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复合挤出新工艺的木塑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1044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复合挤出新工艺的木塑墙板,包括木塑板体和设在木塑板体外表面的与木塑板体均匀共挤的木塑加强层,所述木塑板体的下端设有下勾板,木塑板体的上端设有上勾板,在基体上设有与下勾板配合的下连接件以及与上勾板配合的上连接件,所述木塑板体通过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固定在基体上,所述木塑板体上设有使上下相近两块木塑板体的外表面配合衔接的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强度和耐温性能好、结构美观、环保耐用,安装时墙板表面无螺钉露出,不破坏木塑墙板原有结构,安装、维护、更换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复合挤出新工艺的木塑墙板
技术介绍
由于木塑墙板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环保性能、外观质感以及加工性能,其生产和应用不断扩大。目前市场上的木塑墙板的强度和耐温性能较差,产品使用寿命较低,另外在安装时,需要在木塑墙板上打洞并用螺钉固定,这样墙板表面不仅会有螺钉露出影响美观,而且会破坏木塑墙板结构,而且安装、维护、更换等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复合挤出新工艺的木塑墙板,强度和耐温性能好、结构美观、环保耐用,安装时墙板表面无螺钉露出,不破坏木塑墙板原有结构,安装、维护、更换方便。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采用复合挤出新工艺的木塑墙板,包括木塑板体和设在木塑板体外表面的与木塑板体均匀共挤的木塑加强层,所述木塑板体的下端设有下勾板,木塑板体的上端设有上勾板,在基体上设有与下勾板配合的下连接件以及与上勾板配合的上连接件,所述木塑板体通过下连接件和上连接件固定在基体上,所述木塑板体上设有使上下相近两块木塑板体的外表面配合衔接的衔接结构。作为优选,所述衔接结构包括设在木塑板体外表面下端的下衔接板和设在木塑板体外表面上端与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上的下衔接板相配合衔接的上衔接板。两块木塑墙板之间衔接较好。作为优选,所述下衔接板的外表面与木塑板体的外表面齐平,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的上衔接板伸入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的下衔接板和下勾板之间。上衔接板与另一木塑板体的下衔接板衔接较好。作为优选,所述上衔接板与木塑板体的连接面为坡面,所述上衔接板短于下衔接板,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上的下衔接板的下端面与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的上衔接板上的坡面之间形成凹槽。当两块木塑板体拼接时,下衔接板正好顶在上衔接板上,增加了木塑墙板与木塑墙板连接处的强度,衔接较好。作为优选,所述木塑板体的下端位于下衔接板和下勾板之间设有下中沿板,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的上衔接板卡在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的下衔接板和下中沿板之间。上衔接板的末端卡进在下衔接板和下中沿板之间,木塑板体之间的连接较好,结构牢固。作为优选,所述木塑板体的内表面下端设有凹向木塑板体的台阶面,所述下连接件固定在基体与台阶面之间,所述下连接件上设有勾紧下勾板的下钩体,所述上连接件固定在基体与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的台阶面之间,所述上连接件上设有勾紧上勾板的上钩体;用于固定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的下连接件与用于固定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的上连接件一起固定在基体与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的台阶面之间,或者用于固定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的下连接件与用于固定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的上连接件为一体结构,所述下钩体设在用于固定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的上连接件上。结构合理美观,固定较好。作为优选,所述上勾板的上端设有向木塑板体外侧凸出的凸起,所述上钩体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弯折。与钩形连接件连接牢固,防止木塑墙板与钩形连接件脱离。作为优选,所述木塑板体的外表面中部横向设有与所述凹槽结构相同的浅槽。与左上沿板与坡面之间形成的凹槽相协调,墙板表面比较美观。作为优选,所述木塑板体中横向设有若干贯穿木塑板体的通孔。能减轻木塑板体的重量,节约成本。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在位于最下方的木塑板体的下端的下封边条、固定在位于最上方的木塑板体的上端的上封边条、固定在木塑板体横向一侧的侧封边条以及固定在左右相邻两木塑板体侧部之间的柱状封边条。封边条封边,保护木塑板体,结构美观,能延长木塑墙板的使用寿命。