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282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高速定影处理和低速定影处理两者中得到令人满意的定影图像品质、甚至在反复使用中通过抑制内部污染显示优良图像品质的调色剂。在包括含有粘结剂树脂、烃蜡和着色剂的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中,所述烃蜡通过在200℃下加热10分钟时的热脱附和GC/MS分析中具有特定范围内的碳原子数的组分的总量的关系来规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图像形成方法如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或调色剂喷射系统中使用的调色剂。
技术介绍
现今复印机与打印机的功能已扩展,因此,需要一种在高速打印处理中对普通纸显示令人满意的定影性的调色剂。同时,需要一种在低速打印处理中输出至厚纸如光泽纸时显示均一和高光泽度的调色剂。因此,尽管定影条件多变且严苛,但为了形成令人满意的图像,调色剂中含有的蜡已经得以改进。然而,当反复进行高速打印或输出至厚纸时,调色剂中含有的蜡污染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因此产生另一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即使在高速打印或输出至厚纸时长时间使用也可防止设备内部(特别地,定影装置附近)的污染的调色剂。专利文献I提出一种通过包括借助于含有高含量的正烷烃(n-paraffin)而具有低熔点和迅速熔融性的蜡而提供优良定影性的调色剂。专利文献2提出一种通过调整蜡的烃组分平均碳原子数而提供优良耐热污损性的调色剂。专利文献3提出一种通过利用具有特定范围内的由DSC观察到的吸热峰的蜡而甚至于对厚纸也显示优良定影性的调色剂。然而,尽管专利文献I和2中记载的调色剂的定影性优良,但在防止定影处理中设备内部的污染方面仍显不足。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调色剂可抑制定影辊的污染,但对于抑制定影装置周边构件的内部污染没有获得充分的改进效果。引文列表_6]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 专利特开2000-321815(美国专利620395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84661 (美国专利7432030)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1-24948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高速处理且输出至厚纸时显示优良定影性、甚至长时间使用也能通过抑制设备内部污染而显示长时间高图像品质的调色剂。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各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粘结剂树脂、烃蜡和着色剂,其中通过在200°C下加热所述烃蜡10分钟而挥发的组分的GC/MS分析中,i)显示在碳原子数为16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A)为1500ppm以下;ii)显示在碳原子数为30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B)为570ppm以下;和iii)当显示在碳原子数为16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以及碳原子数为29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前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表示为总量(C)时,所述总量(B)和所述总量(C)满足由(B)/(C) ^ 2.0表示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在高速处理且输出至厚纸时显示优良定影性、甚至长时间使用也能通过抑制设备内部污染而显示长时间高图像品质的调色剂。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通过在200°C下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蜡I加热10分钟而挥发的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的图。图2是显示通过在200°C下将本专利技术比较例中使用的蜡26加热10分钟而挥发的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的图。图3是显示通过在200°C下将本专利技术比较例中使用的蜡14加热10分钟而挥发的组分的GC/MS分析结果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人坚持不懈地研究复印机和打印机内部污染的原因,结果发现,调色剂颗粒中含有的高沸点挥发性组分的量与图像形成设备内部的污染(在下文中称为〃内部污染)的状态之间存在高相关性。此外,本专利技术人详细研究了高沸点挥发性组分的组成比与污染物质的堆积状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定影处理条件下污染发生的机理,发现了有效防止内部污染的蜡。蜡的效果和内部污染发生的机理将描述如下,然后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当含有蜡的调色剂在定影处理中加热时,蜡熔融,由此出现因熔融蜡导致的增塑效果和脱模效果。结果,调色剂的定影性得以改进以防止调色剂污损和污染至定影构件上,也避免了如在定影装置处卷起(roll-up)和卡纸等问题。在高速定影处理中,调色剂需要在定影辊隙部处瞬时熔融。因此,设置定影温度至高范围,由此在很多情形下施加过多热量至调色剂。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如果在施加过多热量至调色剂的状态下进行连续打印,则观察到图像形成设备中来自蜡的高沸点挥发性组分的浓度增加的现象。