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610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加工及传送工件的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藉一压力装置将压力传递至该托板夹紧装置上的压板处,而该压力装置包括一气压单元及一油压单元,其中该气压单元中以截面积较小的气压缸轴顶与该油压单元连接,当该空气压力源产生气压,使气压缸轴移动产生较大压力传递至该油压单元,该油压单元包括一油路系统,而该油路系统利用一导油控制系统来决定夹持或松开托板的动作。(*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油气压复合式压力装置应用于自动托板交换装置(Automatic Pallet Changer)上的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托板交换装置在综合加工机中的功能,主要是将未加工的工件送入加工位置,并将已加工完成的工件送出加工位置;一般而言,托板交换装置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托板夹紧装置,其是将送入加工位置处的托板夹紧并定位,以备综合加工机对工件实施加工时,该工件不致移动,另一则为托板传输装置,其是将托板送至或送离加工位置。习用的托板交换装置中的托板夹紧装置,只具有一只油压缸或气压缸,藉着压板的作用,而把托板夹紧,至于油压缸或气压缸的驱动,则利用油压或气压直接灌入压缸,使之产生力量,若是使用油压源,因压力源可以有较大的压力,故其压缸的体积可以较采用气压源的压缸体积为小,但在维修及成本上,油压源则不如气压源来的简易及经济;若是使用气压源,其维修及成本较油压源简单而经济,但其压力源的压力较小,其压缸体积需较采用油压缸的压缸体积为大,故其整体体积较大;本设计人有鉴于上述弊端,乃致力研究改良,积其丰富的专业技术与知识,经不断反覆设计、实验,终于创作出一种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可兼具油压与气压装置的长处,即以气压源输入而又有较大压力的输出,以便改善机械的功能与效果。并且系统动力源维修容易,且成本降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该托板交换装置外接一空气压力源,并以一压板与一托板接触,该复合式油气压装置包括一与该空气压力源连接,而将压力传入该托板交换装置的气压单元及一连接于该气压单元与该托板之间,传递由该气压单元所产生的压力至该压板处的油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气压单元包括一气压缸,该气压缸中的气压缸轴顶与该油压单元连接,该气压缸轴两端截面积不相等,该油压单元包括一油路系统,该油路系统具有一决定夹持或松开托板的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导油控制系统。所述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板交换装置包括一托板,是可承托加工元件;一托板夹紧装置,是可在加工位置处,利用油气压复合式施压,将该托板夹紧定位或松开;以及一托板传输装置,是可将该托板传输于各加工位置。所述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板夹紧装置包括一压板,是可对该托板施压或不施压使该托板得以夹紧或松开加工元件;一底座,是承载该托板夹紧装置,并与该托板传输装置连接;以及该复合式油气压装置,将压力传递至该压板处。所述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板传输装置包括一床身,是承载该托板交换装置的重量;以及一滑轨,下接该床身,上接该底座,是以承载及传输该托板夹紧装置。所述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压单元包括一油压缸以及一心轴,而该油路系统与该气压单元的气压缸连接,是用以将来自于该气压单元的压力,传迅至该油压缸处。所述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压单元更包括一进气口,其是可外接该空气压力源;一气压缸轴,藉由该空气压力源输入使之移动,而压迫或解放该油路系统的油室;一气室,其截面积比该油室的截面积为大,而产生比该空气压力源大的压力;以及一出气口,其是将该气室的空气排出。所述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路系统是为一内部循环油路。所述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板固设于该油压缸上,该心轴固设于该底座上,而该油压缸与该油路系统连接,经由压力的建立,可使该油压缸产生相对于该心轴的运动,将该压板向下压迫该托板或是将该压板上升顶起放松该托板。所述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二该油压单元与二该气压单元的连接介面是二油气压转换介面,以提供该油压缸上举或下降不同的压力,但仍使用同一空气压力源与一气压电磁阀。本技术的效果在于习知的托板交换装置其使用气压源者,其内部管线的工作流体亦是气体,其装置占较大体积且夹紧能力较差,而其使用油压源装置者,其内部管线的工作流体虽为油体,具有较小体积以及较大压力,但由于油压源设备的成本要比气压源来得昂贵,维修上又较气压源麻烦;本技术采用成本上较便宜,维修上又较容易的气压源,但内部管线仍使用封闭的油路系统,使其具有较大的压力来应付工作环境,更因其内部循环不与外界接触的油路,使其保有清洁、保养简易、省油,维修上远较一般油压箱油压单元的油路容易,在目前着重经济与效益的工业界中,本技术的表现正符合当今工业界的需求。本技术得藉下列图式说明以得较佳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一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简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简图。如图1所示,一托板交换装置(pallet changer device)包括一托板传输装置11以及一托板夹紧装置12,该托板传输装置11包括一床身111以及一滑轨112;该托板夹紧装置12包括一压板121、一底座122,以及一复合式油气压装置123,在图1中显示了该复合式油气压装置123的油压单元的一油压缸本体1231,一油压缸盖1232、一心轴1233以及一油路系统1234的部分;该压板121以一螺丝1211固锁于该油压缸本体1231,该心轴1233固设于该底座122上,当压力建立时,压力由该油路系统1234传递到油压缸时,致使该油压缸本体1231以及该油压缸盖1232产生相对于该心轴1233的位移,因而连同固锁于该油压缸本体1231的压板121一起移动向下压紧托板13,使工件能被夹紧于加工位置进行加工,而当加工结束之后,该底座122循该床身111上的该滑轨112到另一个托板交换位置,此时压力重建,该油压缸本体1231、油压缸盖1232、与压板121上升顶起该托板13而放松工件,藉着托板交换机构(在此未图示)而与另一件托板交换;而压力建立的过程,我们可参阅以下各图。如图2所示,是为图1中A-A截面图,放大其部分区域而成图3可获得较清楚的了解。如图3所示,该复合式油气压装置123的气压单元,是以一进气口1235外接一气压源,压力由该气压源输入致使气压缸的气压缸轴1236向右移动,进而压迫该油路系统1234的油室12341,而气室1237内的空气由出气口1238排出,利用该气室1237与该油室12341的截面积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压力,压力经由入油管线12343到达该油压缸,而构成夹紧的状态;藉着导油块12344位置的改变(由下方气缸12346推动),可以改变夹紧或放松状态,当状态改变时,该导油块12344位置归零,压力去除,则油体先顺着回油管线12342流回储油器12345,之后该导油块12344改变到另一位置,压力重建,压力再由该入油管线12343到达该油压缸,而构成放松状态。上述的装置藉由转换成线路图来表示时,可以发现本技术的复合式油气压装置123于设计时,可独立于该托板夹紧装置12之外,进而使该托板夹紧装置12的设计与制造更为简化与清楚,如图4所示,气压源产生的压力气体经由一气压电磁阀43,进入一油气压转换介面41,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托板交换装置,该托板交换装置外接一空气压力源,并以一压板与一托板接触,该复合式油气压装置包括:一与该空气压力源连接,而将压力传入该托板交换装置的气压单元及一连接于该气压单元与该托板之间,传递由该气压单元所产 生的压力至该压板处的油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气压单元包括一气压缸,该气压缸中的气压缸轴顶与该油压单元连接,该气压缸轴两端截面积不相等,该油压单元包括一油路系统,该油路系统具有一决定夹持或松开托板的具有复合式油气压装置的导油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中蔡坤龙戴杨权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