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子分离处理系统及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808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粒子分离处理系统,其包括:贮存溶液的贮存箱;使前述贮存箱的溶液循环的溶液循环路径;配置在前述溶液循环路径上将溶液中的微粒子分离的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前述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具有:与前述贮存箱的溶液出口侧连通的导入通路;与前述贮存箱的溶液入口侧连通的流出通路;从前述导入通路供应含有微粒子的溶液,以预定的流速使之产生漩涡,在离心状态使微粒子向外侧移动,从前述流出通路将分离了微粒子的溶液排出,使前述漩涡减速,使分离出来的微粒子沉降的旋风部;使在前述旋风部沉降的微粒子通过连通孔沉淀的粒子捕集箱;在前述粒子捕集箱的中心位置上配置电极棒,在电极棒和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上外加电位,以进行电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去杂质获得高纯度的微粒子、溶液的微粒子分离处理系统及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药品、化学制品、半导体、功能材料等的生产过程中,有时过滤包含在溶液中的特定的微粒子,并获得微粒子。此外,在机械加工中,一面从供给箱供应切削液,一面进行切削加工,将含有微细粉末状的切削碎屑的切削液供应给过滤装置,用该过滤装置除去切削碎屑,将切削液返回到供给箱(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1-137743号公报)。这样,由于通过过滤获得包含在溶液中的特定的微粒子,从切削液中过滤除去切削碎屑,在处理路径中,容器、配管等的杂质附着在微粒子上,要想制成规定纯度的微粒子及切削液等溶液,是有限度的。因此,例如,通过将过滤装置和离子交换装置等组合,可以提高纯度,但由于另外设置离子交换装置,所以,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增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些事实,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并且以低成本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微粒子、溶液的微粒子分离处理系统及旋风型离心分类装置。为了解决前述课题,并且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如下。第一个技术方案的微粒子分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贮存溶液的贮存箱,使前述贮存箱的溶液循环的溶液循环路径,配置在前述溶液循环路径上、将溶液中的微粒子分离的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 前述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具有与前述贮存箱的溶液出口侧连通的导入通路,与前述贮存箱的溶液入口侧连通的流出通路,从前述导入通路供应含有微粒子的溶液,以预定流速使之产生漩涡,在离心状态下使微粒子向外侧移动,从前述流出通路将分离了微粒子的溶液排出,并使前述漩涡减速,使被分离出来的微粒子沉降的旋风部,使在前述旋风部沉降的微粒子通过连通孔而沉淀的粒子捕集箱,在前述粒子捕集箱的中心位置上配置有电极棒,在前述电极棒和前述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上外加电位,从而进行电分离。在该第一个技术方案中,在使贮存箱的溶液循环的溶液循环路径中,配备将溶液中的微粒子分离的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用该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的旋风部使漩涡减速,从而使分离出来的微粒子沉降,同时,通过连通孔使在旋风部沉降的微粒子沉淀到捕集箱中,通过在配置于粒子捕集箱的中心位置的电极棒、和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上外加电位,溶液中的杂质离子通过在电场的影响下移动的电泳附着在电极棒或电极上,减轻对微粒子的表面的附着,用简单的结构,并且低的成本,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微粒子、或溶液。此外,其特征在于,向前述电极棒付与和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同的电荷,向前述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付与和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反的电荷,从而进行电分离。通过向前述电极棒付与将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同的电荷,向前述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上付与于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反的电荷,进行电分离,利用溶液中的杂质离子在电场的影响下移动的电泳,附着在粒子捕集箱的面积大的电极上,减轻向微粒子的表面的附着,用简单的结构,并且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微粒子或溶液。此外,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溶液循环路径上,配备利用溶液进行工作或者作业的各种装置,可以利用高纯度的溶液进行工作或作业。此外,其特征在于,将前述电极棒的上端部延长到前述旋风部的下部,使从溶液流速慢的旋风部的下部到粒子捕集箱的微粒子从中心位置向外侧移动,附着到旋风部的下部及粒子捕集箱上或者防止飞散,可以高效率地将微粒子捕集到粒子捕集箱内。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电极棒的上端部设置圆锥电极部,使该圆锥电极部处于面临前述连通孔的位置处,可以防止从溶液流速慢的旋风部的下部沉淀到粒子捕集箱内的微粒子从连通孔浮起。