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73232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解决了现有农业大棚农户投入大、管理缺乏层次化和对农作物状况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其方案是,包括温湿度感应模块、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含水量检测装置、灌溉装置、报警装置、通风装置、门禁安全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加热装置、中央处理器、状态指示灯电路、电源模块、服务器和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GPRS、GPS、自适应接口网络的技术,实时检测大棚内的环境信息,并实时传输至服务器和移动终端,当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通知农户,做出及时相对应的措施,有效建设了一套管理系统层次化、智能化高和节约成本的智能农业大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联网
,特别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差异很明显,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很不利,农业大棚就是通过人为构建可控环境以保护农业生产过程,随着农业大棚监测与控制成为了智能农业大棚所必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农业大棚管理控制技术远远达不到智能化的程度。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有效解决了利用农业大棚内部署各类农业大棚内的数据采集传感器,并通过互联网与手机、PC机或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实现了智能化,虽然有各种智能化农业大棚管理系统,但是现有农业大棚还存在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低,大部分管理还需要人工来完成,耗时耗力,且有很多农业大棚的管理还是依赖农户的经验实时查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大棚内的环境状况,造成农户投入人力大、管理不方便、管理系统缺乏层次化、对农作物的状况处理不及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农业大棚农户投入大、管理缺乏层次化和对农作物状况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温湿度感应模块、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含水量检测装置、灌溉装置、报警装置、通风装置、门禁安全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加热装置、中央处理器、状态指示灯电路、电源模块、服务器和移动终端,所述温湿度感应模块经第一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门禁安全装置经第二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视频监控装置经第三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经第四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土壤含水量检测装置经第五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中央处理器经第一继电器输出模块与灌溉装置连接,中央处理器经第二继电器输出模块与报警装置连接,中央处理器经第三继电器输出模块与通风装置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状态指示灯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经自适应接口电路与服务器进行信号传输,中央处理器经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电源模块为所述农业大棚监控系统提供电能;所述电源模块包括5V稳压电路、第一3.3V稳压电路、第二3.3V稳压电路和4.15V稳压电路,所述5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电解电容C3、电感L1、二极管D1和电解电容C6,所述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1引脚接直流12V电源接口J8的1引脚,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1引脚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2引脚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2引脚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4引脚连接,直流12V电源接口J8的3引脚、电解电容C3的负极、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6引脚、3引脚、5引脚、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解电容C6的负极都接地GND,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4引脚输出5.0V电源;所述第一3.3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电解电容C4和电解电容C5,所述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3引脚接5.0V电源,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3引脚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连接,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2引脚与电解电容C5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4的负极、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1引脚和电解电容C5的负极都接地GND,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2引脚输出第一3.3V电源;所述第二3.3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电阻R4、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1引脚接5.0V电源,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3引脚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5.0V电源,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4引脚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5引脚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2引脚、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5引脚输出第二3.3V电源;所述4.15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电容C12、电解电容C11、电解电容C13、电容C14和电阻R7-R9,所述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1引脚和2引脚都接5.0V电源,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2引脚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2引脚与电解电容C11的正极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5引脚与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解电容C13的正极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容C14的一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11的负极、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3引脚、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13的负极和电容C14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输出4.15V电源;所述中央处理器是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包括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所述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1引脚接第二3.3V电源,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1引脚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140引脚连接,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2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140引脚连接,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4引脚接地GND;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一光耦合器Q10、电阻R45、电阻R46和电容C61,所述第一光耦合器Q10的1引脚与电阻R46的一端连接,电阻R46的另一端与输入接口J16的5引脚连接,第一光耦合器Q10的1引脚与电容C61的一端连接,电容C61的另一端、第一光耦合器Q10的3引脚和4引脚都接地GND,第一光耦合器Q10的6引脚与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电阻R45的另一端接第一3.3V电源,第一光耦合器Q10的6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96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二光耦合器Q7、电阻R41、电阻R42和电容C59,所述第二光耦合器Q7的1引脚与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与输入接口J16的1引脚连接,第二光耦合器Q7的1引脚与电容C59的一端连接,电容C59的另一端、第二光耦合器Q7的3引脚和4引脚都接地GND,第二光耦合器Q7的6引脚与电阻R41的一端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接第一3.3V电源,第二光耦合器Q7的6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包括温湿度感应模块、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含水量检测装置、灌溉装置、报警装置、通风装置、门禁安全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加热装置、中央处理器、状态指示灯电路、电源模块、服务器和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感应模块经第一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门禁安全装置经第二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视频监控装置经第三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经第四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