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生产用磨边机,其特点是:包括机架、主支撑部分、工作台和端面磨削部分;工作台包括底架、托板及驱动托板沿底架水平移动的进给机构;端面磨削部分包括磨削轮和磨削轮驱动机构,磨削轮驱动机构由第一电机、与其连接的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的主驱动轴、固装在主驱动轴端部的支撑框架、固装在支撑框架内的第二电机及连接第二电机和磨削轮的传动结构构成;主驱动轴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对正,磨削轮相对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偏心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电机的配合运动,对管材的端面进行连续均匀的磨削。该磨削方式相比于现有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磨削方式,一方面提高了磨削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管体磨边后的端面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生产用设备,特别涉及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生产用磨边机。
技术介绍
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是以高强度钢丝左右旋转缠绕成型的网状骨架为增强体,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基体,并用高性能粘接树脂层将两者粘结固定在一起的复合管材。目前,该种复合管材广泛应用在城市自来水管网、燃气管网、城乡饮用水管道、农用灌溉管道、矿上砂浆输送管道等领域。该种复合管材在制造完成后,需要对管材的两端进行封边,以避免高强度钢丝外露。在封边前,需要对管材的端面进行磨边处理,以提高管体端面的质量。目前,磨边以人工操作为主,该种操作方式具有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缺点,另外磨边后管体端面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生产用磨边机,该磨边机提高了管材磨边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管体磨边后的端面质量。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生产用磨边机,其特征在于:由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主支撑部分、安装在机架上的工作台和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端面磨削部分构成;所述工作台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端面的底架、安装在底架上方与其通过直线导轨副滑动连接的托板及驱动托板沿底架水平移动的进给机构;所述端面磨削部分包括磨削轮和磨削轮驱动机构,所述磨削轮驱动机构由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相连的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的主驱动轴、固装在主驱动轴端部的支撑框架、固装在支撑框架内的第二电机及连接第二电机和磨削轮的传动结构构成;所述主驱动轴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对正,所述磨削轮相对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偏心设置。本技术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支撑部分由前后布置的两组相同结构的支撑架构成,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固装在机架上方、所述上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下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下支架的另一端通过快拆组件连接;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半圆孔,所述半圆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半衬套和第二半衬套,所述两半衬套对齐后内孔形成与管材外径一致的整圆结构。所述快拆组件由安装在下支架上的第三销轴,与第三销轴转动连接的螺杆及与螺杆配合的套筒式扳手构成;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设有能使螺杆穿过的开槽。所述机架上位于主支撑部分的前端还设有用于支管材的辅助支撑部分,所述辅助支撑部分包括固装在机架前侧面上的第四支架和垂直安装在第四支架上能上下调整的支撑辊组,所述支撑辊组由与第四支架连接的螺杆部分,固装在螺杆上端的辊架部分及安装在辊架上的支撑辊构成,所述螺杆部分上位于第四支架的上端安装有调整螺母。所述传动结构由固装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与磨削轮同轴设置的从动轮,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带构成。所述机架上方在磨削轮的位置安装有防尘护罩,所述防尘罩在靠近主支撑部分的端面上设有能穿过管材的开孔;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漏斗状的废料收集槽,所述废料收集槽的出料口位于机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废料收集槽位于磨削轮的下方。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配合运动,可对管材的端面进行连续均匀的磨削。该磨削方式相比于现有的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磨削方式,一方面提高了磨削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管体磨边后的端面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图4是图3的后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6是图3的左视图;图7是图3的右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9是图8中去掉防尘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主支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辅助支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主支撑部分;2_1、上支架;2_2、下支架;2_3、第一销轴;2_4、快拆组件;2_4_1、第二销轴;2_4_2、螺杆;2_4_3、套筒式扳手;2_5、第一半衬套;2_6、第二半衬套;2_7、开槽;3、工作台;3-1底架;3-2、托板;3-3、进给机构;4、端面磨削部分;4_1、磨削轮;4_2、第一电机;4-3、减速器;4-4、主驱动轴;4-5、支撑框架;4_6、第二电机;4_7、传动结构;4-7-1、主动轮;4-7-2、从动轮;4-7-3、传动带;5、辅助支撑部分;5_1、第一支架;5-2、支撑辊组;5-2-1、螺杆部分;5-2-2、辊架部分;5_2_3、支撑辊;5_3、调整螺母;6、防尘护罩;6-1、开孔;7、废料收集槽;7-1、出料口 ;8、管材。