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光谱原位界面研究检测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4594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光谱原位界面研究检测池,检测池由光窗、腔体、定距封盖和辅助工作台组成。腔体上设有进液口、出液口、进气口、出气口、观察窗和热电偶。检测池内温度由热电偶监控,联合检测池外围加热装置,可实现不同温度条件下界面研究。腔体间及辅助工作台与定距封盖间均采用密封圈和紧固螺栓连接,定距封盖与腔体间采用螺纹连接密封。在光窗表面采用气相沉积、电沉积、或涂覆方式制备工作电极,辅助工作台与工作电极间距由定距封盖控制。检测池可实现固/气表面、固/液界面研究,可以实现多相催化反应界面光谱原位研究、腐蚀界面光谱原位研究和电化学-光谱原位界面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谱原位界面研究检测池,可用于电化学界面研究,催化机理研究和腐蚀机理研究。
技术介绍
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而在这些反应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涉及到两种物相甚至三种物相。相与相的界面不仅仅是为反应提供反应位点,而且界面的物理形貌、化学活性、分子和电子状态等从本质上影响着反应的进行。为认识清楚异相反应的机理,科学家开发了多种光谱原位检测技术。然而,界面相仅为几个分子层厚度,如何提高体相信息和界面相信息分辨率成为界面光谱研究的重点。目前科学工作者普遍通过减小某一相的厚度以减少体相对光信号的影响。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种和频光谱原位流动薄层光谱电化学反应池(CN102539328A),华东师范大学程圭芳等提出一种光透型薄层光谱电化学检测池(CN102288659A),福州大学池毓务等提出一种薄层光谱电化学检测(CN100454016C)。这几个专利都是通过减小流动相的厚度以获得更高的界面相信息/体相信息比。本课题组从另一个方向,通过降低某一固相的厚度以获得更高的界面信息/体相信息比,提出了一种“电化学光学联用原位研究”光谱池。在光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光谱原位界面研究检测池,包括腔体(2),其特征是:定距封盖(9)与所述的腔体(2)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的定距封盖(9)的轴线水平设置,在所述的定距封盖(9)上设有辅助工作台(8),在所述的腔体(2)上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的定距封盖(9)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半圆柱形光窗(1),所述的半圆柱形光窗(1)的工作底面与所述的辅助工作台(8)相对,所述的半圆柱形光窗(1)的工作底面用于设置待研究固相材料(11)且所述的待研究固相材料(11)的厚度控制在100nm以下,在所述的腔体(2)上设有进液口(4)、出液口(5)、进气口(6)、出气口(7)、观察窗(10)和热电偶(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晋李劼钟晓聪赖延清姚和华袁长福苏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