土壤含水量检测装置经第五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中央处理器经第一继电器输出模块与灌溉装置连接,中央处理器经第二继电器输出模块与报警装置连接,中央处理器经第三继电器输出模块与通风装置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状态指示灯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经自适应接口电路与服务器进行信号传输,中央处理器经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电源模块为所述农业大棚监控系统提供电能;所述电源模块包括5V稳压电路、第一3.3V稳压电路、第二3.3V稳压电路和4.15V稳压电路,所述5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电解电容C3、电感L1、二极管D1和电解电容C6,所述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1引脚接直流12V电源接口J8的1引脚,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1引脚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2引脚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2引脚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4引脚连接,直流12V电源接口J8的3引脚、电解电容C3的负极、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6引脚、3引脚、5引脚、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解电容C6的负极都接地GND,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4引脚输出5.0V电源;所述第一3.3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电解电容C4和电解电容C5,所述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3引脚接5.0V电源,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3引脚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连接,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2引脚与电解电容C5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4的负极、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1引脚和电解电容C5的负极都接地GND,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2引脚输出第一3.3V电源;所述第二3.3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电阻R4、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1引脚接5.0V电源,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3引脚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5.0V电源,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4引脚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5引脚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2引脚、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5引脚输出第二3.3V电源;所述4.15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电容C12、电解电容C11、电解电容C13、电容C14和电阻R7‑R9,所述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1引脚和2引脚都接5.0V电源,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2引脚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2引脚与电解电容C11的正极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5引脚与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解电容C13的正极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容C14的一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11的负极、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3引脚、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13的负极和电容C14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输出4.15V电源;所述中央处理器是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包括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所述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1引脚接第二3.3V电源,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1引脚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140引脚连接,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包括温湿度感应模块、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含水量检测装置、灌溉装置、报警装置、通风装置、门禁安全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加热装置、中央处理器、状态指示灯电路、电源模块、服务器和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感应模块经第一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门禁安全装置经第二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视频监控装置经第三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经第四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土壤含水量检测装置经第五信号输入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中央处理器经第一继电器输出模块与灌溉装置连接,中央处理器经第二继电器输出模块与报警装置连接,中央处理器经第三继电器输出模块与通风装置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状态指示灯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经自适应接口电路与服务器进行信号传输,中央处理器经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电源模块为所述农业大棚监控系统提供电能;所述电源模块包括5V稳压电路、第一3.3V稳压电路、第二3.3V稳压电路和4.15V稳压电路,所述5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电解电容C3、电感L1、二极管D1和电解电容C6,所述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1引脚接直流12V电源接口J8的1引脚,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1引脚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2引脚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2引脚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4引脚连接,直流12V电源接口J8的3引脚、电解电容C3的负极、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6引脚、3引脚、5引脚、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解电容C6的负极都接地GND,型号为LM2596-5.0的芯片U4的4引脚输出5.0V电源;所述第一3.3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电解电容C4和电解电容C5,所述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3引脚接5.0V电源,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3引脚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连接,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2引脚与电解电容C5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4的负极、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1引脚和电解电容C5的负极都接地GND,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3的2引脚输出第一3.3V电源;所述第二3.3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电阻R4、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1引脚接5.0V电源,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3引脚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5.0V电源,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4引脚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5引脚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2引脚、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RT9193-33GB的芯片U5的5引脚输出第二3.3V电源;所述4.15V稳压电路包括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电容C12、电解电容C11、电解电容C13、电容C14和电阻R7-R9,所述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1引脚和2引脚都接5.0V电源,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2引脚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2引脚与电解电容C11的正极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5引脚与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解电容C13的正极连接,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与电容C14的一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11的负极、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3引脚、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