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9596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16:34
一种脉搏传感器,包括有传感器壳体,所述的传感器壳体侧壁的上部分形成有与外部气泵相连的气路,传感器壳体底部侧边形成有导线引出通道,所述的传感器壳体中心的轴向由上至下设置有气囊和传感器,所述的气囊与所述的气路相连通,所述的传感器的输出导线贯穿所述的导线引出通道与信号接收单元相连接,所述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伸出传感器壳体的底部与手腕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脉搏传感器,结构简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确保脉象的准确可靠测量。可快速调节传感器感压面的位置,寻找最佳采集点,保证脉象的准确测量,能够实现对脉象的快速定位,且定位精度很高,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捕捉到脉象信息,脉象采集稳定可靠,脉象信息参数提取准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脉象采集的脉搏传感器
技术介绍
脉搏信号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以及血液在沿血管的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当脉搏波由心脏开始向动脉系统传播时,不仅要受到心脏本身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流经各级动脉及分支中各种生理因素如血管阻力、血管壁弹性等的影响,因而脉搏波信号中包含极丰富的血管系统生理病理信息,脉搏波的波形特征与心血管系统中的特征参数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脉搏信号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诊断、分析,以便更有效地防治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并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国内在脉诊客观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台湾等地的学者对脉象客观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另外,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等学者也对中医脉诊客观化进行了研究。脉象采集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脉象传感器,二是脉象仪系统。其中脉象传感器是最关键的,它所采集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后面的信息分析,最终决定脉波分析系统的检测性能。采用传感器检测脉搏,可以客观地得到脉搏的主要信息,记录出脉搏波信号,有利于存储和分析,对人体无创伤且使用方便,因而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按传感器分类,常用的脉搏测量装置有应变式压力脉搏传感器、光电式容积脉搏传感器、电阻抗式容积脉搏传感器、压电晶体式压力脉搏传感器、水银应变式容积脉搏传感器、密封腔式容积脉搏传感器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应变式压力脉搏波传感器、光电式容积脉搏传感器、电阻抗式容积脉搏传感器和压电晶体式压力脉搏传感器。尤其是光电式容积脉搏传感器,由于实现了光电隔离,减少了后级模拟电路的干扰,发光二极管采用红色单色光,稳定性好,传感器做成遮光指套式,减少了外界光的干扰。近些年来,国内相继开发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脉象采集系统,如北京的TP-CPS型分析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ZM-1、ZM-1II型脉象仪、天津的MTY-2型脉图仪等,另外,国外也研究出了一些脉象仪,如德国Paik和Yoo的电子脉象仪能描出虚实寒热的脉象。俄罗斯、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也都研究出类似的仪器,但他们依据的医学理论同传统的中医脉诊有些不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共同合作研制的BioMe百脉中医脉诊仪,该产品的研究起点比较高,集合了仿人手指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三维定位,多路信号复合采集和综合分析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快速调节传感器感压面的位置,寻找最佳采集点,保证脉象的准确测量,能够实现对脉象的快速定位的脉搏传感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脉搏传感器,包括有传感器壳体,所述的传感器壳体侧壁的上部分形成有与外部气泵相连的气路,传感器壳体底部侧边形成有导线引出通道,所述的传感器壳体中心的轴向由上至下设置有气囊和传感器,所述的气囊与所述的气路相连通,所述的传感器的输出导线贯穿所述的导线引出通道与信号接收单元相连接,所述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伸出传感器壳体的底部与手腕紧密接触。