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感应模组及包含该触摸屏感应模组的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382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7:42
一种触摸屏感应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第二基板、第二导电层及支撑基片。第一基板的一侧开设有预设形状的第一凹槽。第一导电层形状与第一凹槽匹配,第一导电层收容于第一凹槽内。第二基板附着于第一基板开设第一凹槽的一侧,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开设有预设形状的第二凹槽。第二导电层形状与第二凹槽匹配,第二导电层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由于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分别收容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且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的形状分别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匹配。因此,在形成导电层时无需进行蚀刻成形即可得到电极,从而避免浪费材料,进而降低成本。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屏感应模组及包含该触摸屏感应模组的显不器。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可接收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摸屏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设备。在传统的触摸屏中,ITO导电层依然是触摸屏感应模组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备ITO导电层时,一般需在一基材的整面先进行ITO镀膜,再进行ITO图案成形以得到电极,最后制作透明电极银引线。ITO图案成形时,需要使用刻蚀工艺对形成的ITO膜进行蚀刻。而ITO (掺锡氧化铟)是一种昂贵材料,图案成形中会造成大量ITO浪费,从而使成本增加。此外,刻蚀工艺需采用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材料,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降低成本的触摸屏感应模组及包含该触摸屏感应模组的显示器。一种触摸屏感应模组,包括:第一基板,其一侧开设有预设形状的第一凹槽;第一导电层,形状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所述第一导电层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二基板,附着于所述第一基板开设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开设有预设形状的第二凹槽;第二导电层,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匹配,所述第二导电层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及支撑基片,附着于所述第二基板开设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以将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夹持于所述支撑基片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片及附着于所述第一基片上的第一基质层,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基质层上,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片及附着于所述第二基片上的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基质层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均为由导电细线交叉构成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包括多个网格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层中的导电细线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导电细线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导电细线的线宽为 500nm-5u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细线的材料为金属、导电高分子、石墨烯、碳纳米管或氧化铟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包括,金、银、铜、铝、镍、锌或任意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单元为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曲边四边形,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网格单元的中心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网格单元的中心间隔预设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网格单元的中心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网格单元的中心间隔l/3a^a/2,其中a为网格单元的边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上位于同一排列方向上的网格单元的中心连线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位于同一排列方向上的网格单兀的中心连线不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嵌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中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弓I线嵌设于所述第二基板中并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分为多个相互绝缘的第一网格条带,所述第二导电层分为多个相互绝缘的第二网格条带,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为多个且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网格条带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为多个且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网格条带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均为单列实心线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引线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端设有条形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比第一电极引线的其他部位宽,所述第二电极引线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端设有条形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比第二电极引线的其他部位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弓I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均由导电细线呈网格交叉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弓I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网格周期小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网格周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设有第一电极转接线,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设有第二电极转接线,所述第一电极转接线及所述第二电极转接线均为连续的导电细线,所述第一电极引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引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极转接线及所述第二电极转接线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该第一电极转接线同时与该第一导电层及第一电极引线上至少两条导电细线的端部连接,该第二电极转接线同时与该第二导电层及第二电极引线上至少两条导电细线的端部连接。一种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及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感应模组,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与所述显示屏贴合,以使所述触摸屏感应模组贴附于所述显示屏。与传统的触摸屏感应模组相比,上述触摸屏感应模组具有至少如下优点:1、上述触摸屏感应模组的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分别收容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且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的形状分别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匹配。因此,在形成导电层时无需进行蚀刻成形即可得到电极,从而避免浪费材料,进而降低成本;2、由于上述触摸屏感应模组的生产工程中不需要进行时刻工艺。因此,可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物质,从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显示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器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显示器中触摸屏感应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触摸屏感应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触摸屏感应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不触摸屏感应模组的第一导电层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3所示触摸屏感应模组的第二导电层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触摸屏感应模组的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显示器10包括触摸屏感应模组100及显示屏200。其中,触摸屏感应模组100贴附于显示屏200上。请一并参阅图3,触摸屏感应模组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一导电层120、第二基板130、第二导电层140、支撑基片150、第一电极引线160及第二电极引线170。第一基板110的一侧开设有预设形状的第一凹槽1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0包括第一基片113及附着于第一基片113上的第一基质层115。其中,可通过在第一基片113上涂覆胶状物,并使胶状物固化以形成第一基质层115。第一凹槽111开设于第一基质层115上。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其一侧开设有预设形状的第一凹槽;第一导电层,形状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所述第一导电层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二基板,附着于所述第一基板开设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开设有预设形状的第二凹槽;第二导电层,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匹配,所述第二导电层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及支撑基片,附着于所述第二基板开设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以将所述第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层夹持于所述支撑基片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育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