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棚,尤其是涉及一种联栋大棚。
技术介绍
如申请号为201020049899.3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水泥预制构件联栋大棚,解决了大棚外观笨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但存在着通风透气性差,农作物采光率低的不足,进而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普通大棚存在着收、铺顶棚塑料薄膜比较麻烦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通风透气差、种植作物采光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风透气好、采光率高的联栋大棚,且还简便地收、铺顶棚塑料薄膜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栋大棚,包括主支架、副支架、通风窗口、连接横杆、排水槽、出水口、大棚棚顶和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设置在大棚的两端,其通过连接横杆与副支架连接,所述的副支架设置在两个大棚棚顶连接处,增加了大棚的空间,所述的通风窗口设置在大棚的两侧,有效的提高大棚内的空气流动,所述的排水槽分别设置在主支架、副支架上,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排水槽的两端,降低雨水对大棚的损害,所述的卷膜装置设置在副支架的两侧,其上端设置在大棚棚顶上,下端与连接横杆连接,可以对大棚顶棚的塑料薄膜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栋大棚,包括主支架(1)、副支架(2)、通风窗口(3)、连接横杆(4)、排水槽(5)、出水口(6)、大棚棚顶(7)和卷膜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1)设置在大棚的两端,其通过连接横杆(4)与副支架(2)连接,所述的副支架(2)设置在两个大棚棚顶(7)连接处,所述的通风窗口(3)设置在大棚的两侧,所述的排水槽(5)分别设置在主支架(1)、副支架(2)上,所述的出水口(6)设置在排水槽(5)的两端,所述的卷膜装置(8)设置在副支架(2)的两侧,其上端设置在大棚棚顶(7)上,下端与连接横杆(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栋大棚,包括主支架(I)、副支架(2)、通风窗口(3)、连接横杆(4)、排水槽(5)、出水口(6)、大棚棚顶(7)和卷膜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I)设置在大棚的两端,其通过连接横杆(4)与副支架(2)连接,所述的副支架(2)设置在两个大棚棚顶(7)连接处,所述的通风窗口(3)设置在大棚的两侧,所述的排水槽(5)分别设置在主支架(I)、副支架⑵上,所述的出水口(6)设置在排水槽(5)的两端,所述的卷膜装置⑶设置在副支架(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