所述的传感器壳体的底部为能够与手腕接触的弧面结构,所述的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伸出传感器壳体的弧面结构与手腕紧密接触。所述的传感器壳体的顶端形成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的传感器壳体底部两侧对称的形成有第二贯通孔,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腕带依次贯穿所述的一个第二贯通孔、第一贯通孔和另一个第二贯通孔。本技术的脉搏传感器,结构简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确保脉象的准确可靠测量。可快速调节传感器感压面的位置,寻找最佳采集点,保证脉象的准确测量,能够实现对脉象的快速定位,且定位精度很高,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捕捉到脉象信息,脉象采集稳定可靠,脉象信息参数提取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 1:传感器壳体2:气路3:导线引出通道4:气囊5:传感器6:第一贯通孔7:第二贯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脉搏传感器做出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脉搏传感器,包括有传感器壳体1,所述的传感器壳体I侧壁的上部分形成有与外部气泵相连的气路2,传感器壳体I底部侧边形成有导线引出通道3,所述的传感器壳体I中心的轴向由上至下设置有气囊4和传感器5,所述的气囊4与所述的气路2相连通,所述的传感器5的输出导线贯穿所述的导线引出通道3与信号接收单元相连接,所述传感器5的探头部分伸出传感器壳体I的底部与手腕紧密接触,从而可以模拟中医医师按压手法,实现自动加压。本技术中的传感器5采用型号为SMH-12的压力传感器。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传感器壳体I的底部为能够与手腕接触的弧面结构,所述的传感器5的探头部分伸出传感器壳体I的弧面结构与手腕紧密接触。所述的传感器壳体I的顶端形成有第一贯通孔6,所述的传感器壳体I底部两侧对称的形成有第二贯通孔7,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腕带依次贯穿所述的一个第二贯通孔7、第一贯通孔6和另一个第二贯通孔7。本技术的一种脉搏传感器,可快速调节传感器感压面的位置,寻找最佳采集点,保证脉象的准确测量,能够实现对脉象的快速定位,且定位精度很高,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捕捉到脉象信息。检测脉象信号时,通过自主专利的自动气体加压系统,实现稳定、快速、精准的加减压力,模拟中医医师按脉指法。脉象采集稳定可靠,脉象信息参数提取准确。医生们可以根据测到的脉象同脏腑、气血等建立全面的对应关系,判别人体整体机能的综合状况。本技术的一种脉搏传感器,能够通过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把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脉诊与计算机结合起来,用计算机实现对人体脉搏信号的自动采集、处理、识别,最后达到诊病的目的,具有无痛无伤,能用于实时检测等特点。使用方便,定位快速准确,脉象采集与识别稳定可靠。中医是以重量单位g对取脉压力进行描述,一般以25g为一压力级别逐级加压采集脉搏波,分为25g、50g、75g、100g、125g、150g、175g、200g八个压力级别,在采集人体脉搏波时每一压力级别采集一段波形。本技术的一种脉搏传感器对取脉压力进行定标采用如下办法:将传感器静置于一水平桌面上,然后分别将上述8个重量的砝码平置于传感器上,在每个重量级别下等待IOs稳定后测量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输出电压,记录8组数据,由于传感器是最佳匹配线性的,所以理论下测得的数据应该随着8个压力级别呈线性关系。权利要求1.种脉搏传感器,包括有传感器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壳体(I)侧壁的上部分形成有与外部气泵相连的气路(2),传感器壳体(I)底部侧边形成有导线引出通道(3),所述的传感器壳体(I)中心的轴向由上至下设置有气囊(4)和传感器(5),所述的气囊(4)与所述的气路(2)相连通,所述的传感器(5)的输出导线贯穿所述的导线引出通道(3 )与信号接收单元相连接,所述传感器(5 )的探头部分伸出传感器壳体(I)的底部与手腕紧密接触。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壳体(I)的底部为能够与手腕接触的弧面结构,所述的传感器(5)的探头部分伸出传感器壳体(I)的弧面结构与手腕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搏传感器,包括有传感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壳体(1)侧壁的上部分形成有与外部气泵相连的气路(2),传感器壳体(1)底部侧边形成有导线引出通道(3),所述的传感器壳体(1)中心的轴向由上至下设置有气囊(4)和传感器(5),所述的气囊(4)与所述的气路(2)相连通,所述的传感器(5)的输出导线贯穿所述的导线引出通道(3)与信号接收单元相连接,所述传感器(5)的探头部分伸出传感器壳体(1)的底部与手腕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联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