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医学检测仪器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柔性、微阵列、三部位脉搏精准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重要而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千百年来,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在西学东渐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理论表述及相对落后的传承方式,导致现在掌握诊脉技术并在临床上熟练应用的中医师越来越少。为了继承并发展这一技术,使它在预防及临床医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就致力于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探究脉象的本质特征,通过建立特征模型、构造血流动力学方程、绘制脉象图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循证医学思想在脉象的形成机制及其生理病理意义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中医切脉是依靠医生指端的触觉、压觉、震动觉感受器来探测脉象局部及整体信息的,现代脉学理论通常用脉位、脉力、脉率、脉律、脉宽、脉长、流利度、紧张度等八维指标来描述刻画脉象特征,通过这八维指标来识别中医常见的28脉。二十多年来,脉象检测设备的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技术进步,但在核心技术层面并未获得实现实质性的突破,总体上依然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足和缺憾,致使各类脉象检测设备在临床上难以获得医生的普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微阵列、三部位脉搏精准检测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计算机、刚性底座(1),其特征在于:刚性底座(1)上至少有一套脉搏检测组件集,每套脉搏检测组件集包含一个前臂定位装置(2)、两条滑轨(3)、一条齿形卡带(4)、三个结构相同的传感器组件(5)及一个传感器组件支架(6),其连接关系为:前臂定位装置(2)通过滑轨(3)与底座(1)相连;齿形卡带(4)的带条用螺钉固定在底座(1)上,与其匹配的卡销固定在前臂定位装置(2)的侧面上;传感器组件(5)与传感器组件支架(6)相连;传感器组件支架(6)与底座(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微阵列、三部位脉搏精准检测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计算机、刚性底座(I),其特征在于:刚性底座(I)上至少有一套脉搏检测组件集,每套脉搏检测组件集包含一个前臂定位装置(2)、两条滑轨(3)、一条齿形卡带(4)、三个结构相同的传感器组件(5)及一个传感器组件支架¢),其连接关系为:前臂定位装置(2)通过滑轨(3)与底座(I)相连;齿形卡带(4)的带条用螺钉固定在底座(I)上,与其匹配的卡销固定在前臂定位装置(2)的侧面上;传感器组件(5)与传感器组件支架(6)相连;传感器组件支架(6)与底座⑴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精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臂定位装置由其刚性主体(10)、柔性肘垫(17)、柔性腕托(16)、腕托升降控制单元(15)、两块掌托板(12)、转轴(11)、掌托板定位排杆(13)及排杆开关(14)组成,其连接关系为:刚性主体(10)的前端上部通过转轴(11)将两块掌托板(12)固定在其上面,掌托板定位排杆(13) —端以栓插结构与掌托板(12)相连,将掌托板固定于预设的倾角上,另一端与排杆开关(14)相连,排杆开关(14)与刚性主体(10)相连;柔性肘垫(17)用螺钉固定在刚性主体(10)上;柔性腕托(16)与腕托升降控制单元(15)相连,二者嵌入在刚性主体(10)的中部空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搏精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腕托升降控制单元(15)包含一个电动马达(45)、一根传动转轴(46)、一对传动齿轮(47)和一个三态控制开关,电动马达(45)与传动转轴(46)通过传动齿轮(47)咬合相连,传动转轴上端用螺纹结构与腕托主体底部的传动螺帽(48)套接,传动螺帽(48)紧固在腕托主体底部,传动转轴下端用轴承结构固定在刚性主体(10)的内腔底面上,三态控制开关用螺钉固定在刚性主体(10)的侧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精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组件支架由两根带底座的刚性立柱(50)、两条刚性横梁(51)及紧固螺钉组成,刚性立柱(50)用螺钉固定在底座(I)上,两条刚性横梁(51)横穿在刚...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