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金属容器的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43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金属容器的装置及其方法,其中,设备是由机床本体、位于机床本体一端上的主轴套筒及位于机床本体上中部的刀具架,控制设备运行的是由一台数控系统控制台;所述刀具架上装有三个刀轮,刀具架为数控电动刀具架;所述主轴套筒底部还连接一台真空泵,用以抽去主轴套筒底部的空气以便牢牢吸住容器。采用这样的装置,能够使得所加工的金属容器外形美观,加工精度高,只需改动控制程序就能加工不同口径的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数控技术加工金属容器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企业用于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是由机床本体1、主轴套筒22、刀具架17和口径控制盘10等构成,其中被加工容器塞入主轴套筒22后,靠口径控制盘10前端连接的一根尾架连杆15和尾架圆盘14顶住的,而刀具架17上固定装有十几把刀具16,每把刀具16的形状各异,视加工精度设定,一旦设定好以后不能变动。该设备的缺点是加工精度是视刀具16数量而定的,如加工精度越高,刀具的数量也就越多;对刀具的设计要求也越高,刀具架17通过减速机构18转动一圈即完成加工。另外,刀具架17上的刀具16使用时间长了容易引起松动,就会影响加工精度,口径控制盘10的直径不可小于尾架圆盘14的直径,因此不宜加工小口径瓶口的容器,若要加工不同口径的容器,既要重新设计、制造、更换刀具16,又要更换对应口径的尾架圆盘14和口径控制盘10,但尾架圆盘14的直径又不能过小以免容器打滑并发生歪斜抖动,而刀具架17上要涂抹大量的机油污染了工作场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能加工不同口径容器的设备及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加工设备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即一种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包括机床本体,位于机床本体上一端的主轴套筒,位于机床本体中部的刀具架,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一台用以控制所述设备运行的数控系统控制台,其中在所述刀具架侧面上安置有三个刀轮,所述主轴套筒内底部设有一真空室并连通一台真空泵。上述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其中三个刀轮分别为凸面刀轮、直面刀轮和卷边刀轮,当有转动力矩施加在刀轮上时,刀轮可自由转动。上述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其中容器套筒内底部的真空室由一真空隔板在主轴套筒内距底部有效距离内隔出的。上述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其中刀具架为数控电动刀具架,其安装在机床本体丝杠上一小工作台上,该刀具架连接一台电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上述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其中位于机床本体上的所述主轴套筒一端面还同轴对应安置一口径控制盘。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即一种加工金属容器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将冲压成桶状的待加工容器塞入主轴套筒内;其次,手动启动真空泵进行抽气,使容器牢固吸附于主轴套筒内;再者,启动数控系统控制台,主轴套筒带动容器一起旋转;然后,由数控系统控制台进行程序控制,即(1)刀具架上的凸面刀轮先转到对准容器位置,刀具架的运动轨迹第一次是轴向移动,以后每一次再作轴向移动的量减小,而同时又向径向移动的量增大,直至完成斜边拉伸;(2)刀具架转动120度,直面刀轮对准容器工作,这时,刀具架的运动轨迹为径向移动一次,把上道工序拉伸出来的材料压直,并形成瓶颈;(3)刀具架再转动120度,卷边刀轮对准容器工作,口径控制盘也移动到瓶颈位置,此时,刀具架的运动轨迹也为径向移动一次,完成最后瓶口的卷边。