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584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转升降设备。由翻转机构、升降机构、调整机构和机架组成,所述升降机构位于翻转机构中间,固定在机架上,翻转机构通过其导向架与调整机构连接;翻转机构中,由气缸A驱动的齿形带A一端安装在带轮A上,另一端通过带轮B安装在同步转轴端部,在机架上方的导向架装有带轮C、D,所述同步转轴与带轮C、D滑动安装,所述带轮D通过齿形带B与带轮C相连,并通过转轴与夹钳相接;升降机构位于两夹钳中间;调整机构由调整丝杠、螺母和导向轴组成。它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价格比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压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冲压自动化生产的翻转升降设备。在冲压生产中,由于工艺要求,需要将前道工序拉延后的工件翻转180°后,再传到下一上料工位。传统工艺采用手工操作来实现这一道工序,其体力劳动量大,操作危险,另外工作效率低,不能适应冲压高速生产需求。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价格比高的翻转升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翻转机构、升降机构、调整机构和机架组成,所述升降机构位于翻转机构中间,固定在机架上,翻转机构通过其导向架与调整机构安装在一起,其中所述翻转机构采用对称结构形式,由齿形带、带轮、同步转轴、转轴、夹钳、气缸A、导向架组成,所述由气缸A驱动的齿形带A一端安装在固定于机架的带轮A上,另一端通过带轮B安装在同步转轴端部,所述在机架上方的导向架装有带轮C、D,所述同步转轴与带轮C、D滑动安装,所述带轮D一方面通过齿形带B与带轮C相连,另一方面通过转轴与夹钳相接;所述升降机构位于翻转机构中两夹钳中间,由气缸B、导向器和承接端拾器组成,所述气缸B与机架固连,所述导向器可上下移动式安装在气缸B上,其导向器顶部置有承接端拾器;所述调整机构置于机架上,由导向轴、调整丝杠和螺母组成,其中调整丝杠通过螺母与翻转机构中导向架固连,导向轴与所述导向架相向滑动安装。本技术的回转运动由气缸的直线运动通过齿型带与带轮转化而成,夹钳的同步回转运动采用机械方式,通过同步转轴与两个对称同步运动方式齿形带实现。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本技术将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结构紧凑;其翻转机构两侧的夹钳为机械同步;所述升降机构上、下移动,能使工件可以原位置翻转,整体结构尺寸小,特别适合于两压机中心距较小的场所。2.性能价格比高。该装置全部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气缸为执行元件,且传动方式为机械式联动,运行可靠具有性能高、制造成本低等特点。3.使用维护方便。本技术整体操作方便,调节丝杠可使导向架沿导向轴移动来调节夹钳翻转空间,另外执行元件为气缸,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结构及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3所示,由翻转机构1、升降机构2、调整机构3和机架4组成,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翻转机构1中间,固定在机架4上,翻转机构1通过其导向架与调整机构2安装在一起,其中所述翻转机构1采用对称结构形式,由齿形带11、带轮12、同步转轴13、转轴14、夹钳15、气缸A16、导向架17组成,所述由气缸A16驱动的齿形带A111一端安装在固定于机架4的带轮A121上,另一端通过带轮B122安装在同步转轴13端部,所述在机架4上方的导向架17装有带轮C123、D124,所述同步转轴13与带轮C123、D124滑动安装,所述带轮D124一方面通过齿形带B112与带轮C123相连,另一方面通过转轴14与夹钳15相接; 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翻转机构1中两夹钳15中间,由气缸B21、导向器22和承接端拾器23组成,所述气缸B21与机架4固连,所述导向器22可上下移动式安装在气缸B21上,其导向器22顶部置有承接端拾器23;所述调整机构3置于机架4上,由导向轴31、调整丝杠32和螺母33组成,其中调整丝杠32通过螺母33与翻转机构1中导向架17固连,导向轴31与所述导向架17相向滑动安装。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翻转机构1中气缸A16通过齿型带11驱动同步转轴13带动转轴14和夹钳15作旋转运动,升降机构2作为承接工件,所述气缸B21及导向器22作上下运动,带动承接端拾器23上下移动,调节机构3通过调整丝杠32驱动螺母33使导向架17沿导向轴31相向移动,来调节夹钳15的翻转空间。