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安装式门把手结构,其包括拉手组件和底座组件,拉手组件包括拉手,拉手的转轴的端部设有与方棒相适配的孔位,所述拉手的转轴的外周面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装饰盖,装饰盖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一万能底座,万能底座上沿其轴线安装有铜套,铜套上设置有与方棒相适配的通孔;所述万能底座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适用于任何形状的拉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把手结构,特别是一种便携安装式门把手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f图2所示,传统技术中的门把手结构包括拉手I’和一体成型于拉手I’转轴端部的铜套2’,铜套2’穿过底座3’的轴孔后依次套接有涡圏弹簧4’、卡位片5’和卡簧6’,润圏弹黃4’的一端扣接在铜套2’的卡槽21’中,另一端抵罪在底座3’上的凸起31 ’上,卡簧6’用于限制铜套2’的轴向位移,防止铜套2’滑出底座3’,安装该门把手结构时,先将该门把手结构通过竹节螺丝7’和沉头螺母71’固定在门8,上,同时位于门上的方棒9’插入到铜套2’中,并通过紧定螺丝10’固定在铜套2’中,装上门把手结构后,再将装饰盖11’从拉手I’的一端套入,套入的过程中将装饰盖11’上的两个凸点对准底座3’上的缺口 32’直至将底座3’隐藏在装饰盖11’中,然后旋转装饰盖11’,使得装饰盖11’上的凸点卡紧在底座3’的圆周面上以使得装饰盖11’同底座3’之间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门把手结构在安装装饰盖11’,因为需将装饰盖11’套入穿过拉手I’,使得装饰盖11’上的套孔111’必须大于拉手I’的外径,这使得对于如图4所示的这种拉手形状时,若将套孔111’做的同拉手I外径般大小,则装饰盖11’无法隐藏底座3’等结构而起到装饰作用,若预先将装饰盖11’由铜套2’ 一端套接在铜套2’上,则无法安装竹节螺丝7’,导致对于拉手I’的外形复杂、偏大时,对门把手结构的安装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无法安装装饰盖11’ ;另外,通过装饰盖11’上的凸点来将装饰盖11’固定在底盖3’上,很容易导致装饰盖11’和底座3’发生挤压变形过度,导致装饰盖11’无法固定安装在底盖3’上,其使用寿命不长,更换率频繁,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安装式门把手结构,其具有安装方便、能适用于任何形状的拉手、装饰盖固定牢固不易脱落等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安装式门把手结构,其包括拉手组件和底座组件,拉手组件包括拉手,拉手的转轴的端部设有与方棒相适配的孔位,所述拉手的转轴的外周面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装饰盖,装饰盖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一万能底座,万能底座上沿其轴线安装有铜套,铜套上设置有与方棒相适配的通孔;所述万能底座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装饰盖套接在拉手的转轴上后通过第一卡簧限制其在转轴上的轴向位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套搁置在万能底座的轴孔中,铜套的周壁上设置有卡槽,铜套穿过万能底座的轴孔后其端部的凸缘与万能底座抵接,铜套的外圆周上套接有涡圈弹簧,涡圈弹簧的一端抵扣在铜套的卡槽中,涡圏弹簧的另一端抵扣在万能底座端面上的凸起的一侧;所述铜套邻近其端面处设置有限定铜套轴向位移的第二卡簧。进一步,位于涡圏弹簧和第二卡簧之间的铜套上还套接有卡位片,卡位片上设置有内舌和两个外舌,内舌搁置于铜套的卡槽中,两个外舌分别位于凸起的两侧,其中一个外舌抵靠在万能底座的凸起相对于涡卷弹簧的另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门把手结构分为拉手组件和底座组件,在拉手转轴的外周面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装饰盖,装饰盖上设置有内螺纹,在万能底座上沿其轴线安装有铜套,万能底座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使得安装该门把手结构时,先将万能底座组件通过竹节螺丝对收在门上,然后再将拉手组件套接在方棒上,接着拧旋装饰盖,使得装饰盖螺纹连接在万能底座上,最后再通过固定螺钉将拉手和方棒固定在一起,因为无需将装饰盖从拉手上套入,使得底座组件能够适配于任何形状的拉手,同时将底座组件和拉手组件先后安装,避免了拉手和装饰盖对竹节螺丝的安装形成干扰,极大的方便了整个门把手结构的安装,另外,因为装饰盖螺纹连接在万能底座上,避免了装饰盖和万能底座之间相互挤压变形,能够确保装饰盖与万能底座之间始终固定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适用于任何形状的拉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技术中门把手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传统技术中拉手及安装在拉手上的相关零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拉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底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将本技术中的底座组件对收在门上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的底座组件对收在门上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安装本技术中的拉手组件时的安装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完全安装在门上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 