此外,其特征在于,前述旋风部具有位于上方的圆筒部,与该圆筒部连接、向下方被收缩的锥部,并且使前述电极棒的长度大于前述圆筒部的直径,增大电极棒产生的电荷,使微粒子从旋风部的下部向粒子捕集箱移动,并且防止飞散,可以高效率地将微粒子捕集到捕集箱内。此外,其特征在于,前述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与前述电极棒的间隔,不小于前述连通孔的直径,通过粒子捕集箱的电极和电极棒的间隔超过连通孔的直径、粒子捕集箱的电极和电极棒的间隔狭窄,可以保持使微粒子从旋风部的下部向粒子捕集箱移动,防止飞散,可以高效率地将微粒子捕集到粒子捕集箱内。这时,当比连通孔的直径狭窄时,将微粒子捕集到捕集箱内的空间消失,当间隔超过连通孔的直径时,可以确保捕集空间。第二个技术方案的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供应含有微粒子的溶液、以预定的流速使之产生漩涡,在离心状态下使微粒子向外侧移动,排出已将微粒子分离的溶液,使前述漩涡减速,从而使被分离的微粒子沉降的旋风部,使在前述旋风部沉降的微粒子通过连通孔而沉淀的粒子捕集箱,在前述粒子捕集箱的中心位置配置有电极棒, 在前述电极棒上,付与和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同的电荷。在该第二个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粒子捕集箱的中心位置配置电极棒,在电极棒上付与和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同的电荷,在溶液流速慢的粒子捕集箱中,可以使微粒子从中心位置向外侧移动,向粒子捕集箱的内壁附着,或者防止其飞散,可以高效率地将微粒子捕集到粒子捕集箱内。第三个技术方案的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供应含有微粒子的溶液、以预定的流速使之产生漩涡,在离心状态下使微粒子向外侧移动,排出已将微粒子分离的溶液,使前述漩涡减速,从而使被分离的微粒子沉降的旋风部,使在前述旋风部沉降的微粒子通过连通孔而沉淀的粒子捕集箱,在前述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上,付与和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反的电荷。在该第三个技术方案中,通过向粒子捕集箱电极上付与和微粒子的电荷相反的电荷,在溶液流速慢的粒子捕集箱中,使微粒子从中心位置向外侧移动、向粒子捕集箱的内壁上的附着,或者防止飞散,可以高效率地将微粒子捕集到粒子捕集箱内。第四个技术方案的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供应含有微粒子的溶液、以预定的流速使之产生漩涡,在离心状态下使微粒子向外侧移动,排出已将微粒子分离的流体,使前述漩涡减速,从而使被分离的微粒子沉降的旋风部,使在前述旋风部沉降的微粒子通过连通孔而沉淀的粒子捕集箱,在前述粒子捕集箱的中心位置配置电极棒,在前述电极棒上付与和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同的电荷,在前述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上付与和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反的电荷。在该第四个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前述粒子捕集箱的中心位置配置电极棒,在前述电极棒上付与和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同的电荷,进而在前述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上付与和前述微粒子的电荷相反的电荷,在溶液流速慢的粒子捕集箱中,使微粒子从中心位置向外侧移动、向粒子捕集箱的内壁附着或者防止飞散,可以高效率地将微粒子捕集到粒子捕集箱内。附图说明图1是微粒子分离处理系统的简略结构图。图2是另外的实施形式的微粒子分离处理系统的简略结构图。图3是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比较例和实施例的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的图示。图8是用数值表示微粒子的纯度的图示。图9是用圆曲线表示微粒子纯度的图示。图10是表示向粒子捕集箱上外加的电位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的图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微粒子分离处理系统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该实施形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表示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形式,本专利技术的用语并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粒子分离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贮存溶液的贮存箱,    使前述贮存箱的溶液循环的溶液循环路径,    配置在前述溶液循环路径上、将溶液中的微粒子分离的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    前述旋风型离心分离装置具有:    与前述贮存箱的溶液出口侧连通的导入通路,    与前述贮存箱的溶液入口侧连通的流出通路,    从前述导入通路供应含有微粒子的溶液,以预定流速使之产生漩涡,在离心状态下使微粒子向外侧移动,从前述流出通路将分离了微粒子的溶液排出,并使前述漩涡减速,使被分离出来的微粒子沉降的旋风部,    使在前述旋风部沉降的微粒子通过连通孔而沉淀的粒子捕集箱,    在前述粒子捕集箱的中心位置上配置有电极棒,    在前述电极棒和前述粒子捕集箱的电极上外加电位,从而进行电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英人福井国博高桥一彰中村顺一
申请(专利权)人:多摩技术转让机关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