当工件下来时被承接端拾器23吸住,然后由夹钳15夹持,承接端拾器23向下运动滕出空间,夹钳15夹持工件进行翻转,然后承接端拾器23再向上运动吸住工件,夹钳15结束夹持操作,翻转后的工件由承接端拾器23送至原始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翻转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翻转机构(1)、升降机构(2)、调整机构(3)和机架(4)组成,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翻转机构(1)中间,固定在机架(4)上,翻转机构(1)通过其导向架与调整机构(2)安装在一起,其中所述翻转机构(1)采用对称结构形式,由齿形带(11)、带轮(12)、同步转轴(13)、转轴(14)、夹钳(15)、气缸A(16)、导向架(17)组成,所述由气缸A(16)驱动的齿形带A(111)一端安装在固定于机架(4)的带轮A(121)上,另一端通过带轮B(122)安装在同步转轴(13)端部,所述在机架(4)上方的导向架(17)装有带轮C、D(123、124),所述同步转轴(13)与带轮C、D(123、124)滑动安装,所述带轮D(124)一方面通过齿形带B(112)与带轮C(123)相连,另一方面通过转轴(14)与夹钳(15)相接;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翻转机构(1)中两夹钳(15)中间,由气缸B(21)、导向器(22)和承接端拾器(23)组成,所述气缸B(21)与机架(4)固连,所述导向器(22)可上下移动式安装在气缸B(21)上,其导向器(22)顶部置有承接端拾器(23);所述调整机构(3)置于机架(4)上,由导向轴(31)、调整丝杠(32)和螺母(33)组成,其中调整丝杠(32)通过螺母(33)与翻转机构(1)中导向架(17)固连,导向轴(31)与所述导向架(17)相向滑动安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翻转升降设备。由翻转机构、升降机构、调整机构和机架组成,所述升降机构位于翻转机构中间,固定在机架上,翻转机构通过其导向架与调整机构连接;翻转机构中,由气缸A驱动的齿形带A一端安装在带轮A上,另一端通过带轮B安装在同步转轴端部,在机架上方的导向架装有带轮C、D,所述同步转轴与带轮C、D滑动安装,所述带轮D通过齿形带B与带轮C相连,并通过转轴与夹钳相接;升降机构位于两夹钳中间;调整机构由调整丝杠、螺母和导向轴组成。它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价格比高。文档编号B23Q15/20GK2399152SQ99250560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刘维利, 李伟成, 尤俊松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转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翻转机构(1)、升降机构(2)、调整机构(3)和机架(4)组成,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翻转机构(1)中间,固定在机架(4)上,翻转机构(1)通过其导向架与调整机构(2)安装在一起,其中:所述翻转机构(1) 采用对称结构形式,由齿形带(11)、带轮(12)、同步转轴(13)、转轴(14)、夹钳(15)、气缸A(16)、导向架(17)组成,所述由气缸A(16)驱动的齿形带A(111)一端安装在固定于机架(4)的带轮A(121)上,另一端通过带轮B(122)安装在同步转轴(13)端部,所述在机架(4)上方的导向架(17)装有带轮C、D(123、124),所述同步转轴(13)与带轮C、D(123、124)滑动安装,所述带轮D(124)一方面通过齿形带B(112)与带轮C(123)相连,另一方面通过转轴(14)与夹钳(15)相接;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翻转机构(1)中两夹钳(15)中间,由气缸B(21)、导向器(22)和承接端拾器(23)组成,所述气缸B(21)与机架(4)固连,所述导向器(22)可上下移动式安装在气缸 B(21)上,其导向器(22)顶部置有承接端拾器(23);所述调整机构(3)置于机架(4)上,由导向轴(31)、调整丝杠(32)和螺母(33)组成,其中调整丝杠(32)通过螺母(33)与翻转机构(1)中导向架(17)固连,导向轴(31) 与所述导向架(17)相向滑动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维利李伟成尤俊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