高沸点挥发性组分在接触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构成构件时瞬时冷却并由此沉积。内部污染由沉积物的堆积引起。内部污染的发展引起各种控制传感器的灵敏性降低和功能构件的能力降低。结果,图像品质逐渐降低,需要维修或更换构件并可能减少图像形成设备的使用期限。另一方面,需要光泽纸上打印的图像具有类似于照片的高光泽度。因此,在输出至光泽纸时,通过降低处理速度以使调色剂充分熔融和使蜡组分均一地铺展至熔融树脂表面上来获得平滑的定影表面。在此类定影处理条件中,延长了以使蜡处于充分铺展状态下加热调色剂的时间。因此,来自蜡的高沸点挥发性组分的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加速构件污染的倾向。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包括含有烃蜡的调色剂颗粒。烃蜡通常是非极性的,因此与通常用作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或聚酯树脂的相容性低。因此,在含有烃蜡的调色剂中,因为抑制了粘结剂树脂的过度增塑,即使在需要高耐久性的高速处理中也可获得优良的显影性和耐污损性。此外,烃蜡由具有一定碳原子数分布的烃组分构成。因此,定影处理中将产生的高沸点挥发性组分显示出蜡特有的碳原子数分布。本专利技术人详细分析了调色剂含有烃蜡时产生的内部污染组分,结果发现,内部污染的进展状态与通过在200°C下加热烃蜡10分钟而挥发的组分的GC/MS分析中的峰型(peak pattern)之间有关系。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发生这种关系是因为上述分析中温度200°C加热10分钟的条件接近于通常图像形成设备中产生高沸点挥发性组分的条件。此外,研究揭示碳原子数为30以上的组分容易挥发和在设备中沉积,这是内部污染的主要原因。上述的研究揭示了,为了减少内部污染,有必要降低调色剂颗粒中含有的烃蜡的高沸点挥发性组分的总量和高沸点挥发性组分中碳原子数为30以上的组分的总量。因此,本专利技术调色剂中含有的烃蜡的特征在于:通过在200°C下加热烃蜡10分钟而挥发的组分的GC/MS分析中,显示在碳原子数为16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A)为1500ppm以下,显示在碳原子数为30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B)为570ppm以下。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碳原子数为16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包括碳原子数为16的烃的峰检出时间,在碳原子数为30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包括碳原子数为30的烃的峰检出时间。本专利技术关注通过加热烃蜡产生的碳原子数为16以上的挥发性组分作为颗粒沉积从而污染设备内部。在本说明书中,总量(A)表示烃蜡中含有的且引起内部污染的高沸点挥发性组分总量的比例。通过控制总量(A)至1500ppm以下将由烃蜡产生的高沸点挥发性组分的量控制为低水平,由此可抑制粘附至图像形成设备如定影构件的内部的高沸点挥发性组分的量。此外,本专利技术关注加热烃蜡时产生的碳原子数为30以上的挥发性组分在高沸点挥发性组分中特别易于沉积,因此,这些组分成为内部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发现通过将总量(B)控制至570ppm以下可抑制引起内部污染的颗粒的产生。通过限制总量(A)和总量(B)在上述范围内,甚至在用高速处理机进行长时间连续输出和以低速定影模式打印大量纸张如厚纸的情形下,也可有效抑制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污染。此外,通过在200°C下加热本专利技术调色剂中含有的烃蜡10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色剂,其包含调色剂颗粒,各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粘结剂树脂、烃蜡和着色剂,其中通过使用在200℃下加热所述烃蜡10分钟而挥发的组分的GC/MS分析中,i)显示在碳原子数为16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A)为1500ppm以下;ii)显示在碳原子数为30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B)为570ppm以下;和iii)当显示在碳原子数为16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以及碳原子数为29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前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表示为总量(C)时,所述总量(B)和所述总量(C)满足由(B)/(C)≥2.0表示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8 JP 2010-2010661.一种调色剂,其包含调色剂颗粒,各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粘结剂树脂、烃蜡和着色齐U,其中 通过使用在200°c下加热所述烃蜡10分钟而挥发的组分的GC/MS分析中, i)显示在碳原子数为16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A)为.1500ppm 以下; ii)显示在碳原子数为30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B)为.570ppm以下;和 iii)当显示在碳原子数为16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后以及碳原子数为29的烃的峰检出时间之时和之前检出的峰的组分总量表示为总量(C)时,所述总量(B)和所述总量(C)满足由(B)/(C) ≥ 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宪一谷内信也镝木武志阿部展久黑木施老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