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的减震装置及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家用电器的电机工作时振动非常大,以除湿机为例,在现有技术中,除湿机水泵的减震脚垫在隔离水泵电机振动的振动时基本上没有效果,导致除湿机水泵工作时整机会产生持续的并且十分难听的噪声,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及家用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的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机的第一侧的第一减震垫,第一减震垫上开设有避让电机的电机轴的第一轴向通孔,在第一轴向通孔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孔组。进一步地,第一孔组包括沿第一轴向通孔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减震孔,第一减震孔为腰形孔,各腰形孔沿圆周方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一减震孔为通孔。进一步地,第一减震孔为开设在第一减震垫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的盲孔,每个盲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减震垫的厚度的1/4。进一步地,第一孔组的周向外侧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置的第二孔组,其中一个第二孔组设置在第一减震垫的第一端,另一个第二孔组设置在第一减震垫的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进一步地,第二孔组包括两个第二减震孔和一个第三减震孔,第三减震孔设置在两个第二减震孔之间。进一步地,第二减震孔的孔壁由第一、第二和第三曲面围成,第一曲面的凹面朝向第一轴向通孔,第二曲面的凹面朝向与其相邻的第三减震孔,第三曲面的凹面朝向第一和第二曲面,第一、第二和第三曲面之间圆滑过渡。进一步地,第三减震孔为圆孔,第三减震孔为设置在第一减震垫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的盲孔,两个第三减震孔的深度在第一减震垫的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100)的第一侧的第一减震垫(10),所述第一减震垫(10)上开设有避让电机(100)的电机轴的第一轴向通孔(11),在所述第一轴向通孔(11)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孔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100)的第一侧的第一减震垫(10),所述第一减震垫(10)上开设有避让电机(100)的电机轴的第一轴向通孔(11),在所述第一轴向通孔(11)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孔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包括沿所述第一轴向通孔(11)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减震孔(31),所述第一减震孔(31)为腰形孔,各所述腰形孔沿圆周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孔(31)为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孔(31)为开设在所述第一减震垫(10)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的盲孔,每个所述盲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减震垫(10)的厚度的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的周向外侧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置的第二孔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垫(10)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二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垫(10)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组包括两个第二减震孔(32 )和一个第三减震孔(33 ),所述第三减震孔(33 )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减震孔(32 )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孔(32)的孔壁由第一、第二和第三曲面围成,所述第一曲面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一轴向通孔(11),所述第二曲面的凹面朝向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三减震孔(33),所述第三曲面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曲面,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曲面之间圆滑过渡。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孔(33)为圆孔,所述第三减震孔(33)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垫(10)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的盲孔,两个所述第三减震孔(33)的深度在所述第一减震`垫(10)的厚度的3/10至6/10的范围内。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孔(32)为通孔或为开设在所述第一减震垫(10)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的盲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10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减震垫(20),所述第二减震垫(20)上开设有避让所述电机轴的第二轴向通孔(21),所述第二轴向通孔(21)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第三孔组,所述第二减震垫(20)靠近所述电机(100)的第一表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电机(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