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体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34577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散体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测试方法,所述分散体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驱替实验中采用包括多相流体分散器的实验设备,将用于驱替的驱替剂引入到多相流体分散器中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分散体系;步骤B:将均匀分布的分散体系引入到微米管中,以驱替微米管中的被驱替剂,所述微米管的内部管径小于等于250μm;步骤C:观察并记录微米管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压差,直至压差合格,其中,在压差波动幅度在±5%以内时,认为压差合格;压差合格后,根据合格的压差计算流动阻力,其中:Zf-流动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实验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油气田开发领域,为提高石油采收率而开展了多种类型的驱油方法和机理研究。目前在我国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阶·段,聚合物驱、气驱、泡沫驱、多元化学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得到高度重视,并已逐步推广应用。在聚合物驱、气驱、泡沫驱以及多元化学驱技术应用过程中,驱替剂与地层流体(原油、天然气和地层水等)将形成复杂的分散状态,因而深入研究流体分散体系的驱油机理、相间作用机理等工作已非常紧迫。目前,流体的流动阻力测试方法通常是在低压环境下,流体在管流状态时的阻力测试,即通过一段直管内的流动压差及流速等参数测量计算得到。普遍地,在流体力学研究范围内,毫米级别以上的测量管径即可满足测试要求。流体的表观粘度则·有多种测试方法,其中,大气条件下的旋转粘度计测量方式最为普遍。高压条件下有落球法、旋转管法等等。以上测试方法只适用于单相流体(或混合成一相),不适用于分散体系(呈分散状态的混合流体体系)。特别在高压条件下,分散体系中不同相间的流体体积及分布状态发生变化,流体在一段直管内的流动压差会有生较大幅度的波动,从而导致流动阻力的测试结果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因而,目前没有针对高温高压条件下实际油藏的分散体系的流动阻力测量方法和表观粘度的测量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测量高温高压条件下实际油藏的分散体系的流动阻力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所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采用包括多相流体分散器的实验设备,将用于驱替的驱替剂引入到多相流体分散器中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分散体系;步骤B:然后使用微米管作为测试管道,将均匀分布的分散体系引入到微米管中,以驱替微米管中的被驱替剂,所述微米管的内部管径小于等于250 μ m ;步骤C:观察并记录微米管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压差,直至压差合格,其中,在压差波动幅度在±5 %以内时,认为压差合格;压差合格后,根据合格的压差计算流动阻力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用包括多相流体分散器的实验设备,将用于待测试的流体引入到多相流体分散器中以形成均勻分布的分散体系; 步骤B:然后使用微米管作为测试管道,将均匀分布的分散体系引入到微米管中,所述微米管的内部管径小于等于250 μ m ; 步骤C:然后观察并记录微米管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压差,直至压差合格,其中,在压差波动幅度在±5 %以内时,认为压差合格;压差合格后,根据合格的压差计算流动阻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管的内部管径为100 μ m、150 μ m、200 μ m或250 μ m,所述微米管长度为3米、5米或10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所述压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方法采用的实验设备具体包括: 恒温箱;设置在所述恒温箱内的第一中间容器、多相流体分散器、微米管和第二中间容器,其中,第一中间容器的出口端连接到所述多相流体分散器的入口端,所述多相流体分散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微米管的进口端,所述微米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中间容器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恒温箱外的第一注入泵和回压泵,所述第一注入泵连接第一中间容器的进口端,所述回压泵连接所述第二中间容器的第二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流体分散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部通道中的第二孔隙结构块体,所述第二孔隙结构块体设置在所述内部通道的出口之前并位于所述内部通道的末端,所述第一孔隙结构块体位于所述内部通道的首端,所述第一扩径段位于所述第一孔隙结构块体与所述第二孔隙结构块体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流体分散器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扩径段和第三通孔段,所述第二扩径段和第三通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隙结构块体与所述第二孔隙结构块体之间,所述第二扩径段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段和第三通孔段的口径,所述第三通孔段连接在所述第二扩径段的下游。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实验温度T下,将与回压泵连接的回压阀的压力设置为实验压力P,在第二中间容器内装入水,起到维持回压稳定作用,在第一中间容器中装入待测试的流体以形成分散体系; 步骤s2:使得第二中间容器内的水进入到微米管中; 步骤s3:然后通过第一注入泵将第一中间容器的压力提高至实验压力P直到第一中间容器压力稳定; 步骤s4:将第一中间容器内的分散体系搅拌均匀;步骤s4发生在步骤s3之后或与步骤s3同时发生; 步骤s5:然后将装有分散体系的第一中间容器与多相流体分散器、微米管、回压阀和第二中间容器连通,然后第一注入泵恒速以恒定速度V进泵,同时回压泵恒速以所述速度V退泵,使均匀的分散体系逐渐由多相流体分散器流入微米管驱替出水,然后分散体系在回压阀的控制下流出; 步骤s6:当微米管内全部是分散体系后,分散体系流动稳定时所产生的压差即为该体系的流动阻力反映,测量流 动稳定时所产生的压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T为O 150°C,压力P为O 70MPa,所述第一注入泵注入速度V为0.0Ol 20ml/min0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s6具体包括步骤s60:当微米管内全部是分散体系后,稳定30min,在30min至I小时内,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压差,在压差波动幅度在±5%以内时,认为压差合格;根据合格的压差计算流动阻力。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所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驱替实验中采用包括多相流体分散器的实验设备,将用于驱替的驱替剂引入到多相流体分散器中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分散体系;步骤B将均匀分布的分散体系引入到微米管中,以驱替微米管中的被驱替剂,所述微米管的内部管径小于等于250μm;步骤C观察并记录微米管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压差,直至压差合格,其中,在压差波动幅度在±5%以内时,认为压差合格;压差合格后,根据合格的压差计算流动阻力,其中Zf-流动阻力。文档编号G01N11/08GK103115850SQ20131004751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专利技术者李实 , 马德胜, 俞宏伟, 李军, 陈兴隆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散体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体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采用包括多相流体分散器的实验设备,将用于待测试的流体引入到多相流体分散器中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分散体系;步骤B:然后使用微米管作为测试管道,将均匀分布的分散体系引入到微米管中,所述微米管的内部管径小于等于250μm;步骤C:然后观察并记录微米管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压差,直至压差合格,其中,在压差波动幅度在±5%以内时,认为压差合格;压差合格后,根据合格的压差计算流动阻力,其中:Zr?流动阻力;ΔP?压差;Q?流度速度;L?微米管长度;其中,所述多相流体分散器包括:具有内部通道的容器,所述内部通道的两端分别为入口和出口;所述多相流体分散器还至少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内部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一孔隙结构块体、第一通孔段、第一扩径段和第二通孔段,所述第一孔隙结构块体为具有孔隙的块状体,所述第一孔隙结构块体与所述内部通道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通孔段与所述第一孔隙结构块体连接;所述第一扩径段与所述第一通孔段连接,所述第一扩径段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段的口径;所述第二通孔段与所述第一扩径段连接;所述内部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通孔段连通。FDA000028264269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实马德胜俞宏伟李军陈兴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