图10,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安装式门把手结构,其包括拉手组件I’’和底座组件2’ ’,拉手组件I’ ’包括拉手1,拉手I可以是任何形状,拉手I的转轴11的端部设有与方棒14相适配的孔位12,所述拉手I的转轴11的外周面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装饰盖2,所述装饰盖2可套接在拉手I的转轴11上后通过第一卡簧13限制其在转轴11上的轴向位移,使得装饰盖2可转动的套接在转轴拉手I的转轴11上,当然也可将装饰盖2直接套设在拉手I的转轴11上后使用螺母或螺钉或将装饰盖2铆接在转轴11上来限定装饰盖2在拉手I上的轴向位移,以确保装饰盖2在转轴11上可转动,装饰盖2上设置有内螺纹21 ;所述底座组件2’’包括一万能底座3,万能底座3上沿其轴线安装有铜套4,所述铜套4搁置在万能底座3的轴孔32中,铜套4的周壁上设置有卡槽42,铜套4穿过万能底座3的轴孔32后其端部的凸缘43与万能底座3抵接,铜套4的外圆周上套接有涡圈弹簧5,润圈弹黃5的一端抵扣在铜套4的卡槽42中,润圏弹黃5的另一端抵扣在万能底座3端面上的凸起33的一侧;所述铜套4邻近起端面处设置有限定铜套4轴向位移的第二卡簧6。涡卷弹簧5给铜套4的转动提供一个复位力,使得打开门后,拉手I能够通过方棒14和铜套4在涡卷弹簧5的作用下复位。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复位结构确保打开门后拉手I能够复位。为了避免涡卷弹簧5被过度扭动而受到损坏,可在位于涡圏弹簧5和第二卡簧6之间的铜套4上套接有卡位片7,卡位片7上设置有内舌71和两个外舌72,内舌71搁置于铜套4的卡槽42中,内舌71的个数根据卡槽42的个数而设,本实施例中内舌71和卡槽42的个数都分别为两个;两个外舌73分别位于凸起33的两侧,其中一个外舌73抵靠在万能底座3的凸起33相对于涡卷弹簧5的另一侧。当开门扭动拉手I时,铜套4通过内舌71带动外舌72转动,使得涡卷弹簧5扭动的角度被卡位片7的两个外舌72所限定,从而防止涡卷弹簧5被过度扭旋而被破坏。所述铜套4上设置有与方棒相适配的通孔41,所述万能底座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内螺纹21相对应的外螺纹31。安装时,门17上已经安装有方棒14,先将两个底座组件2’ ’分别从方棒14的两端套入后通过竹节螺丝15对收在门17的两侧,然后在方棒14的两端分别套设上拉手组件I’ ’,使得方棒14穿过铜套4上的通孔41后插入到拉手I的孔位12中,同时拧旋装饰盖2,使得装饰盖2螺纹连接在万能底座3上,待装饰盖2与门抵接后,再使用定位螺丝16将方棒14与拉手I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安装式门把手结构,包括拉手组件(1’’)和底座组件(2’’),拉手组件(1’’)包括拉手(1),拉手(1)的转轴(11)的端部设有与方棒相适配的孔位(1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1)的转轴(11)的外周面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装饰盖(2),装饰盖(2)上设置有内螺纹(21);所述底座组件(2’’)包括一万能底座(3),万能底座(3)上沿其轴线安装有铜套(4),铜套(4)上设置有与方棒相适配的通孔(41);所述万能底座(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内螺纹(21)相对应的外螺纹(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安装式门把手结构,包括拉手组件(I’’)和底座组件(2’’),拉手组件(I’’)包括拉手(1),拉手(I)的转轴(11)的端部设有与方棒相适配的孔位(1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I)的转轴(11)的外周面上可转动的连接有装饰盖(2 ),装饰盖(2 )上设置有内螺纹(21);所述底座组件(2’’)包括一万能底座(3),万能底座(3)上沿其轴线安装有铜套(4),铜套(4)上设置有与方棒相适配的通孔(41);所述万能底座(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内螺纹(21)相对应的外螺纹(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安装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2)套接在拉手(I)的转轴(11)上后通过第一卡簧(13 )限制其在转轴(11)上的轴向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安装式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4)搁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威,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嘉铭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