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12,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生产用磨边机,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上的主支撑部分2、安装在机架上的工作台3和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端面磨削部分4。所述工作台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端面的底架3-1、安装在底架上方与其通过直线导轨副滑动连接的托板3-2及驱动托板沿底架水平移动的进给机构3-3。该进给机构可采用常见的齿轮、齿条机构,齿条与托板连接,齿轮安装在手驱轴上,在手驱轴的端部安装手驱轮;进给机构也可采用类似于车床刀架部分的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端面磨削部分包括磨削轮4-1和磨削轮驱动机构。所述磨削轮驱动机构由第一电机4-2、与第一电机相连的减速器4-3、连接减速器的主驱动轴4-4、固装在主驱动轴端部的支撑框架4-5、固装在支撑框架内的第二电机4-6及连接第二电机和磨削轮的传动结构4-7构成。所述主驱动轴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对正,所述磨削轮相对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偏心设置。偏心量的大小与管材的管径相匹配,具体的,当管材的管径较大时,应该取较大的偏心量,确保在磨削过程中,磨削轮与管材的端面对正,反之,当管材的管径较小时,应该取较小的偏心量。上述技术方案中:主支撑部分用于磨边时支撑管材,其一方面要保证管材支撑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在管材封口完毕后可方便快捷地将管材卸下。在本技术中,该主支撑部分可进一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由前后布置的两组相同结构的支撑架构成,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架2-1和下支架2-2。所述下支架固装在机架上方,所述上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2-3与下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下支架的另一端通过快拆组件2-4连接。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半圆孔,所述半圆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半衬套2-5和第二半衬套2-6,所述两半衬套对齐后内孔形成与管材外径一致的整圆结构。具体的,第一半衬套固装在上支架的半圆孔内,第二半衬套固装在下支架的半圆孔内。在管材磨边时,上支架与下支架的另一端通过快拆组件连接,将管材压紧在上述两半衬套之间,在磨边完成后,快拆组件打开,沿着第二销轴抬起上支架后,可进行卸管和重新装管的工作。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上述快拆组件进一步由安装在下支架上的第二销轴2-4-1,与第二销轴转动连接的螺杆2-4-2及与螺杆配合的套筒式扳手2-4-3构成。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设有能使螺杆穿过的开槽2-7。具体的,在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固定时,使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该端对齐,此时两支架上的开槽正好对齐,然后将螺杆垂直引入到开槽内,通过沿螺杆拧紧套筒式扳手,使套筒式扳手的下端面压紧在上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生产用磨边机,其特征在于:由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主支撑部分、安装在机架上的工作台和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端面磨削部分构成;所述工作台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端面的底架、安装在底架上方与其通过直线导轨副滑动连接的托板及驱动托板沿底架水平移动的进给机构;所述端面磨削部分包括磨削轮和磨削轮驱动机构,所述磨削轮驱动机构由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相连的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的主驱动轴、固装在主驱动轴端部的支撑框架、固装在支撑框架内的第二电机及连接第二电机和磨削轮的传动结构构成;所述主驱动轴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对正,所述磨削轮相对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偏心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生产用磨边机,其特征在于:由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主支撑部分、安装在机架上的工作台和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端面磨削部分构成;所述工作台包括固装在机架上端面的底架、安装在底架上方与其通过直线导轨副滑动连接的托板及驱动托板沿底架水平移动的进给机构;所述端面磨削部分包括磨削轮和磨削轮驱动机构,所述磨削轮驱动机构由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相连的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的主驱动轴、固装在主驱动轴端部的支撑框架、固装在支撑框架内的第二电机及连接第二电机和磨削轮的传动结构构成;所述主驱动轴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对正,所述磨削轮相对于主支撑部分的中心偏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网骨架复合管材生产用磨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部分由前后布置的两组相同结构的支撑架构成,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固装在机架上方、所述上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下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下支架的另一端通过快拆组件连接;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半圆孔,所述半圆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半衬套和第二半衬套,所述两半衬套对齐后内孔形成与管材外径一致的整圆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贺超,刘春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永盛泰鑫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