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阀,包括阀体、电磁线圈和节流总成,所述节流总成包括,a)依次相邻的至少两级节流阀芯,各级节流阀芯上开设有相互导通且横截面依次减小的节流通道,其中首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与出口通道相对应;各级节流阀芯均受控于电磁线圈,根据电磁线圈的磁力大小逐级运动以切换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b)受控于电磁线圈的封堵阀芯,用于封闭末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c)分别作用于各级节流阀芯以及封堵阀芯的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电磁力对封堵阀芯和各级节流阀芯进行控制,从而改变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由此控制出口通道的流速,故使得控制结果多样性,控制效果好,及精度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纬纱张紧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磁阀,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纬纱张紧装置,尤其是一种带电磁阀的纬纱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管路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较高。目前,喷气织机在工作中,需通过电磁阀来控制主喷嘴和辅助喷嘴,按照设定时序控制主喷嘴和辅助喷嘴依次喷气,通过所喷气流来完成引纬动作。根据喷气织机的引纬特性,电磁阀工作时,工作频率采用为15-30HZ,工作气压为0.6 0.8MPa,动作响应时间为7 8ms ο为了提高喷气织机中电磁阀反应速度,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2240834.7,申请日为2002年7月3日,为“喷气织机高频电磁阀”中公开了一种喷气织机用的高频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阀体、外壳、线圈、与线圈电连接的电连接装置、在线圈内的铁芯套管、铁芯套管内的静铁芯和动铁芯、静铁芯和动铁芯之间的动铁芯弹簧、以及动铁芯下端的阀口软垫,所述阀体包括阀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动铁芯为同轴心固连的两个不同大小横截面的圆柱体,在阀口软垫上有一小孔,小孔贯穿阀口软垫的上下端,在动铁芯与阀口软垫之间有一弹簧装置。动铁芯的圆柱表面上覆有一层耐磨材料,动铁芯的两固连圆柱体之间的端面上有一缓冲装置。由于阀口软垫上的小孔和阀口软垫与动铁芯之间的弹簧,使工作时实现了二次开阀,提高了电磁阀的反应速度;另外,动铁芯圆柱面上覆有一层耐磨材料,增加了动铁芯的耐磨性,有效延长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动铁芯圆柱体之间的端面上的缓冲装置有利于降低电磁阀的工作噪声。喷气织机用的电磁阀是用来控制主喷嘴和辅助喷嘴的启闭,而控制主喷嘴和辅助喷嘴是用来控制纬纱的引纬速度。在专利“喷气织机高频电磁阀”中的高频电磁阀虽然解决了提高电磁阀反应速度的问题,但并不能实现纬纱张紧力和引纬速度的控制。传统喷气织机中为了实现对纬纱张紧力和引纬速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纬纱张紧装置来实现的,传统纬纱张紧装置包括带纬纱通道的主喷嘴,主喷嘴上设有与纬纱通道连通的吹气通道,该吹起通道与风机吹风口连接,吹起通道与风机间连接有控制吹起通道开闭的电磁阀。纬纱穿设于纬纱通道内,通过给纬纱通道内吹气,纬纱受气流的影响而被引拉出纬纱通道,从而实现纬纱的引纬动作。其中,纬纱所受作用力主要由气流流速决定,而气流流速与流量和横截面成正比。而电磁阀只能控制吹起通道的开闭,而不能控制吹气通道开闭的大小,如果想控制纬纱张紧力,那么在风机吹风口的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改变风机的功率,实现风机向吹气所吹气流压力的变化,才能对纬纱张紧力进行调整。但是,这样的纬纱张紧装置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控制精度不高,无法达到对纬纱张紧力的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于调节出口流速的电磁阀。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阀,包括:阀体,开设有阀腔及与该阀腔连通的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电磁线圈,位于所述阀体上;节流总成,位于阀腔内用以切换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所述节流总成包括,a)依次相邻的至少两级节流阀芯,各级节流阀芯上开设有相互导通且横截面依次减小的节流通道,其中首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与出口通道相对应;各级节流阀芯均受控于所述电磁线圈,根据电磁线圈的磁力大小逐级运动以切换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b)受控于所述电磁线圈的封堵阀芯,用于封闭末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c)分别作用于各级节流阀芯以及封堵阀芯的复位弹簧。