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截流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124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截流热管,应用于一车辆,车辆包括一车内空间以及一底盘区,底盘区位于车内空间下方。电控截流热管包括一金属导热管、一工作液体、一毛细结构以及一电控阀。金属导热管包括一连结于车内空间的第一端以及一连接于散热装置的第二端,且第二端连通于第一端。工作液体充填于金属导热管内部。毛细结构设置于金属导热管内部。电控阀设置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其中,使用者利用电控阀阻断第一端与第二端,藉以在车辆处于一运作期间时,使车内空间与底盘区的散热装置间的热传导形成断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控截流热管,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电控阀控制热管的电控截流热管。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当车辆停放在户外无遮蔽的地方时,车辆会因太阳强烈的曝晒而使车内温度急遽升高,且由于车辆停放时通常是处于封闭的状态,使车辆犹如烤箱般持续升温而不易散热,导致车内的电子装置因长时间处于高温的环境中而降低了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甚至使电子装置因过热而损坏。更有甚者,曾有驾驶在仪表板上所放置的打火机因过热而爆炸,导致整台车烧毁。在现有的技术中,面对太阳的曝晒,通常有以下应对的作法:1.利用遮阳板或遮阳棚来遮蔽太阳的直射;2.利用太阳能电力驱动风扇与搭配各种进气方式(鼓风机进气式、天窗进气式与车窗进气式);3.致冷芯片加风扇模块等;以及4.将水等溶剂以喷雾的形式喷洒于车内,利用蒸发的潜热来带走车内的热量。然而,现有技术的应用往往需使车内大范围区域温度降低才能有效的保护电子装置或改善车内的舒适度,但由于车体是大面积接收太阳的曝晒,因此排热的速度远不及车体吸热的速度,而使得车装系统更趋复杂(如车体要挪出更多的空间来装置太阳能电池);再者,若以散热风扇进行排热,必须使玻璃窗预留空隙,此时如果突然下雨,水气便会从空隙进入车内而造成使用者的困扰;而以喷雾器进行散热的方式亦有相同的潮湿与散热效益的问题,而形成为节能而更耗能的状况。此外,现有的技术仅考虑车辆静滞曝晒状态的温度条件,并未针对车辆行进或怠速时进行有效的防范。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车辆散热技术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散热风扇与喷雾器需使车窗预留空隙,遇到下雨天时容易使水气进入车内而使内部潮湿;而太阳能电池驱动风扇需要大量的面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截流热管,其利用热管在车内空间与底盘区之间传导热量,并在底盘区的温度较高时可利用电控阀阻断底盘区的热量回传至车内空间,藉以降低冷气的消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控截流热管,其应用于一车辆内,车辆包括一车内空间以及一底盘区,底盘区设置于车内空间下方,且底盘区设有一散热装置,而电控截流热管包括一金属导热管、一工作液体、一毛细结构以及一电控阀。金属导热管包括一连结于车内空间的第一端以及一连接于散热装置的第二端,且第二端连通于第一端。工作液体充填于金属导热管内部;毛细结构设置于金属导热管内部;电控阀设置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其中,使用者利用电控阀阻断第一端与第二端,藉以在车辆处于一运作期间时,使车内空间与底盘区的散热装置间的热传导形成断路。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车内空间还包括一仪表板,金属导热管的第一端连结于仪表板。较佳者,车内空间还包括一电子装置,其设置于仪表板上,并且连结于金属导热管的第一端。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车辆的运作期间指怠速与行进期间其中之一。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从以上述可知,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车辆散热方式,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控截流热管,是利用热管连结于车内空间与底盘区,藉以在车辆引擎未发动时,将车内空间的热量经由热管传导至底盘区散热;并且,当车辆处于运作期间时,使用者可控制设置于金属导热管内的电控阀,使金属导热管内部受到阻断,进而减少自底盘区传导至车内空间的热量,有效的降低车内冷气的消耗。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电控截流热管的车辆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电控截流热管的车辆的平面示意图;以及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控截流热管的平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车辆11车内空间111仪表板12底盘区13电控截流热管 131金属导热管 1311第一端1312第二端132毛细结构133电控阀2电子装置3散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电控截流热管的车辆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电控截流热管的车辆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一车辆I包括一车内空间11、一底盘区12以及一电控截流热管13。