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242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包括高氧射流器(1)、水泵(2)、驱动电机(3)和浮桶(7),其特征在于:在浮桶(7)的内部设有分离隔板(6),驱动电机(3)安装在分离隔板(6)的下方,水泵(2)的输入轴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水泵(2)输出口与高氧射流器(1)的进水管(15)连通,在分离隔板(6)中设有进气孔(6-1),该进气孔(6-1)通过进气管(5)连通高氧射流器(1)的进气口(14)、形成高压喷流曝气结构,在所述进气管(5)的中部设有止回阀(4)、以防止水倒流进入浮桶(7),在浮桶(7)的顶部设有透气孔(7-1),在透气孔(7-1)处安装有防雨罩(8)。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实现大面积水下深层增氧、曝气、水体环流,提高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增氧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属于应用水产养殖及水环境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在水产养殖及水环境处理领域,为了提高水体溶氧量,改善和净化水质,增氧机是必不可少的设备。现在增氧机的种类繁多,按结构分类有:叶轮式、水车式、喷水式、水泵推流式和充气式等。其中叶轮式、水车式和喷水式增氧机是通过扰动水体表面达到水表层增氧,难以实现深层增氧。而水泵推流式单独通过水体的流动而达到增氧目的,存在工作效率低、增氧能力差的缺陷。气泵式增氧机虽然能向一定深度的水体进行充气达到深层增氧效果,但存在需要铺设管道、造价高、对水体的流动性差等缺陷。因此,为了增加水体溶氧量以提高养殖产量、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实现冰下增氧,需要研制一种更高效率、更低能耗的增氧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增氧机存在的溶氧量低、增氧效率低及能耗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包括高氧射流器、水泵、驱动电机和浮桶,其结构特点在于:在浮桶的底部设有支撑脚,在浮桶的内部设有分离隔板,驱动电机安装在分离隔板的下方,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包括高氧射流器(1)、水泵(2)、驱动电机(3)和浮桶(7),其特征在于:在浮桶(7)的底部设有支撑脚(9),在浮桶(7)的内部设有分离隔板(6),驱动电机(3)安装在分离隔板(6)的下方,水泵(2)的输入轴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水泵(2)输出口与高氧射流器(1)的进水管(15)连通,在分离隔板(6)中设有进气孔(6?1),该进气孔(6?1)通过进气管(5)连通高氧射流器(1)的进气口(14)、形成高压喷流曝气结构,在所述进气管(5)的中部设有止回阀(4)、以防止水倒流进入浮桶(7),在浮桶(7)的顶部设有透气孔(7?1),在透气孔(7?1)处安装有防雨罩(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包括高氧射流器(I)、水泵(2)、驱动电机(3)和浮桶(7),其特征在于:在浮桶(7)的底部设有支撑脚(9),在浮桶(7)的内部设有分离隔板(6),驱动电机(3)安装在分离隔板(6)的下方,水泵(2)的输入轴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水泵⑵输出口与高氧射流器⑴的进水管(15)连通,在分离隔板(6)中设有进气孔(6-1),该进气孔(6-1)通过进气管(5)连通高氧射流器(I)的进气口(14)、形成高压喷流曝气结构,在所述进气管(5)的中部设有止回阀(4)、以防止水倒流进入浮桶(7),在浮桶(7)的顶部设有透气孔(7-1),在透气孔(7-1)处安装有防雨罩(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由立式电机构成,该驱动电机(3)安装在浮桶(7)底板上,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穿过桶底连接水泵(2),在电机轴与桶底的连接处设有一密封腔,密封腔内设有油装密封、形成密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有若干条,各进气管(5)的一端通过一个进气口(14)连通高氧射流器(I)的吸气室(11),各进气管(5)的另一端相互连通 后连接到同一个进气孔(6-1)或各自单独连接到不同的进气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汇鑫陈士英杨伟兵朱学芝张其华张璐张建强李素莹段培昌刘丽燕卢曦张华军赵鑫郑丽明刘仙钦蔡懋成李小銮曹小华高庆德文晓丽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市科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