本技术中,各级节流阀芯上开设有相互导通且横截面依次减小的节流通道,也即各级节流阀芯依次相邻且相互抵靠,而各级节流阀芯上的节流通道相互导通并形成一个总通道,故总通道在各级节流阀芯上的横截面呈逐级递减结构。当气流从总通道小口端进入后,所流经通道的横截面将逐级增大并从大口端排出。节流总成受控于电磁线圈,通过电磁线圈对各级节流阀芯的逐级切换,使得各级节流阀受磁力控制逐级运动,因此相互抵靠的各级节流阀芯从末级节流阀芯开始逐级分离,从而使得总通道的最小横截面随各级节流通道的分离而改变,也即实现切换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同时,通过复位弹簧,实现首级节流阀芯与出口通道周缘相互抵靠并构成首级节流阀芯上节流通道与出口通道的导通,各级节流阀芯与上级节流阀芯相互抵靠并构成相邻节流通道的导通,而封堵阀芯封闭末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因为总通道的大口端是与出口通道相连接,而从出口通道处流出的气流需要先经过各级节流阀芯上的节流通道,故出口通道处的流量受总通道的最小横截面影响。当各级节流阀芯逐级分离,从而切换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该开放程度指的是总通道上的最小横截面。其中,由于气流流速与流量和横截面成正比,所以在进口通道施加的气流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当改变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后,将改变出口通道的气流流速也将发生相应变化。为了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所以节流阀芯只有两级,即节流阀芯由一级节流阀芯和二级节流阀芯组成,一级节流阀芯上的节流通道横截面大于二级节流阀芯上的节流通道横截面;一级节流阀芯受控于电磁线圈,且构成一级节流阀芯上节流通道与出口通道的分离切换;二级节流阀芯受控于电磁线圈,且构成二级节流阀芯上节流通道与一级节流阀芯的分离切换;所述封堵阀芯受控于电磁线圈,且用于二级节流阀芯上节流通道的封闭。由此,实现出口通道三种开放程度的切换,从而满足多种场合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节流阀芯和封堵阀芯的实际需要,保证各阀芯的稳定工作,所述复位弹簧包括第一复位弹簧,用于驱动一级节流阀芯与二级节流阀芯相抵靠,且构成一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与出口通道相导通;第二复位弹簧,用于驱动二级节流阀芯与一级节流阀芯相抵触,且构成二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与一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相导通;封堵复位弹簧,用于驱动封堵节流阀芯封闭二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由此,通过各独立的弹簧来实现各级节流阀芯和封堵阀芯回位的稳定和迅速。为了保证一级节流阀芯和二级节流阀芯受电磁线圈和复位弹簧驱动下,运行轨迹唯一且稳定,所以所述出口通道、一级节流阀芯和二级节流阀芯上两两相邻部位分别设有导向机构。进一步优选设置:所述导向机构为锥形槽和与锥形槽相适配的锥形筒,锥形槽和锥形筒间插接配合。如果要切换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则封堵阀芯是所有阀芯力最先受电磁线圈控制的,而为了提高封堵阀芯运动时的稳定性,所以设于封堵阀芯上的铁芯,受控于电磁线圈且用于驱动封堵阀芯开启二级节流阀芯上的节流通道。由于初始启动的时候,如果通过电磁力控制铁芯在插槽内运动时,则在插槽内会产生阻碍铁芯运动的负压,从而影响铁芯的反应速度。为了提高封堵阀芯的反应时间,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供该铁芯滑动插设的插槽,该铁芯与插槽间密封配合,铁芯上开设有用于导通插槽和节流通道的减压通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磁线圈的电磁力分别对封堵阀芯和各级节流阀芯进行控制,从而改变出口通道的最小横截面,也即改变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由此控制出口通道的流速。本技术所涉及的节流阀芯的级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而最少为两级,即本技术最少有三种流速控制,故具有控制结果多样性,控制效果好,精度高等优点。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纬纱张紧装置,包括喷嘴,喷嘴上设有供所述纬纱通过的纬纱通道,及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阀,包括:阀体,开设有阀腔及与该阀腔连通的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电磁线圈,位于所述阀体上;节流总成,位于阀腔内用以切换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总成包括,a)依次相邻的至少两级节流阀芯,各级节流阀芯上开设有相互导通且横截面依次减小的节流通道,其中首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与出口通道相对应;各级节流阀芯均受控于所述电磁线圈,根据电磁线圈的磁力大小逐级运动以切换出口通道的开放程度;b)受控于所述电磁线圈的封堵阀芯,用于封闭末级节流阀芯的节流通道;c)分别作用于各级节流阀芯以及封堵阀芯的复位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若愚,金玉珍,李俊,胡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