特性,所以广泛使用AM-LCD装置。一般来说,通过阵列工艺、滤色器工艺和盒工艺(cell process)制造LCD装置。在阵列工艺中,在第一基板上形成阵列元件,如TFT和像素电极。在滤色器工艺中,在第二基板上形成滤色器元件,如滤色器层和公共电极。在盒工艺中,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图1是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的剖面图。参照图1,LCD装置1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和在它们之间的液晶层30。在第一基板10上形成有栅线和数据线。栅线和数据线彼此交叉以界定像素区域P。在栅线和数据线的交叉部分处形成有TFT Tr,设置在像素区域P中的像素电极18与TFT Tr相连接。在第二基板20上形成有包括开口并遮蔽栅线、数据线和TFT Tr的黑矩阵25。换句话说,黑矩阵25具有栅格形状。在第二基板20上形成有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图案26a、26b和26c的滤色器层26。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图案26a、26b和26c设置于黑矩阵25的开口中与像素区域P对应。在黑矩阵25和滤色器层26之上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公共电极28。组合第一和第二基板10和20,在它们之间具有液晶层30使得公共电极28与像素电极18相对,从而获得液晶面板40。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0和20的边缘处形成有防止液晶层30泄漏的密封图案。此外,形成有用于确定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的初始排列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层。在液晶面板40外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偏振片50和52。就是说,第一偏振片50形成在第一基板10的外侧,第二偏振片52形成在第二基板20的外侧。在第一偏振片50的下方设置有朝第一基板10提供光的背光单元BLU。因此,当通过导通的TFT Tr向像素电极18提供数据线的信号时,在像素电极18与公共电极28之间产生电场。电场驱动液晶分子,改变来自背光单元BLU的光的透射率,从而显示图像。如上所述,设置在液晶面板40外侧的第一和第二偏振片50和52具有垂直的透射轴。来自背光单元BLU的光通过第一偏振片50被偏振为第一线偏振光,第一偏振光通过液晶层30变为第二线偏振光。第二线偏振光透过第二偏振片52,从而光入射到使用者的眼睛中。然而,第一线偏振光并未完全变为第二线偏振光。就是说,提供到滤色器层26上的光被滤色器层26的颜料27散射,从而部分第一线偏振光变为椭圆偏振光,而不是第二线偏振光。因此,入射到使用者的眼睛的光大约是来自LCD装置1的背光单元的光的5%-6%。就是说,LCD装置1的光效率非常低。图2示出了在现有技术的LCD装置中,来自背光单元、第一偏振片、液晶面板和第二偏振片的光的偏振状态。参照图2,在现有技术的LCD装置中,从背光单元BLU发射非偏振光。非偏振光通过第一偏振片50变为第一线偏振光,由于如图1中所示的滤色器层26的颜料27的散射,第一线偏振光通过液晶面板40变为椭圆偏振光以及第二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不能透过第二偏振片52,从而LCD装置的透射率和亮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CD装置,其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透射率的LCD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上的滤色器;在第一基板下方的第一偏振片;在第二基板上方的第二偏振片;在第一偏振片下方的背光单元;和设置在滤色器与第二偏振片之间的量子棒膜片。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列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从下面的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领会到。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例示性的和解释性的,意在对要求保护的内容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附图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说明书而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文字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1是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的剖面图;图2示出了在图1的现有技术的LCD装置中,来自背光单元、第一偏振片、液晶面板和第二偏振片的光的偏振状态;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量子棒膜片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一部分的剖面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LCD装置的量子棒膜片的量子棒;图6是包括未排列的量子棒的量子棒膜片的图片;图7是包括排列之后的量子棒的量子棒膜片的图片;图8示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中,来自背光单元、第一偏振片、液晶面板、量子棒膜片和第二偏振片的光的偏振状态;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一部分的剖面图;图10示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中,来自背光单元、第一偏振片、液晶面板、量子棒膜片和第二偏振片的光的偏振状态。具体实施方式现在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图解了这些实施方式的一些例子。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量子棒膜片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一部分的剖面图。参照图3和图4,LCD装置100包括液晶面板110、位于液晶面板110一侧的第一偏振片160、位于液晶面板110另一侧(或相反侧)的第二偏振片162、量子棒膜片200和背光单元120。第一偏振片160设置于液晶面板110的一侧,第二偏振片162设置于液晶面板110的另一侧。量子棒膜片200设置在液晶面板110与第二偏振片162之间,背光单元120设置在第一偏振片160下方。LCD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模块化的主框架130、顶框架140和底框架150。主框架130覆盖液晶面板110的侧面,顶框架140覆盖液晶面板110的正面边缘。底框架150覆盖背光单元120的背面。液晶面板110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上的滤色器;在第一基板下方的第一偏振片;在第二基板上方的第二偏振片;在第一偏振片下方的背光单元;和设置在滤色器与第二偏振片之间的量子棒膜片。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28 KR 10-2011-012543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一上的滤色器;
在第一基板下方的第一偏振片;
在第二基板上方的第二偏振片;
在第一偏振片下方的背光单元;和
设置在滤色器与第二偏振片之间的量子棒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量子棒膜片包括沿第
一方向排列的多个量子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每个量子棒都包括核,或
者包括核和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当每个量子棒仅包括核时,
所述核是棒形,当每个所述量子棒包括核和外壳时,所述外壳是棒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外壳由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的合金、氧化物材料和掺杂杂质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量子棒的核包括一种
或多种半导体材料或所述半导体材料的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半导体材料为CdSe、
CdS、CdTe、ZnO、ZnSe、ZnS、ZnTe、HgSe、HgTe、CdZnSe、InP、InN、
GaN、InSb、InAsP、InGaAs、GaAs、GaP、GaSb、AlP、AlN、AlAs、AlSb、

\tCdSeTe、ZnCdSe、PbSe、PbTe、PbS、PbSnTe和Tl2SnTe5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京粲蔡基成车淳旭李敬勋朴重笔池文培赵晟希张庆国郑京锡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