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末端电磁搅拌的连铸大方坯轻压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203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9 19:29
一种基于末端电磁搅拌的连铸大方坯轻压下工艺,属于金属铸造领域。其特征是末端电磁搅拌装置安装在二冷区之后,矫直之前的空冷区,利用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控制搅拌器位置的液芯厚度占铸坯厚度的30%-55%,末端电磁搅拌器的搅拌电流为350A-750A,搅拌频率为3-8Hz,确保轻压下和矫直同时进行时,柱状晶之间的液相已经完全凝固,同时控制压下区间的总压下量为10-25mm,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为20-30C,连铸机拉速为0.35-0.75m/min,从而显著改善连铸大方坯的内部质量,确保高质量的轧材。采用本工艺生产的连铸大方坯轴承钢,连续生产了10炉以上,内部裂纹一直没有出现,同时中心组织致密均匀,中心缩孔≤1.0级的比例达到了97.54%,中心C偏析更是被控制到了1.06以下,轴承钢内部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铸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末端电磁搅拌的连铸大方坯轻压下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连铸坯产量和连铸比的逐年递增,钢材的需求量已经达到饱和,市场早已经突破了数量方面的低层次需求,逐渐转变为对质量上的高层次需求,客观上要求钢铁工业必须从传统的注重“产量型”向注重“品种型”、“质量型”转变。一批具有高纯净度、高均匀性、超细晶的高端产品,已经日益成为钢铁企业研发的重点。中心偏析、中心疏松和内部裂纹等缺陷是公认的连铸生产最主要的质量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拉速、高品质钢的生产,倍受冶金工作者的关注。高碳钢由于固液相线温差大,两相区长度相对较大,碳、硫、磷等易偏析元素更容易在凝固末端富集,形成严重的中心偏析和疏松,极大的影响了产品的性能,特别是产品的抗疲劳性能和焊接性能;连铸坯偏析和疏松严重,内部裂纹出现的几率会大大的增加,已经成为阻碍高质量大方坯生产的瓶颈。连铸轻压下系指在连铸坯凝固末端一个合适的两相区内利用当地的夹辊或其它专门设备,对铸坯在线实施一个合适的压下量,用以抵消铸坯凝固末端的体积收缩,避免中心缩孔(疏松)形成;抑制凝固收缩而引起的浓化钢水流动与积聚,减轻中心宏观偏析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末端电磁搅拌的连铸大方坯轻压下工艺,其特征在于:末端电磁搅拌装置安装在二冷区之后,矫直之前的空冷区,利用文献“大方坯连铸过程凝固规律”提供的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控制搅拌器位置的液芯厚度占铸坯厚度的30%?55%,末端电磁搅拌器的搅拌电流为350A?750A,搅拌频率为3?8Hz,确保轻压下和矫直同时进行时,柱状晶之间的液相已经完全凝固,同时控制压下区间的总压下量为10?25mm,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为20?30C,连铸机拉速为0.35?0.75m/min,从而显著改善连铸大方坯的内部质量,确保高质量的轧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炯明肖超罗衍昭王顺玺宋炜李茂康赵新凯王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