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福生专利>正文

一种导光板及使用这种导光板的导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848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7:37
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反光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至少一个凹点,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表面上;所述至少一个凹点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朝向所述反光膜的一侧表面上。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light guide system us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A light guide plate includes: a light guide plate body; a reflective film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body; at least one concave point arranged on one sid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body; and at least one concave point arranged on one sid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body facing the reflectiv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板及使用这种导光板的导光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组件,特别是一种导光板。
技术介绍
目前的市场上,利用导光板照明的舌面仪大致共分为两种。第一种如图1所示,采用积分球外壳1的内表面均匀分布点光源的导光板。人脸放在孔2的位置,通过导光板发射的光对人脸进行照明。第二种如图2A所示,图2A为“U”型的导光板。将该导光板放置在人脸的对面。通过该“U”型导光板对人脸进行照明。然而这两种导光板照明存在如下问题:对于第一种积分球分布的导光板来说,人脸所位于的平面的光照强度不均匀。对于第二种“U”型导光板来说,如图2B所示,图2B为“U”型导光板的俯视图。“U”型导光板的光线在导光板中沿着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漫反射传播。由于在传播的过程中光线强度会有所损耗,因此越到里面的光线就变得越暗。如果在“U”型导光板的两侧同时加载光源,那么就会导致在从导光板中射出光线的横截面AB上,从A至B的方向上的光线强度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即第二种“U”型导光板的光照也是不均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反光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至少一个凹点,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表面上。上述的导光板,还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反光膜的一侧表面上。上述的导光板,所述凹点在所述导光板本体上成矩阵排列且相邻的两行所述凹点交错分布。上述的导光板,从所述导光板的两侧至所述导光板的中间的方向上,所述凹点的排列密度由小逐渐变大。上述的导光板,从所述导光板的两侧至所述导光板的中间的方向上,所述凹点的形状由长条形逐渐变为点状,且所述长条形的方向与光线传播方向垂直。上述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为5mm或7mm,所述凹点的深度为0.1mm。上述的导光板,所述凹点的竖切面为“U”型。上述的导光板,所述凹点在所述导光板本体上的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厘米含有18-22个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光系统,包含两个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所述两个导光板不平行,且所述两个导光板成轴对称分布,所述导光系统中满足如下公式:以及其中,a为所述两个导光板相近的两端的端点距离,b为所述两个导光板的宽度,c为所述两个导光板发出的平行光的交汇面的宽度,d为所述端点连线所在的直线到所述交汇面的距离,θ为所述两个导光板的其中任意一个与所述端点连线所在的直线之间的锐角夹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光板的入射光线将会沿着导光板自上下两侧进入。因此,导光板中竖直方向的光线强度相同。由于导光板上布满了凹点,因此当光线自上下两侧射入导光板,光线经过每一个凹点都会向外界射出。因此,每一个凹点均成为一个点光源。导光板上布满了上万个导光孔,即整个导光板就是一个拥有上万个均匀分布的点光源的光源矩阵。因此整个导光板向外界发射的光线是均匀的。同时本申请所提供的导光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导光板。只要导光板成轴对称排列时,交会在平面AB上的光线的任意一处的光线强度均相同。将人脸的位置位于平面AB上时,则无论入射光的亮度如何变化,人脸所收到的光照强度始终是均匀的。附图说明图1-图2B为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示意图;图3A-3C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导光板的示意图;图4A-图4C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剖面图;图5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系统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导光板本体2:反光膜3:凹点4:光线5:匀光膜AB:平面具体实施方式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导光板的示意图。图4A-图4C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剖面图。请参考图3A-图4C,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反光膜2及至少一个凹点3。其中反光膜2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一侧。凹点3设置在导光板本体1的一侧表面上。当入射光进入导光板时,入射光就会在每一个凹点处向外散射。如此,每个凹点3都是一个点光源。即整个导光板就是一个含有多个点光源的发光矩阵。如果凹点3在导光板本体1上的分布是均匀的话,那么整个导光板就是一个含有多个分布均匀的点光源的发光矩阵。因此,整个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就都是均匀的。因此,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凹点3在导光板本体1上成均匀的矩阵排列。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凹点3设置在导光板本体1朝向所述反光膜的一侧表面上。即凹点3被导光板本体1和反光膜夹在中间。为了使得导光板发射出的光线更柔和,不刺激人眼,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光板还包括匀光膜5。匀光膜5设置在导光板本体1远离反光膜2的一侧表面上。为了进一步使得整个导光板所发出的光线均匀,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行所述凹点交错分布。(如3B所示)由于光线在由导光板的两侧传播到中间的过程中有少许的损失,即越到中间位置的光线越暗。虽然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但是为了达到导光板的出射光绝对均匀的目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从导光板本体1的两侧至导光板本体1的中间的方向上,凹点3的排列密度由小逐渐变大。即越到中间位置,凹点3越密集。因为凹点3越密集,就意味着点光源越多。因此,可以利用点光源的数量来弥补光线的损耗。另外,为了使得光线在由导光板的两侧传播到中间的过程中的损失尽量的减少,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从导光板本体1的两侧至导光板本体1的中间的方向上,凹点3的形状由长条形逐渐变为点状,且长条形的方向与光线传播方向垂直。(如图3C所示)因为凹点3是个空心的结构,而导光板本体1是个相对实心的结构。光线在穿过空心结构的凹点3所损耗的能量一定小于穿过相对实心结构的导光板本体1所损耗的能量。而越长条形的凹点3,其所包含的空心空间就越大,光线在穿过的时候,损耗也就越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述的长条形凹点3并不仅限于长方形或者椭圆形,只要是长宽比例不为1:1的形状,均属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1的厚度为5mm或7mm,凹点3的深度为0.1mm。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凹点3的竖切面为“U”型。(如图4A所示)然而并不以此为限,任何剖面形状的凹点(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均属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图4B所示的方形和4C所示的梯形等等)为了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凹点3在导光板本体1上的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厘米含有18-22个凹点。图5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系统的示意图。请参照图5,导光系统包含至少两个上述所述的导光板。以包含两个导光板为例,两个导光板不平行且两个导光板成轴对称分布。由于只要两个导光板成轴对称排列时,交会在平面AB上的光线的任意一处的光线4的强度均相同。将人脸的位置)位于平面AB上时,则无论入射光的亮度如何变化,人脸所收到的光照强度始终是均匀的。假设两个导光板相近的两端的端点C和D之间的距离为a,两个导光板的宽度为b,两个导光板发出的平行光的交汇面AB的宽度为c,直线CD到交汇面AB的距离为d,两个导光板的其中任意一个与直线CD之间的锐角夹角为θ。那么为了达到最佳照明效果,导光系统中各个参数应符合如下公式:以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光板的入射光线将会沿着导光板自上下两侧进入。因此,导光板中竖直方向的光线强度相同。由于导光板上布满了凹点,因此当光线自上下两侧射入导光板,光线经过每一个凹点都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反光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至少一个凹点,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反光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至少一个凹点,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表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点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朝向所述反光膜的一侧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匀光膜,所述匀光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反光膜的一侧表面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点在所述导光板本体上成矩阵排列,且相邻的两行所述凹点交错分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导光板的两侧至所述导光板的中间的方向上,所述凹点的排列密度由小逐渐变大。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导光板的两侧至所述导光板的中间的方向上,所述凹点的形状由长条形逐渐变为点状,且所述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福生孙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郭福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