13的负极和电容C14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MIC29302WU的芯片U7的4引脚输出4.15V电源;所述中央处理器是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包括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所述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1引脚接第二3.3V电源,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1引脚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140引脚连接,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2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140引脚连接,型号为DHT1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4引脚接地GND;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一光耦合器Q10、电阻R45、电阻R46和电容C61,所述第一光耦合器Q10的1引脚与电阻R46的一端连接,电阻R46的另一端与输入接口J16的5引脚连接,第一光耦合器Q10的1引脚与电容C61的一端连接,电容C61的另一端、第一光耦合器Q10的3引脚和4引脚都接地GND,第一光耦合器Q10的6引脚与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电阻R45的另一端接第一3.3V电源,第一光耦合器Q10的6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96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二光耦合器Q7、电阻R41、电阻R42和电容C59,所述第二光耦合器Q7的1引脚与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电阻R42的另一端与输入接口J16的1引脚连接,第二光耦合器Q7的1引脚与电容C59的一端连接,电容C59的另一端、第二光耦合器Q7的3引脚和4引脚都接地GND,第二光耦合器Q7的6引脚与电阻R41的一端连接,电阻R41的另一端接第一3.3V电源,第二光耦合器Q7的6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44引脚连接;所述第三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三光耦合器Q8、电阻R43、电阻R44和电容C58,所述第三光耦合器Q8的1引脚与电阻R43的一端连接,电阻R43的另一端与输入接口J16的3引脚连接,第三光耦合器Q8的1引脚与电容C58的一端连接,电容C58的另一端、第三光耦合器Q8的3引脚和4引脚都接地GND,第三光耦合器Q8的6引脚与电阻R44的一端连接,电阻R44的另一端接第一3.3V电源,第三光耦合器Q8的6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45引脚连接;所述第四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四光耦合器Q9、电阻R47、电阻R48和电容C60,所述第四光耦合器Q9的1引脚与电阻R47的一端连接,电阻R47的另一端与输入接口J16的7引脚连接,第四光耦合器Q9的1引脚与电容C60的一端连接,电容C60的另一端、第四光耦合器Q9的3引脚和4引脚都接地GND,第四光耦合器Q9的6引脚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电阻R48的另一端接第一3.3V电源,第四光耦合器Q9的6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97引脚连接;所述第五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五光耦合器Q11、电阻R49、电阻R50和电容C62,所述第五光耦合器Q11的1引脚与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电阻R49的另一端与输入接口J16的9引脚连接,第五光耦合器Q11的1引脚与电容C62的一端连接,电容C62的另一端、第五光耦合器Q11的3引脚和4引脚都接地GND,第五光耦合器Q11的6引脚与电阻R50的一端连接,电阻R50的另一端接第一3.3V电源,第五光耦合器Q11的6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98引脚连接,输入接口J16的2引脚、4引脚、6引脚、8引脚和10引脚都接地GND;所述第一继电器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U18、三极管Q13和二极管D11,所述第一继电器U18的2引脚与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继电器U18的2引脚与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与电阻R52的一端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接5.0V电源,第一继电器U18的7引脚与电阻R5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13的基极与电阻R54的一端连接,电阻R54的另一端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29引脚连接,第一继电器U18的1引脚与第一常开常闭端子J17的6引脚连接,第一继电器U18的4引脚和5引脚都与第一常开常闭端子J17的4引脚连接,第一继电器U18的8引脚与第一常开常闭端子J17的2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输出模块包括第二继电器U19、三极管Q14和二极管D12,所述第二继电器U19的2引脚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继电器U19的2引脚与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与电阻R55的一端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接5.0V电源,第二继电器U19的7引脚与电阻R5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14的基极与电阻R57的一端连接,电阻R57的另一端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114引脚连接,第二继电器U19的1引脚与第二常开常闭端子J18的5引脚连接,第二继电器U19的4引脚和5引脚都与第二常开常闭端子J18的3引脚连接,第二继电器U19的8引脚与第二常开常闭端子J18的1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输出模块包括第三继电器U17、三极管Q12和二极管D12,所述第三继电器U17的2引脚与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继电器U17的2引脚与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与电阻R51的一端连接,电阻R51的另一端接5.0V电源,第三继电器U17的7引脚与电阻R5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12的基极与电阻R53的一端连接,电阻R53的另一端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114引脚连接,第三继电器U17的1引脚与第一常开常闭端子J17的5引脚连接,第三继电器U17的4引脚和5引脚都与第一常开常闭端子J17的3引脚连接,第三继电器U17的8引脚与第一常开常闭端子J17的1引脚连接;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LS1、三极管Q1和磁珠FB1,所述磁珠FB1的一端接5.0V电源,磁珠FB1的另一端与蜂鸣器LS1的一端连接,蜂鸣器LS1的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34引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蜂鸣器LS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1的负极和电容C2的另一端都接地GND;所述自适应接口电路包括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和型号为HR911105A的集成变压器J19,所述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56引脚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100引脚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31引脚与电阻R67的一端连接,电阻R67的另一端接第二3.3V电源,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30引脚、29引脚、28引脚、27引脚和59引脚分别与型号为STM32F407ZGT6的处理器U8的41引脚、40引脚、43引脚、42引脚和35引脚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75引脚与电阻R68的一端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75引脚与晶振Q16的一端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75引脚与电容C74的一端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76引脚与电阻R68的另一端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76引脚与晶振Q16的另一端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76引脚与电容C75的一端连接,电容C74的另一端和电容C75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11引脚、15引脚、16引脚、33引脚和69引脚都与电解电容C71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71的负极接地GND,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7引脚和74引脚都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71的正极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7引脚与电解电容C70的正极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74引脚与电容C69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70的负极和电容C69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12引脚、18引脚和44引脚都接第二3.3V电源,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12引脚、18引脚和44引脚都与电容C67的一端连接,电容C67的另一端接地GND,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2引脚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二3.3V电源,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2引脚与电解电容C66的正极连接,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2引脚与电容C65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66的负极和电容C65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W5100的芯片U21的1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远波李伟石钦亮李光远肜瑶朱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