车内空间11还包括一仪表板111,一电子装置2设置于仪表板111上。底盘区12位于车内空间11下方,且底盘区12设有一散热装置3。其中,电子装置2例如为触控面板、导航机或行车纪录器等电子产品,而散热装置3例如为散热鳍片。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控截流热管的平面示意图。电控截流热管13包括一金属导热管131、一工作液体(图未不)、一毛细结构132以及一电控阀133。金属导热管131包括一第一端1311以及一第二端1312,第一端1311连结设置于仪表板111上的电子装置2,第二端1312连接于散热装置3,且第二端1312连通于第一端1311。其中,金属导热管131通常为铜管等高热传系数的金属管。工作液体充填 于金属导热管131内部。其中,工作液体可以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而改变,常见的工作液体例如为氟利昂、氨、丙酮、甲醇、乙醇、庚烷或水等低沸点液体。毛细结构132设置于金属导热管131内部。其中,毛细结构132为烧结式的构造,但不限于此,毛细结构132亦可为沟槽式、网目式或纤维式等构造。此外,本实施例的毛细结构132由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所组成。电控阀133设置于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之间,用以供使用者控制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之间是否导通,藉以在车辆I处于一运作期间时,使车内空间11与底盘区12的散热装置3间的热传导形成断路;其中,车辆I的运作期间指怠速与行进期间其中之一。如上所述,当车辆I的引擎未发动时,用户可控制电控阀133开启,使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连通,藉以使第一端1311所连结的车内空间的热量可经由电控截流热管13利用工作液体的相变化来将热量传导至第二端1312,使热量可以通过散热装置3进行散热。更明白的说,通过金属导热管131的第一端1311与电子装置2连接,在车辆I停止运作的时候,可将电子装置2因受到太阳光照射而累积的热能经由金属导热管131的第一端1311传导至第二端1312,藉以降低电子装置2的温度,避免电子装置2因过热而产生故障,有效的提升电子装置2的使用寿命;并且,当车辆I的引擎发动时,底盘区12会受到引擎运作所产生的热量而使温度升高,而车内空间11则会受到车内冷气的影响的使温度降低,此时使用者可控制电控阀133阻断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使电控截流热管13内的工作液体与工作液体蒸发所形成的蒸气无法在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之间流通,仅能依赖金属导热管131本身的热传导来传递热量,而无法利用工作液体的相变化来传递热量,藉以使车内空间11与散热装置3之间的热传导形同断路。承上所述,在实际使用上,电控阀133可以是连动于引擎,当引擎发动时就关闭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之间的通路,并在引擎关闭时开启第一端1311与第二端1312之间的通路。相信举凡在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阅读以上所揭露的技术后,应更可轻易理解,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控截流热管,在车辆引擎未发动时,因车内空间受太阳直接的曝晒而使温度上升,而未受到曝晒底盘区的温度则相对地下降,此时可通过本技术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截流热管,应用于一车辆内,所述车辆包括一车内空间以及一底盘区,所述底盘区设置于所述车内空间下方,且所述底盘区设有一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截流热管包括:一金属导热管,包括:一第一端,热连结于所述车内空间;以及一第二端,热连接于所述散热装置,且所述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端;一工作液体,充填于所述金属导热管内部;一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金属导热管内部;以及一电控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其中,使用者利用所述电控阀阻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藉以在所述车辆处于一运作期间时,使所述车内空间与所述底盘区的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热传导形成断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截流热管,应用于一车辆内,所述车辆包括一车内空间以及一底盘区,所述底盘区设置于所述车内空间下方,且所述底盘区设有一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截流热管包括: 一金属导热管,包括: 一第一端,热连结于所述车内空间;以及 一第二端,热连接于所述散热装置,且所述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端; 一工作液体,充填于所述金属导热管内部; 一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金属导热管内部;以及 一电控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其中,使用者利用所述电控阀阻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