上述加工金属容器的方法,其中容器的斜边长度、瓶颈长度和瓶口直径大小的变化可分别通过数控程序控制凸面刀轮、直面刀轮和卷边刀轮的进刀量来达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以下有益效果加工成的容器外形美观,加工精度高,能加工不同口径的容器,无论容器的直径、斜边长度、瓶口直径大小变化,刀具架上的刀轮不变,只需重新设计程序,从而减轻了体力劳动强度;刀具架也不需涂抹机油,减少工作场地油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设备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设备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主轴套筒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刀具架的左视图;图5至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三个刀轮的结构图和运动轨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该设备是由数控系统程序控制的。如图2所示,该设备包括机床本体1,位于机床本体1上一端的主轴套筒2,位于机床本体1中部的刀具架7,还有一台数控系统控制台12,用以控制设备运行,刀具架7侧面上安置有三个刀轮4、5、6,主轴套筒2内底部有一真空室3并连通一台真空泵13。三个刀轮分别为凸面刀轮5、直面刀轮6和卷边刀轮4,当有转动力矩施加在刀轮上时,刀轮可自由转动;如图3所示,机床本体1上左端的主轴套筒2内底部是球面形,在离球面直径2/3处安置一块真空隔板2g隔出一真空室3。一台真空泵13的抽气管穿过主轴套筒2的空心转轴与容器套筒2的气室3相通;参见图2,圆盘形的刀具架7为数控电动刀具架,其安装在机床本体丝杠上一小工作台8上,该刀具架7连接一台电动机9作为动力装置。另外,口径控制盘10安装在与主轴套筒2同轴的移动杆11上,位于机床本体1右侧与主轴套筒2相对应。口径控制盘10为圆环形,内圆攻有螺纹,与移动杆11前端外螺纹匹配旋接,为加工不同口径的容器19,口径控制盘10可制成不同外径。刀具架7上匀布安装的三个刀轮(见图4),即凸面刀轮5、直面刀轮6和卷边刀轮4(参见图5至图7);三个刀轮轮芯装有轴承4a、5a、6a,套装在刀具架7同一侧面上匀布固定的三个轴41、51、61上,三个刀轮的直径均小于刀具架7的直径;数控系统控制台12放置在机床本体1一侧,以不影响工人操作为宜。在加工一个金属容器时,先将冲压成桶状的待加工容器19塞入主轴套筒2内,手动启动真空泵13,真空泵13不断的抽气使容器牢固吸附于主轴套筒2内,再启动数控系统控制台12,主轴套筒2带动容器19一起旋转,数控程序控制刀具架7上的凸面刀轮5先转到对准容器19位置,刀具架7的运动轨迹第一次是轴向移动,以后每一次再作轴向移动的量减小,而同时又向径向移动的量增大,直至完成斜边19a拉伸。刀具架7转动120度,直面刀轮6对准容器19工作,这时,刀具架7的运动轨迹为径向移动一次,把上道工序拉伸出来的材料压直,并形成瓶颈19b。刀具架7再转动120度,卷边刀轮4对准容器19工作,口径控制盘10也移动到瓶颈位置,此时,刀具架7的运动轨迹也为径向移动一次,完成最后瓶口19c的卷边。需要说明的是,口径控制盘10的作用是使容器瓶口19c不会变形,起到辅助加工的作用。整个加工过程除了真空泵13是由手动启动,其余各部分工作均由数控程序控制的,容器19的斜边长度19a、瓶颈长度19b和瓶口直径19c大小的变化可以通过程序设计来完成。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专利技术之用,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包括机床本体(1),位于机床本体(1)上一端的主轴套筒(2),位于机床本体(1)中部的刀具架(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一台用以控制所述设备运行的数控系统控制台(12),其中在所述刀具架(7)侧面上安置有三个刀轮(4、5、6),所述主轴套筒(2)内底部设有一真空室(3)并连通一台真空泵(13)。2.权利要求1所述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三个刀轮分别为凸面刀轮(5)、直面刀轮(6)和卷边刀轮(4),当有转动力矩施加在刀轮上时,刀轮可自由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容器套筒内底部的真空室(3)由一真空隔板(2g)在主轴套筒(2)内距底部有效距离内隔出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工金属容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金属容器的设备,包括机床本体(1),位于机床本体(1)上一端的主轴套筒(2),位于机床本体(1)中部的刀具架(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一台用以控制所述设备运行的数控系统控制台(12),其中:在所述刀具架(7)侧面上安置有三个刀轮(4、5、6),所述主轴套筒(2)内底部设有一真空室(3)并连通一台真空泵(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明杨家荣周吉程松吴煜李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