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采用复合挤出新工艺的木塑墙板,强度和耐温性能好、结构美观、环保耐用,安装时木塑墙板表面无螺钉露出,也不破坏木塑墙板的原有结构,安装、维护、更换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在墙体上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上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下封边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上封边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基体为地垄时的一种地垄的结构端面图;图10-a、图10-b、图10-c、图10_d、图10_e和图10_f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面墙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一面墙安装完成后一侧木塑板体被侧封边条挡牢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相邻两面墙之间木塑板体通过柱状封边条衔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至13所示,一种采用复合挤出新工艺的木塑墙板,包括木塑板体I和设在木塑板体I外表面的与木塑板体I均匀共挤出的木塑加强层2,所述木塑板体I的下端设有下勾板5,木塑板体I的上端设有上勾板7,在基体12上设有与下勾板5配合的下连接件14以及与上勾板7配合的上连接件15,所述木塑板体通过下连接件14和上连接件15固定在基体12上,所述木塑板体I上设有使上下相近两块木塑板体I的外表面配合衔接的衔接结构。所述衔接结构包括设在木塑板体I外表面下端的下衔接板4和设在木塑板体I外表面上端与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I上的下衔接板4相配合衔接的上衔接板6。所述下衔接板4的外表面与木塑板体I的外表面齐平,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I的上衔接板6伸入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I的下衔接板4和下勾板5之间。所述上衔接板6与木塑板体I的连接面为坡面,所述上衔接板6短于下衔接板4,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I上的下衔接板4的下端面与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I的上衔接板6上的坡面之间形成凹槽9。所述木塑板体I的下端位于下衔接板4和下勾板5之间设有下中沿板8,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I的上衔接板6卡进在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I的下衔接板4和下中沿板8之间。所述木塑板体I的内表面下端设有凹向木塑板体I的台阶面11,所述下连接件14固定在基体12与台阶面11之间,所述下连接件14上设有勾紧下勾板7的下钩体141,所述上连接件15固定在基体12与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I的台阶面11之间,所述上连接件15上设有勾紧上勾板5的上钩体151 ;用于固定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I的下连接件14与用于固定位于下方的木塑板体I的上连接件15一起固定在基体与位于上方的木塑板体I的台阶面11之间,所述上勾板7的上端设有向木塑板体外侧凸出的凸起71,所述上钩体151上设有与所述凸起71配合的弯折。所述木塑板体I的外表面中部横向设有与所述凹槽9结构相同的浅槽91。所述木塑板体I中横向设有若干贯穿木塑板体I的通孔3。还包括固定在位于最下方的木塑板体I的下端的下封边条131、固定在位于最上方的木塑板体I的上端的上封边条132、固定在木塑板体I横向一侧的侧封边条133以及固定在左右相邻两木塑板体I侧部之间的柱状封边条134。本结构中,所述基体12为固定在墙体上的两段平行的地垄,木塑板体I架设固定在两段地垄之间,使用效果较好,当然墙体也可直接作为基体12,木塑板体I直接沿墙体安装。本结构中,衔接板也可为单独设在木塑板体I下端或单独设在木塑板体I上端;下衔接板4和上衔接板6为错位衔接,也可均为与木塑板体I的外表面齐平的直接对接在一起的两个板体;下连接件14和上连接件15从下勾板5与基体12或墙体的空隙中伸出,也可直接设在下勾板5和另一个木塑板体I的上勾板7之间。实施例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复合挤出新工艺的木塑墙板,包括木塑板体(1)和设在木塑板体(1)外表面的与木塑板体(1)均匀共挤出的木塑加强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塑板体(1)的下端设有下勾板(5),木塑板体(1)的上端设有上勾板(7),在基体(12)上设有与下勾板(5)配合的下连接件(14)以及与上勾板(7)配合的上连接件(15),所述木塑板体通过下连接件(14)和上连接件(15)固定在基体(12)上,所述木塑板体(1)上设有使上下相近两块木塑板体(1)的外表面配合衔接的衔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水良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新峰木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